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共 20 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诺木洪文化遗址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该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各种石、骨制的生产工具,陶制的生
活用具和磨制精细的骨笛、骨哨等乐器。这说明( )
A. 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还开展娱乐活动
B. 当地先民们掌握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
C. 该地区是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发源地
D. 诺木洪遗址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2. 蜀郡郡守于岷江修堤作堰、疏通水道,于是蜀沃野千里。该工程( )
A. 防御外敌的入侵
B. 促进商业贸易繁荣
C. 扩大手工业规模
D. 发挥防洪灌溉作用
3. 孙刘联军屯南岸,两军夹江而阵。战时“火烈风猛,往船如箭”,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该事件
( )
A.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 使西汉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D. 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4. 绘画和雕塑作品不仅能展示艺术之美,也能真实而细致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侧两幅作品共同反映
了( )
《弈棋仕女图》(局部)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A. 多样的杂剧艺术
B. 丰富的医药宝库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成熟的舞 蹈 技艺
5. 梳理 时 间轴 是学 习 历史的 重要 方 式 。下 图 时 间轴 反映了( )
A. 君主专 制的不 断强 化
B. 选 官 制度的 持续 发展
C. 地方 行政机构 的 调整
D. 对 外 交 往的 深 入 推 进
6. 美 俄 在 此次 战 争 中以 调停 人的面 目 出 现 , 攫取 了大 量权益 , 尤其 是 俄 国 乘机 侵 占我 国 150 多 万平 方千 米
领土。 此次 战 争 ( )
A. 中国开 始沦 为 半殖 民地 半封建 社会
B. 中国的 半殖 民地化程度进一 步加深
C. 大大 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 民地化程度
D. 中国 完全 陷入 半殖 民地 半封建 社会的 深渊
7. 1895 年春 , 《 马 关条约》签订 的 消息传到 北 京 后, 1300 多 名举 人联合上 书光绪帝 , 请求 “下 诏鼓 舞 天 下
之 士 气, 迁都 定 天 下之 本…… 。” 材料描述 的历史事件( )
A. 拉 开了 变法维新运 动的 序幕
B. 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
C. 打开了中国进 步潮流 的 闸门
D. 掀起 了 帝 国 主义瓜 分中国的 狂潮
8. 从 大 革命失 败的 教训 中,中国共产 党 开 始认识到独 立掌握 革命武装 力 量 的 重要性 。中国共产 党独 立领 导
革命 战 争 、 创建 人民军 队 和 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 端 是( )
A. 广州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南 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9. 1935 年 1 月 ,中共中 央政治 局扩大会 议认 为一 切 事实 证 明, 我 们在军事上的单 纯 防御 路线 ,是 我 们不能
粉碎 敌人 五次 “ 围剿 ”的 主要原因 。下 列 选项 属 于这 次 会 议 的是( )
A. 确 定实 行 土地 革命 和 武装起义
的
方 针
B. 首次提 出反 帝 反 封建革命纲 领
C. 党 的中 心 工作是领 导 和 组织 工人 运 动
D. 肯 定了 毛泽东 的 正确 军事 主张
10. 土地 改革 、 农 业合作化 运 动和 家庭 联产 承包责任 制,是 新 中国成立以 来农村 土地 政策 的三 次调整 。 与
“三 次调整 ”的共同作用无 关 的是( )
A. 解 放了 农村 生产力
B. 调 动了 农 民的 积极性
C. 农 业生产 得到 发展
D. 促进 乡镇企 业的 崛起
11. 改革 开放后,为 推 进 祖 国统一大业, 党 和 政府提 出的 解决台湾问 题的基 本 方 针 是( )
A. 百花齐 放、 百家争鸣
B. 平 等 互利 、 求 同 存异
C. 和 平 统一、一国两制
D. 科 教兴 国、人 才强 国
12. 他 是一位 百 科 全书式 的学者,“ 吾爱吾师 , 吾更爱 真 理 ”是 他 的 名言 。 他 的 主要 成 就 有( )
A. 提 出“ 原子论 ”
B. 创 立 逻辑 学
C. 创 立进化 论
D. 提 出 相对论
13. “ 庄园 里有手工作 坊 、磨 坊 和 烤 面 包坊 等, 可 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 所需 的物品, 除非万 不 得已 , 庄
园很少 出 去采购 。” 由此可见 , 庄园 ( )
A. 是一个 独 立的 自给自足 的 经济 单位
B. 在 日常教 学和 行政管理 中具有 自主权
C. 创造 出 兼收并蓄且独 具 特色 的文化
D. 农 民 可 以通 过庄园法庭维护 一 些权益
14. 马 克思 说,“各民 族 的 原始封闭 状态 由 于 日益完善 的生产方 式 、 交 往以 及因交 往而 自 然 形成的不同民
族 之 间 的分工 消 灭 得 越 是 彻底 ,历史也 就 越 是成为世界历史。” 新 航 路 的开 辟 对 “世界历史”形成的作用
是( )
A. 促进 殖 民 体系瓦 解
B. 结束 敌 对 开 始 联合
C. 推 动 霸 权主义消 亡
D. 打 破孤 立 走向 整 体
15. 美国用了 百 余 年 的时 间崛起 为一个世界 性 的大国。 独 立战 争 的 胜 利 获 得 了 政治 上的 主权 ; 美国 内 战的
胜 利维护 了国 家主权 的统一。这两 场胜 利都 ( )
A. 摧毁 了 封建君主 统 治 的 根 基
B. 成为了 资本主义 社会的 起 点
C. 清 除 了 资本主义 发展的 障碍
D. 摆脱 了 落 后 农 奴 制度的 束缚
16. 18 世 纪 60 年 代后,人力 逐渐被 机 器 取 代, 英 国实 现 了 从 手工劳动 到机 器生产的 飞跃 。为实 现 “ 飞跃 ”
提 供 主要 动力 来 源的是( )
A . 蒸汽 机
B. 内燃 机
C. 电 动 机
D. 原子 能
17. 《 九 国 公 约》 的 核 心 是 列强确认并 同意 把 “ 门 户 开放”“ 机 会 均 等”作为 他 们共同侵 略 中国的基 本原
则 。这说明( )
A. 美国和 英 国 仍未 实 现 长期追 求 的“ 门 户 开放”等 目 的
B. 日本完全 实 现 了 独 霸 中国的 企图
C. 中国 仍未摆脱被几 个 帝 国 主义 国 家 共同 支配 的局面
D. 公 约 真 正 尊 重 中国的 主权 和 独 立
18. 1942 年 7 月 以 来 , 苏德双 方 对 斯 大 林格勒 展开了 激 烈的反 复 争夺 , 苏 军的 顽 强 抵抗 使 德 军 始 终未 能 完
全占 领这 座 光 荣不 屈 的 城市 。这 场 战 役 ( )
A. 德 国陷入两个战 场 的夹 击
B. 是第 二 次 世界大战的 转折点
C. 使世界大战达 到 最大规模
D. 粉碎 了 德 军不 可 战 胜 的 神话
19. 1947 年 ,马 歇尔 提 出“美国 应 该 尽 其所 能 帮助 世界 恢复 正常经济 状态, 并 使 ‘ 自由 制度 ’ 得 以 存续 ”,
就此 美国 提 出了 帮助欧洲恢复 战 争创 伤 的 计划 。 材料 说明该 计划 的 目 的是( )
A. 加 速 资本原始积 累
B. 推 动和 平 局面形成
C. 加 快欧洲走向 联合
D. 稳 定 资本主义 制度
20. 截至 2000 年 ,联合国共 派 出 54 支 维 和部 队 和军事 观察团 到 世界各地 协助 制 止冲突 、展开 谈判 , 避免 了
很 多地区 冲突 的进一 步 扩展。 材料 体 现 了联合国的 首要 宗旨 是( )
A. 促进文化 教 育 事业的 快速 发展
B. 维持 国 际 和 平及 安 全
C. 维护 共同社会制度和文化 传 统
D. 制定和规 范 贸易 协 定
第 Ⅱ 卷( 非 选择题)
二 、 材料解 析 题和 综 合 探究 题(共 4 题,共 40 分)
21. 阅读 材料 , 结 合 所 学回 答 问 题。
材料一
信息一:选编自人教版《中国
历史》七年级上册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的是东晋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达到
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
为“天下第一行书”。
信息二: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
史(下)》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
段。科学的作用凸显,并逐渐成为大工
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最突出的是在电
力、钢铁、化工三大部门。
材料二 “丝绸之路”的出现使得雄踞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大国之间的往来成为可能,这是一
条横穿中亚、西亚,绵延 7000 多千米的经济、文化要道。……同时,在商人、使节穿梭的丝绸古道上,当
时的中国与其他地区的不同文明也不断碰撞与融合。
—— 选编自周刘波《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
( 1 ) 结 合 所 学, 材料 一中
的
“代表作”是 指哪 部 书法 作品 ? 分 析指 出“工业 革命 进入第 二阶 段”的 特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