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导 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学习导
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除此之外,还必须有生产
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政治经济学
既然是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
个重要方面,要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首先就要从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开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
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的存在形态,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
要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
1. 人的劳动,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改造客观物质对象,
获得生产或生活资料,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
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直接将劳动传
导到劳动对象,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其次,还包括为加工劳动所需要的
1
其他物质条件,如管道、容器、运输工具、道路、建筑物等,劳动对象,是人的劳
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过而天然存在的自
然界的物质,如地下埋藏的矿石、原始森林等,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固有的。另
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纺织厂的棉花、炼钢厂的生铁等,这
类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叫原料。科学技术越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就
越大,生产力水平就越高。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人们进行
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人的劳动则是主观条件。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借助劳
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的过程。任何劳动产品
都是这三个简单要素互相结合和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必然会发生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
就不能进行生产活动。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在进行征
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表明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程度。
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的。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
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起重要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
2
的,生产工具有了改进,人的劳动技能才随之普遍提高。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
生产力发展状 况 的 集 中表 现 ,也是 划 分 各种 经济 时期 的重要 标志 。
人类从 事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从来不是单个人 孤立 进行的, 脱离 社会 孤立
一个人的生产是不 现实 的。因此,一 讲 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在社会生产中,除
了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以外,必然还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即 经济关系。
三、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首先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 但 是社会物
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不 断 重 复 、不 断 更 新 的 再 生产的总过程。这个社会生产总过程
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 配 、交换、 消费四 个 环节 。所以社会生产关系又是
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 四 个 环节 中所形成的关系。这 四 个 环节 既相互 制约 又
相互 联 系。
在这个 辩证 关系中,生产起 决 定 性 的作用,它 决 定 着 分 配 、交换和 消费 ,而
分 配 、交换和 消费 又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起 促 进或 制约 的作用。
总之,人们在社会生产 各 个 环节 中所发生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社会生产关
系的内容。在生产关系 体 系中,生产资料所有 制 具有 决 定 意 义。生产资料所有 制
指的是生产资料 归谁 所有和 支配 的 问题 ,是物质资料生产的 前 提,它 决 定 着 人
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 位 和相互关系, 决 定 着 生产、分 配 、交换的社会 性 质,也 决
定 着 生产关系的 性 质。因此,生产资料所有 制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 割 的两个方面, 二 者的有 机 结合和统
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 种 既 矛
盾 又统一的 辩证 关系。
3
1. 生产力 决 定生产关系,有 什么样 的生产力,才能有 什么样 的生产关系。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表 现 在: 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能 促
进和 推 动生产力发展 ; 不 适应 生产力发展要 求 的生产关系会 阻碍 生产力发展 甚
至 会 破坏现 有的生产力。
上 述情况 表明,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 革 都是由生产力的 性 质 决 定的。
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 生产力的 性 质,是不以人们 意志 为 转移 的社会经济
发展的客观规律。
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在 联 系生产力的同 时 ,还必须要 联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是人们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关系,它的总和构成社会
制 度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对 应 的范 畴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
一定 阶 段的经济 制 度, 即 在这一 阶 段上包括生产、分 配 、交换、 消费各 方面生产
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 立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 法 律等 制 度,以及与
之相 适应 的社会 意 识形态,如政治、 法 律、道 德 、 艺 术、 哲 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 想
体 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 着辩证 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 决 定上层建
筑,有 什么样 的经济基础,就有 什么样 的与其相 适应 的上层建筑。随 着 经济基础
的变更,上层建筑或 迟 或 早 地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 新 的上层建筑能 够保护
和 促 进 新 的经济基础的 巩 固和发展,而 旧 的上层建筑则维 护旧 的经济基础,或
延缓旧 的经济基础的 瓦 解, 阻碍新 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可 见 ,上层建筑对
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如此重要。
4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一、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 现 象,而是通过对人类
社会不同 阶 段生产关系的 考察 , 阐 明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
规律 性 。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经济规律。所以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就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1 .什么 是经济规律 ? 所 谓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 现 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 联 系,它 体现着 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 趋势 。
2 .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 性 ,不以人的 意志 为 转移 ,这是因为: 第 一,任何经
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随 着 经济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 第二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既不能 创 造经济规律,也不
能改造或 消灭 经济规律。因此,人们必须 尊 重经济规律的客观 性 质, 否 则,就会
受 到经济规律的 惩罚 。
承认 经济规律的客观 性 质,并不 否认 人们的自 觉性 ,相反,人们在经济规
律面 前 能发 挥 主观能动作用。
二、经济规律的特点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 虽 然都具有客观 性 , 但 相 比 之下,经济规律还有一些
特点:
第 一,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 联 系, 离 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就
不会有经济规律。而自然规律则 完全离 开人们的活动 独立 存在和发生作用。
第二 ,大 多数 经济规律都不是 永恒 不变的,它们 只 在一定的 历史时期 发生
5
作用。这是由于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经济条
件变化了,这些经济规律也就会随之 消失 ,所以经济规律具有 历史 的 性 质。这与
自然规律与天地 长 存也是不同的。
第 三,在 阶级 社会中, 认 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 阶级背景 。因为发 现 和利
用经济规律会直接 涉 及到人们的经济利 益 ,不同的 阶级 对 认 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会有不同的态度。 代 表生产力发展方 向 的先进 阶级 总是要利用经济规律 推 动社会
向前 发展,而 腐朽 的反动 阶级 则要加以反对。发 现 和利用自然规律,一 般 不 涉 及
人们的利 害 关系。
三、经济规律的类型及经济规律体系
1 . 经济规律可分三类: ( 1 )各 个社会形态共同存在的经济规律。 ( 2 )几
个社会形态中共有的经济规律。 ( 3 )某 一个社会形态中特有的经济规律。
各 个社会形态的特有经济规律是特定生产关系的本质 联 系,共有经济规律
表 现 一切社会生产的 某种 共同本质的 联 系。特有经济规律使 我 们能 够辩别 出 各 个
社会形态的本质 区别 ,共有经济规律又使 我 们 洞察 人类社会 各 个 阶 段的 联 系 性 。
政治经济学首先研究个 别 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然 后 在这个基础上揭示出 各 个
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阐 明人类社会由低 级阶 段 向 高 级阶 段发展的客观必然
性 。
2 .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有 多种 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既有一切社会形态共
有的经济规律,也有 几 个社会形态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还有 某 个社会形态特有
的经济规律。这些经济规律相互 依 存,相互 制约 ,构成一个有 机联 系的 体 系。在
经济规律 体 系的特有经济规律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它 决 定 着该 社会形态
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决 定 着该 社会生产的 实 质和生产发
6
展的方 向 。
第三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及意义
一 、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 .唯 物 辩证法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运用 唯 物 辩证法 ,就是运用对 立 统一
规律、 量 变质变规律和 否 定之 否 定规律,来分 析 经济 现 象和经济过程的 矛盾 运动
揭示其本质及运动发展的规律 性 。
2 . 科学的 抽 象 法 。科学的 抽 象 法 是从具 体 到 抽 象的研究方 法 和从 抽 象到具
体 的 叙述 方 法 的统一,它是在 唯 物 辩证法 的指导下进行的。
3 . 理论 联 系 实际 的方 法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 应 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学习理论必须结合 我国 经济建 设 和经济发展的 实际 。理论是经济过程和经济 现
象的高度 概 括和总结, 只 有对 照现实 经济运动过程,才能加 深 对政治经济学理
论的理解。 二 是要 把 所学的理论运用到 实际 中 去 ,用来研究和解 决实际 经济 问题
通过 实践 来 检 验所学的理论。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 . 有助于 认 识社会 历史 发展的规律, 树立 共产主义 世 界观。
2 . 有助于 正确制 定和自 觉贯彻执 行社会主义建 设 的方 针 和政 策 。
3 . 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 、观点和方 法 ,提高对 各种错误 思 想 的识
别 能力。
4 . 学习政治经济学也有助于学好其他经济学科。
第一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本 章 通过对 商 品和 货币 ,以及 商 品 流 通和 货币流 通的分 析 , 阐 明了马克思
7
主义的劳动 价值 论和 商 品经济的一 般 规律。学习和掌握劳动 价值 论的基本内容,
为学习 剩余价值 理论以及其他一系 列 原理 打 下理论基础。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分 析商 品 入 手的。因为 商 品是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的 细胞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 常见 的经济 现 象 ;商 品内部包 含
着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 矛盾 的 萌芽; 从分 析商 品内在 矛盾入 手,进而层层 深入 ,
以揭 露 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逻辑 层次的 矛盾 运动 ; 简单 商 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 历史前 提,从分 析商 品开始,就可以 阐 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历史 上是
如何产生的, 认 识它的 历史性 质。
第一节 商品的价值创造
一、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 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 品首先是一个能 够 满足人们 某种 需要的有
用物品,这 种 能 够 满足人们 某种 需要的有用 性 ,就是 商 品的使用 价值 。不同的 商
品,具有不同的使用 价值 。
使用 价值 是 商 品的自然 属性 ,不论 什么 社会,使用 价值 总是构成社会 财富
的物质内容。使用 价值 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然而,使用 价值却 是 商 品必
须具有的因素,对 别 人 毫无 用 处 的 废 品是不可能成为 商 品的。
交换 价值 首先表 现 为一 种 使用 价值 和另一 种 使用 价值 相交换的 量 的关系或
比例 。
商 品交换 价值 是由 价值决 定的。这 种无差别 的一 般 人类劳动 凝 结在 商 品中,
就是 商 品的 价值 。可 见 ,在 商 品交换关系中表 现 出来的共同的 东西 ,就是 商 品的
价值 。所以, 价值 是交换 价值 的基础,交换 价值 是 价值 的表 现 形式。 价值 是 商 品
8
的社会 属性 ,它内在于 商 品,自己不能表 现 出来, 只 有在同另一 种商 品相交换
中,才能获得表 现 。交换 价值 是 价值 外在的、具 体 的形式。
一切 商 品都具有使用 价值 和 价值 两个因素。使用 价值 是 商 品的自然 属性 , 价
值 是 商 品的社会 属性 ,它们构成 商 品内在 矛盾 的两个方面, 商 品是使用 价值 和
价值 的 矛盾 统一 体 。其同一 性 表 现 在 二 者互为条件,相互 依赖 、不可分 割 地 联 系
在一起, 缺少 任何一方,也不能成为 商 品。
矛盾性 表 现 为: 二 者相互分 离 、相互 排斥 。对于 商 品生产者来 说 ,生产 商 品
是为了得到 价值 ,要 实现价值 ,必须 让渡 出使用 价值 。对于 消费 者来 说 ,是为了
获得使用 价值 ,而要得到使用 价值 ,必须 付 出 价值 。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 品的两因素,是由生产 商 品的劳动的 二 重 性决 定的。生产 商 品的劳动一方
面是具 体 劳动,另一方面是 抽 象劳动。
1 . 具 体 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 体 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包括劳动的目的、对
象、手段、 操 作方 法 和结果等 五 个方面。要生产 各种 不同的使用 价值 ,就要进行
不同 种 类的劳动。不同质的具 体 劳动 创 造不同质的使用 价值 。
具 体 劳动 体现着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生产关系 无 关。 无 论在任何社会 制
度下,人类为了生存,总需要有能 够 满足人们需要的 各种 使用 价值 ,因而就必
须进行 各种 不同形式的具 体 劳动,具 体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永恒 条件。
不过,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 价值 的 唯 一 源泉 ,劳动必须同生产资料
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使用 价值 。
2 .抽 象劳动是指 撇 开具 体 形式的 无差别 的一 般 人类劳动。 抽 象劳动的 凝 结
形成 商 品的 价值 。 抽 象劳动是反映 商 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的经济范 畴 。 抽 象劳
9
动是 商 品经济所特有的 历史 范 畴 。
3 . 具 体 劳动和 抽 象劳动是对 立 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二 者是统一的,它们是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 种独立 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
具 体 劳动和 抽 象劳动又是 矛盾 的,存在 着差别 。
4 . 劳动 二 重 性 学 说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 。
三、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指在简单 商 品经济生产中生产 商 品的劳动所具有的
私 人 性 质和社会 性 质。 私 人劳动必须 转 化为社会劳动, 但 又不能直接 转 化, 只 有
通过 商 品交换,才能间接地 实现 这个 转 换。
正 是由于 私 人劳动要 转 化为社会劳动,才产生了 商 品交换的客观需要,生
产 商 品的劳动由于交换的需要,才 被区 分为具 体 劳动和 抽 象劳动,从而 商 品才
具有使用 价值 和 价值 两个因素。
在 私 有 制 为基础的 商 品经济中, 商 品生产者总是 根据 自己的 估计安排 生产,
生产的 商 品 往往 不 符 合社会需要。 即 使使用 价值符 合社会需要也有可能 耗费 的劳
动 时 间不 符 合社会必要劳动 时 间,这 样私 人劳动就得不到社会的 承认 或不能 全
部得到 承认 ,从而不能 转 换化为社会劳动。具 体 劳动也就不能还原为 抽 象劳动,
商 品的使用 价值让渡 不出 去 , 价值 不能 实现 。因此, 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
决 定 着 具 体 劳动和 抽 象劳动的 矛盾 ,使用 价值 和 价值 的 矛盾 ,是 商 品经济 各种
矛盾 的总 根源 。
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 ,通过具 体 劳动和 抽 象劳动的 矛盾 ,使用 价值
和 价值 的 矛盾 表 现 出来,并 支配商 品生产者的 命 运。 当商 品交换成 功时 , 私 人劳
动就 转 化为社会劳动,具 体 劳动还原为 抽 象劳动, 价值 得到 实现 , 商 品生产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