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30
分) (请用 2B
铅笔将正确答 案
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
效)
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下列各项中的“兴”和本句中的“兴”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A
兴旺
B
高兴
C
兴起
D
兴盛
2. “ 突然路前面出现一个土坑,他一把把自行车的车把把住
。”句子中用了四个“把”字,第四个“把”的词性是(
)。
A
副词
B
叹词
C
动词
D 形容词
3.
下列四个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亡羊补劳
B 可歌可气
C
再接再丽
D
一鼓作气
4.
和其它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们不重视就业工作。
B
他们不是不重视就业工作。
C
难道他们不重视就业工作吗?
D 他们重视就业工作。
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宁可少睡觉,也要把当天的事做完。
B 植树造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
解放军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D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6.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
一阵晚风吹过,就会闻到一(
)野花的香味。不一会儿,一(
)新月升起,几颗小星星也悄悄钻出云层。”
A
种
棵
B
把
轮
C
股
弯
D
个
只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
A“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B 我真的不知道《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谁。
C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D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
8. 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A
春姑娘来了,小 草 悄悄 地从 土 里探 出 脑袋 , 好奇地望着这 个 世界 。
B
问苍茫大地 ,谁 主沉浮 ?
C
宁 静 的 夜 晚,只有 那 天上的星星在 窃窃私 语。
D 高 粱涨红 了 脸 , 稻 子 笑 弯了 腰 。
9.“
人生自 古 谁无 死 ”的下一句是(
)。
A
千 树 万 树 梨 花 开
B
柳暗 花明 又 一 村
C
蜡炬 成 灰泪始干
D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
每 首 诗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 古 诗 体裁叫 (
)。
A
四 言绝 句
B
五 言律 诗
C
五 言绝 句
D
七 言律 诗
二 、 阅 读 短 文《 半条棉被 》, 回 答 11-20 题。(本题
10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计 60 分)(请用 2B
铅笔将正确答 案
填涂在答
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①1934 年 11 月,中 央红 军 主力 在 长征途 中, 为 了和 湘 西 贺龙领导 的 队伍 会 合 , 决定 西 进 。 进 军路 线都 在 崇山峻岭 中, 沿途
一 山更比 一 山 高,一 山更比 一 山 难。
② 中 央红 军行 进途 中面 临 的形 势非常严峻 。他们一 边翻山越岭 ,一 边还 要 绕开追 击的 16 个敌军 师 , 日夜 不 停地 前 进 。
③11 月 6 日 , 红 军来到 汝 城, 驻扎 在 沙洲村 一 带 。一个 傍 晚,北风 夹着冷雨 , 寒 气 逼 人, 冰冷 的 雨水湿透 了 战士 们的 衣服 。
村 民 徐 解 秀看 到 红 军 战士跟国 民 党兵 不一样,不 扰百姓 ,不 抢 东西。当天晚上,就 让 其中三 位女红 军住在了自 己家里 。
④ 厢房里 ,三 位女红 军 看 到 徐 解 秀家 一 贫如洗 , 床 上 除 了一 块烂棉絮 , 连 一 条 完 整 的 被 子 都 没有, 而女红 军们在 急 行军中,
只 保留 了一 条棉被 。睡觉时, 女主 人就和三 位女红 军 挤 在 这 一 张床 上, 合盖着这 一 条红 军 被 子和 那块烂棉絮 。 而男主 人则睡在
门
口 的 草堆 上, 守护着 他们。
⑤ 几天 里 ,三 位女红 军与 徐 解 秀 同 吃 同睡同劳动, 建立 了 互 相的 信任 。几天 后 的 清 早, 女红 军们要 走 了。 为 了 感谢徐 解 秀 ,
离开 前, 她 们 决定 把 仅 有的一 条被 子 送给徐 解 秀御寒 , 但徐 解 秀 说 什么 也不 肯 要。正在 僵持 不下 之际 ,一 位女红 军 摸 出一把 剪
刀 , 毫 不 犹豫地 把 这条被 子 剪 成 两半 ,说道:“ 红 军同其他当 兵 的不一样,是共 产党领导 的,是人民的军 队 , 打 敌人就是 为 了
让老百姓 过上 好日 子。” 徐 解 秀还 是不 忍心 ,也不 敢 要。 另 一 位女红 军说:“ 大嫂 ,天 快黑 了, 你先回家吧 。 等革命胜利 了,
我们会 给你送 一 条被 子来,说不 定还送 来 垫 的 呢 ,” 徐 解 秀 接过 半条棉被 , 泪水夺眶而 出。
⑥ 在 她 们 互 相 推让 的时 候 , 红 军 大部队已经开始翻山 了。 徐 解 秀 和 丈夫忙送她 们 追赶大部队 。当 走 过 泥泞 的 田埂 来到 山边
时,天 快黑 了。 徐 解 秀 不放 心 , 想 再 送 一 程 , 因为 是小 脚 , 走 路 困 难,就 让丈夫送她 们 翻 过 山 去。
⑦ 三 位女红 军 战士走 时,也没有 留 下 姓名 。自 她 们 走后 ,就再也没有相 见 。 以后 每 年 的 这 几天, 徐 解 秀老 人 都 要在与 女红
军分别的 山脚 下 等好久 。一 直 到 今 天, 徐 解 秀苦苦等 了 50 多年 ,也不 见 三 位女红 军 战士 的 踪影 。 经多方打听 , 得 知三 位女红 军
战士都 牺牲 在了 战 场 上。现在 她 终于 明 白 了 什么 是“中 国 共 产党 ”。其 实 , 50 多年 前,三 位女红 军 战士已经 用“ 半条棉被 ”做
出了 响亮 的 回 答: 什么叫 共 产党 ?共 产党 就是自 己 只有一 条被 子,也要 给 穷 苦 人 半条 的人!
⑧ 一 条棉被 , 剪 成 两半 , 永远 相 连 !它 记录 着红 军与 百姓 间的 亲密情 感 ,也 象 征着 共 产党 和人民 群众须臾 不可分 离 的 鱼 水
深情 。
11.
和 ① 自然 段 中“ 崇山峻岭 ”中的“ 峻 ”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俊
B
皴
C
梭
D 踆
12.
联系 上下文, ②⑤⑧ 自然 段 中 划 线 词语解 释 错误的一项是(
)。
A 严峻 :本 义指险恶 、 严 厉 、 严 重,在文中 指 中 央红 军在行 进途 中面 临 的形 势 十分 险恶 。
B 僵持 : 你看着 我,我 看着你 , 都 凝固 不会动了。
C 毫 不 犹豫 :本 义指 在 处理 事 情 上 非常 果断 、没有 迟疑 ,在文中 指 一 位女红 军 果断 地 把一 条被 子 剪 成 两半 。
D 须臾 : 片刻 ,极 短 的时间。在文中 指 共 产党 和人民 群众 时时 刻刻 都 不可分 离 的 鱼 水 深情 。
13.
第 ⑦ 自然 段 中“ 什么叫 共 产党 ?共 产党 就是自 己 只有一 条被 子,也要 给 穷 苦 人 半条 的人!”句中使用的修辞 方 法是(
)。
A
排 比
B
设 问
C
拟 人
D 比 喻
14.
第 ① 自然 段 中 描写 红 军 战士 前 进困 难的句子是(
)。
A
进 军路 线都 在 崇山峻岭 中, 沿途 一 山更比 一 山 高,一 山更比 一 山 难。
B 沿途 一 山更比 一 山 高,一 山更比 一 山
难。
C
中 央红 军 主力 在 长征途 中, 为 了和 湘 西 贺龙领导 的 队伍 会 合 , 决定 西 进 。
D 进 军路 线都 在 崇山峻岭 中。
15.
第 ③ 自然 段 “ 村 民 徐 解 秀看 到 红 军 战士跟国 民 党兵 不一样”中的“不一样”的 具 体 内 容是(
)。
A
红 军 战士 不 扰百姓 ,不 抢 东西
B 北风 夹着冷雨 , 寒 气 逼 人
C
冰冷 的 雨水湿透 了 战士 们的 衣服
D 红 军来到 汝 城, 驻扎 在 沙洲村 一 带 。
16.
概 括 全 文的 主 要 内 容 恰 当的一项是(
)。
A 在 沙洲村 ,三 名女红 军 借宿 在 徐 解 秀家 中, 临走 时将 仅 有的一 床被 子 剪 下一 半留给徐 解 秀 。
B 红 军在行 进途 中面 临 的形 势 十分 险恶 。
C 三 名女红 军 战士 和 徐 解 秀夫 妇 的 友情 。
D 徐 解 秀让 三 位女红 军 战士 住在自 己家里 。
17.“
共 产党 就是自 己 只有一 条被 子,也要 给 穷 苦 人 半条 的人!” 这 句 话 的 涵义 是(
)。
A
一 条棉被 , 剪 成 两半 , 永远 相 连 !
B 共 产党 全 心 全 意 为 人民 服 务 , 处处 为 人民 群众 着想 。
C
一 条棉被 , 剪 成 两半 ,成 为 永远 的 记忆 。
D 人民 群众 感谢 共 产党 的 恩情 。
18.
最 后 一个自然 段 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用 设 问 提 出 问 题,分 析 问 题,解 决问 题。
B 用 描写 的 方 法 深化 主 题, 提 出 发 人 深省 的 问 题。
C
用 抒情 的 方 式 结尾 , 感谢 共 产党 的 恩情 。
D 总结全 文,点明文 章 中 心 , 写 出了共 产党 和人民 群众 的 鱼 水 深情 , 照 应 了题 目 “ 半条棉被 ”。
19.
下面一 段 文字, 如 果插 进短 文中, 位 置 合 适 的一项是(
)。
红 军 离开沙洲村后 ,敌人 随 后赶 来,把 全 村 人 都赶 到 祠堂 里 , 逼大家 说出谁 给红 军做过事。 大家都 不说,敌人就 搜 家 。 女
红 军 留给徐 解 秀 的 半床被 子也 被 搜 走 了, 还 把 她 拖 到 祠堂 里 , 让她 跪 了 半 天。
A ④
段⑤段 中间
B ⑤
段⑥段 中间
C ⑥
段⑦段 中间
D ⑦ 段⑧段 中间
20.
《 半条棉被 》的 故 事 深刻 说明了(
)。
A 红 军 长征 路上的 艰 难, 因为 他们一 边翻山越岭 ,一 边还 要 绕开追 击的 16 个敌军 师 , 日夜 不 停地 前 进 。
B 人民 群众 生 活 的 困苦 , 因为徐 解 秀家 一 贫如洗 , 床 上 除 了一 块烂棉絮 , 连 一 条 完 整 的 被 子 都 没有。
C 共 产党从 成 立之日 起,就是 全 心 全 意 为 了人民, 哪怕 是在 情况 最 艰 难、 战 事最 紧 急 、 物资 最 奇 缺 的时 候 ,也 始 终 把人民
放在第一 位 。
D 国 民 党兵 骚 扰百姓 , 抢百姓 东西。
三、 写 作( 60 分)(请用 黑 色签 字笔将作文 写 在作文答题卡上)
生 活 中,我们每天 都 会 经 历 许 多 难 忘 的有意 义 的事 情 。在 经 历过 这 些 事 情 后 ,我们 逐渐 成 长 成 熟 , 领 悟 了生 活 的真 谛 , 感
受 到了生 活 中的 互 助 互 爱 和和 谐友 好 , 感 受 到了生 活 中五 彩缤纷 的 阳光…… 以 《 记忆 中一 件 有意 义 的事》 为 题, 写 一 篇 400 字
左右 的 记叙 文。要 求切 合 题意,中 心 突出,事 件 有意 义且 符 合 生 活实 际 , 感 情 真 挚 ,语 言 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