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作物栽培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作物的概念
作 物
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
广义作物
狭义作物

(二)作物栽培学的形成
经验记载
农艺探索
深入研究
作 物 栽 培 学

(二)我国作物栽培学的主要成就
1 、作物栽培学理论方面的成就
( 1 )作物产量形成
( 2 )作物群体结构理论
( 3 )各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 4 )作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 5 )作物科学基础理论

2 、作物栽培技术方面的成就
( 1 )多熟制配套栽培技术
( 2 )育苗移栽技术
( 3 )合理密植和水肥管理技术
( 4 )作物生产主要减灾技术
( 5 )区域化、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
( 6 )优化配方施肥技术
( 7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化控技术
( 8 )作物叶龄模式建立及器官促控技术
( 9 )稀植栽培技术
( 10 )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应用

(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二)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1 、新时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
2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及应用
3 、作物生长模拟及作物只能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4 、多学科相融合的现代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
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
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
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
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的科学。

作 物
土壤因素
生物因素
自然因素
高产、优质、高效和低成本
光、热、水、气
病虫、杂草
微生物
类型、氧分、水分等
土壤 pH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体系
作物栽培学分别以作物生理、环境生态、技术原理为理论基
础,以技术、环境、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动态关系为生长调控
主线,以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生产为主要目标,形成了
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本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作物栽培
理论体系。
1、作物生育进程中各部器官及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以及
作物高产群体形成过程中分阶段的形态、生理特征和质量指
标。
2、将高产、高效群体形成过程中作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群
体内个体之间、个体内各器官之间的矛盾进行综合分析,确
定正确的技术措施。
3、根据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逐步实现调控技
术的模式化、规范化。

(四)作物栽培学的相关学科
基础学科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形
态学、生物化学和地学
方法学科 :生物统计学、理化分析、田间试验
交叉学科 :作物育种、营养与施肥、灌溉、农
业气象、农业机械、土壤耕作等
新兴学科 :运筹学、系统论、信息学、控制论
等
生产检验 :农技推广、农业开发

三、作物栽培学与作物生产
(一)作物栽培学在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是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生产过程,是
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衣食、
为工业提供原料、养殖业的饲料来源,是社会
经济稳定发展的的必要保证。
作物生产是社会性的生产,并不是简单的技术
生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离开作物生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