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保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范围
生产车间内的所有人员
执行人
操作工、班长、主任
具体内容
一、记录的设计和编制意义:
(1) 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记录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应
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
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为此,组织既要从总体上评价记录的充分性 ,
力求使原始记录完整,同时又要对每一记录的必要性进行逐一评
审和取舍,要注意并非记录越多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那些
必要的原始数据作为记录。
(2) 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的记载质量信息,才能为
有效地运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
因此,在确定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的同时,应考虑使用者填写方便
并保证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获取所需的质量信息。填写记录
应实亊求是,严肃认真。
(3) 记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尽量采用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
参考先进组织的成功经验以使记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对现行的进行清理,废立多余的记录 ,
修改不适用的记录,沿用有价值的并增补必需的,应使用适当的
表格或图表格式加以规定,按要求统一编号,使各项活动的记录
更加系统和协调,实现记录的标准化管理。对於同一种活动的记
录格式应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更,造成混乱,即使需要修改 ,
也应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开始使用新表格。
二、记录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亊项:
(1)记录用笔要求: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不应
用红笔,这些笔能够确保记录永不褪色。用笔一定要考虑其字迹
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2)记录的原始性:记录要保持现场运作,如实记录,这就是原始
性。原始就是最初的第一手的。原始性就是当天的运作当天记,
当周的活动当周记。做到及时和真实,不允许添加点滴水分,使
记录真实可靠。记录保持其原始性,不可以重新抄写和 复印 ,更
不可以在过程进行完 后 加以修 饰 和 装 点。
(3)记录的清 晰 准确:记录是作为 阐明 质量管理体系所取 得 结果或
提供体系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而策划 设 置 的,即是证据, 首
先要 属 实,要做到 属 实,就要 将 过程做到 位 并运作亊实记 得 正确
和清 晰 , 语言 和用字 都 要规范。不 但 使 自己 能 看 清 楚 ,也能使 别
人 都看 清 楚 。
( 4 )笔 误 的 处 理:在填写记录 出 现笔 误后 ,不要在笔 误处 乱写乱 画 ,
甚至涂 成 黑 色或用修整 液 加以 掩盖 ,正确的 处 理笔 误 的方法,是
在笔 误 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 墨画 一 横线 , 再 在笔 误处
的上行间或下行间填上正确的文字和数值。
( 5 ) 空白栏 目的填写:有些记录在运作的 情况 下所有的 栏 目 无 内容
可填。 怎么处置呢?空白栏 目不能不填,其填写的方法是在 空白
的适中 位置画 一 横线 ,表 示 记录者 已 经 关 注到这一 栏 目,只是 无
内容可填,就以一 横线代之 ,如果 纵向 有 几 行 均无 内容填写, 亦
可用一 斜线代之 。
( 6 )签 署 要求:记录中 会包含 各种 类型 的签 署 ,有作业 后 的签 署 ,
有认可,审定, 批 准 等 签 署 ,这些签 署都 是这原 则 , 权限 和 相亙
关 系的体现,是记录运作中不可 少 的组成 部 分,任 何 签 署都 应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