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日常管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规范电梯日常管理作业,确保安全运行,预防意外伤害和事故,延长
电梯使用寿命。构建标准化电梯运维管理体系,提升设备可靠性,延长使用周
期,降低维护成本。
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所管辖区域内所有电梯的日常管理,包括但
不限于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办公楼宇等场所的电梯。涵盖乘客电梯、载货电
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等特种设备类型,涉及设备台账管理、日常巡检、
预防性维护、故障处置等全流程管理环节。
3. 职责
3.1 维修部负责人监督指导电梯日常管理,确保有效执行,包括审核维保计
划、审批维修方案、组织安全评估、监督外包服务质量。
3.2 电梯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执行,包括巡查、报修、应急处理等,并每日
核查日志,每月分析故障数据,每季度组织安全检查,编制报告。
3.3 品质管理部负责建立电梯服务标准体系,每季度开展服务质量稽核,对
电梯运行可靠性、故障响应时效、乘客满意度等 KPI 指标进行考核评估。
4. 内容
4.1 基本要求
4.1.1 电梯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具有电梯安全管理项目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人员证》(项目代号: A )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项目代号: T ),以确
保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持证人员每年需完成至少 24 学时的继续教
育,并每两年参与复训考核。
1 / 5
4.1.2 电梯管理员应提前申请、办理电梯年度定期检验,确保电梯运行于
《特种设备使用标志》的有效期内,避免因标志过期而导致的电梯停用。检验
到期前 30 个工作日需提交检验申请,检验完成后 5 个工作日内需更新使用标志。
4.1.3 电梯管理员应监督开展电梯移交前大修工作,确保电梯不能 " 带病 " 移
交,保障电梯的运行质量。移交验收需包含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
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八大系统的
功能测试。
4.1.4 电梯管理员接到物业服务中心前台报修电梯故障后,应配 合驻 场电梯
维保人员 按照 电梯安全操作规程检修,不得 私 自检修电梯,以确保维修工作的
专业性和安全性。需 在 接报后 10 分 钟 内到 达现 场,设置安全 警示 标志, 协助 维
保人员进行故障 初步判断 。
4.1.5 在无驻 场电梯维保人员的项目中,电梯管理员 在 接到物业服务中心前
台 关 于电梯故障的报修后,需 迅速抵达现 场进行 初步 故障 判断 ,并 即 时向前台
反馈现 场 状况 , 同 时 积极协调 电梯维保人员 尽快 到场处置。需 通 过 远 程 视频 系
统 实 时 传输现 场 画面 , 协助 维保 单位 进行 远 程 诊断 , 根 据 国际 标准化组织 (ISO)
的规定,以及中 国国家 标准《电梯安全技 术 规范》,电梯 救援 人员应 在 30 分 钟
内 将被困 乘客 救出 。
4.1.6 电梯管理员 发现 电梯 出现 故障时,必须 拨打 物业服务中心前台 录音 电
话 , 由 前台客服 即 时 录入 报修系统并 拨打 维保 单位 全 国 统 一 服务 热线 。电梯管
理员需 在当天将 电梯故障 信息 (涵盖 误 报、 渗漏水 保护导致的停梯、停电 困 人
等 情形 ) 录入 物业报 表 分析系统,并 依 据故障分类标准( 机械 故障、电气故障、
人 为 因 素 故障)进行编 码登记 ,以构建完 善 的故障数据 库 。
4.1.7 项目定期对 已 交楼项目的电梯进行巡查,轿厢每周(相 邻 两 次 不 超 过
7 天 )巡查 1 次 ,电梯管理员每 半 月(相 邻 两 次 不 超 过 15 天 )对 机房 、轿 顶 、
底坑 巡查 1 次 。巡查工作需 借助 NFC 电 子 标 签打卡 系统完成, 通 过移动 终端即
时 上传 检查数据,系统 将 自动 生 成设备 健康 指数的 综合 评估报告。
4.1.8 维修部负责人每月 抽 查不少于 10 台电梯,重 点 检查使用年限 超 过 10
年的 老旧 电梯、故障 率排名 前 20% 的 问题 电梯。需全 面抽 查 各 品 牌 型号、 各 类
使用场 景 的电梯,编制设备可靠性对 比 报告, 为 电梯更新 改造 提 供决策依 据。
4.1.9 除 维修部负责人及电梯管理员外,所有进 入 电梯 机房 的人员 均 需 填写
《设备 机房 外 来 人员 入室登记表 》,并 经 过维修部负责人 签字同 意后 由值班 人
员 陪同 方可进 入 。 机房 管理 采 用 双 人 双锁 制度,并配置电 子围栏 , 一旦 有 异 常
进 入即 自动报 警 。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