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维修常用工器具安全使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常用工器具的全周期管理,标准化使用流程,明确岗位安全职责
有效预防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及设备设施完
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管辖区域内工程常用工器具的采购验收、仓储管理、领
用归还、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全流程管理,涵盖电动工具、气动工具、测量
仪器、登高器具等 21 大类 136 项设备。
3. 职责
3.1 维修部负责人负责常用工器具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每季度组织安全使
用培训,审批特殊工具采购申请,核查月度工具损耗报告。
3.2 维修人员需规范操作常用工器具,严格执行班前点检,发现异常立即停
用并报修,同时定期开展绝缘测试、机械润滑等预防性维护工作。
3.3 人事行政部(项目)负责构建电子化台账系统,实施 RFID 管理,定期
(每季度)盘点库存,并严格监督工具到期强制报废流程。
4. 内容
4.1 基本要求
4.1.1 部门共用的工器具应集中存放于配备恒温除湿设备的专用仓库,实行
双人双锁管理。精密仪器存放区须保持温度 20±5℃ 、湿度≤ 60% ,借出须经维
修部负责人审批并同步更新电子台账。
1 / 6
4.1.2 维修部配合人事行政部(项目)依据资产台账管理制度,对工器具实
施分级管理: A 类(特种设备)需每月核查, B 类(电动工具)每季度核查, C
类(手动工具)则每半年核查一次,以确保实物状态与台账记录完全一致。
4.1.3 借用工器具需填写《工具、钥匙借用登记表》并扫描二维码完成电子
签批,使用周期不得超过 72 小时。归还时需经仓库管理员进行功能完好性检测,
维修部负责人需每月运用抽样审计方法,对台账及借用记录进行严格的合规性
审查。
4.1.4 若共用工器具因人为原因损坏或丢失,将按照购置价格的 120% 进行
赔偿 。 赔偿 程 序包括 :现 场取证→ 责 任认 定 →赔偿金 计 算→财务扣款→ 台账更
新。 无 法确定责 任 人的, 由 维修部负责人与仓库管理员按 6:4 比例 共同 承担 。
4.1.5 根 据电动工具绝缘电 阻 标准, Ⅰ 类电动工具的绝缘电 阻值 应不 低 于
2MΩ (使用 500V 兆欧 表检测)。若检测到的绝缘电 阻值低 于 1MΩ ,应立即停
止 使用 该 工具。维修 后 需经 耐压 测试( 1800V/1min 无 击 穿 ) 和接地连续 性测试
(≤ 0.1Ω )方 可重 新 启 用。
4.1.6 电动工具电 源 须配置 三 级 漏 电保护系统: 总 配电 箱 ( 100mA/0.1s )、
分配电 箱 ( 30mA/0.1s )、 移 动 式 开 关箱 ( 15mA/0.1s ),每月使用专用测试仪
进行保护功能验 证 。
4.2 台钻、手提电钻和电锤的安全使用
4.2.1 操作 者 需事 先 完成 至少 4 学 时的专项安全培训,并 通 过 考 核,方 可获
得 独 立操作资格。作业时应 穿戴 防 颗粒 物护目 镜 、防 切割 手 套 及 紧身 工作 服 ,
钻头直径 超过 φ13mm 时 必 须使用 辅助 手 柄 。
4.2.2 在曲面 工 件钻孔 时,应使用 V 型夹 具 固 定, 钻削 进 给 量 控 制 在 0.05—
0.2mm/r 。若 钻头 温度 攀升至 120℃ 以 上 ,应立即停 止 作业, 转而 使用 水溶 性 切
削液 进行 冷却 ,严 禁选 用 油基冷却剂 。
4.2.3 在 进行 深孔加 工( 孔深 超过 钻径 5 倍 )时,需采用分级进 给策略 ,即
每 钻入钻径 1 倍深 度 后 ,需进行 退屑清 理工作。对 铸铁件钻孔 时 转速 应 降低
20% , 铝 合 金件 应 提 高 15% 并 减 小进 给压力 。
4.2.4 电动机温 升 监 控 采用 红外 测温仪实时检测, B 级绝缘电机 外壳 温度 限
值 70℃ , F 级绝缘 限值 85℃ 。一 旦 发现电动机异常 升 温,应立即检查 碳刷磨 损
程度( 剩余长 度不 足 5 毫米 时需更 换 新 碳刷 ),并核查 轴承 润滑 脂 状态(建 议
每 500 小时 补充 一次 锂基 润滑 脂 )。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