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全套166页)

2025年2月2321:27:00发布者:子不语 15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159253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政治经济学

导 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学习导

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除此之外,还必须有生产

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政治经济学

既然是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

个重要方面,要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首先就要从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开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

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的存在形态,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

要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

1. 人的劳动,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改造客观物质对象,

获得生产或生活资料,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

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直接将劳动传

导到劳动对象,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其次,还包括为加工劳动所需要的

1

其他物质条件,如管道、容器、运输工具、道路、建筑物等,劳动对象,是人的劳

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过而天然存在的自

然界的物质,如地下埋藏的矿石、原始森林等,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固有的。另

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纺织厂的棉花、炼钢厂的生铁等,这

类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叫原料。科学技术越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就

越大,生产力水平就越高。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人们进行

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人的劳动则是主观条件。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借助劳

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的过程。任何劳动产品

都是这三个简单要素互相结合和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必然会发生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

就不能进行生产活动。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在进行征

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表明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程度。

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的。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

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

其中生产工具起重要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

2

的,生产工具有了改进,人的劳动技能才随之普遍提高。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

生产力发展状 中表 ,也是 各种 经济 时期 的重要 标志

人类从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从来不是单个人 孤立 进行的, 脱离 社会 孤立

一个人的生产是不 现实 的。因此,一 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在社会生产中,除

了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以外,必然还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

三、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首先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 是社会物

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不 、不 生产的总过程。这个社会生产总过程

包括生产 直接生产过程 、分 、交换、 消费四 环节 。所以社会生产关系又是

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 环节 中所形成的关系。这 环节 既相互 制约

相互 系。

在这个 辩证 关系中,生产起 的作用,它 、交换和 消费 ,而

、交换和 消费 又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起 进或 制约 的作用。

总之,人们在社会生产 环节 中所发生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社会生产关

系的内容。在生产关系 系中,生产资料所有 具有 义。生产资料所有

指的是生产资料 归谁 所有和 支配 问题 ,是物质资料生产的 提,它

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 和相互关系, 生产、分 、交换的社会 质,也

生产关系的 质。因此,生产资料所有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 的两个方面, 者的有 结合和统

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

又统一的 辩证 关系。

3

1. 生产力 定生产关系,有 什么样 的生产力,才能有 什么样 的生产关系。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表 在: 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能

进和 动生产力发展 适应 生产力发展要 的生产关系会 阻碍 生产力发展

破坏现 有的生产力。

述情况 表明,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 都是由生产力的 定的。

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 生产力的 质,是不以人们 意志 转移 的社会经济

发展的客观规律。

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在 系生产力的同 ,还必须要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是人们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关系,它的总和构成社会

度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对 的范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

一定 段的经济 度, 在这一 段上包括生产、分 、交换、 消费各 方面生产

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 律等 度,以及与

之相 适应 的社会 识形态,如政治、 律、道 术、 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

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 着辩证 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 定上层建

筑,有 什么样 的经济基础,就有 什么样 的与其相 适应 的上层建筑。随 经济基础

的变更,上层建筑或 地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 的上层建筑能 够保护

的经济基础的 固和发展,而 的上层建筑则维 护旧 的经济基础,或

延缓旧 的经济基础的 解, 阻碍新 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可 ,上层建筑对

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如此重要。

4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一、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 象,而是通过对人类

社会不同 段生产关系的 考察 明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

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经济规律。所以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就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1 .什么 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 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 系,它 体现着 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 趋势

2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 ,不以人的 意志 转移 ,这是因为: 一,任何经

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随 经济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 第二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既不能 造经济规律,也不

能改造或 消灭 经济规律。因此,人们必须 重经济规律的客观 质, 则,就会

到经济规律的 惩罚

承认 经济规律的客观 质,并不 否认 人们的自 觉性 ,相反,人们在经济规

律面 能发 主观能动作用。

二、经济规律的特点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 然都具有客观 之下,经济规律还有一些

特点:

一,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 系, 开人们的经济活动,就

不会有经济规律。而自然规律则 完全离 开人们的活动 独立 存在和发生作用。

第二 ,大 多数 经济规律都不是 永恒 不变的,它们 在一定的 历史时期 发生

5

作用。这是由于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经济条

件变化了,这些经济规律也就会随之 消失 ,所以经济规律具有 历史 质。这与

自然规律与天地 存也是不同的。

三,在 阶级 社会中, 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 阶级背景 。因为发 和利

用经济规律会直接 及到人们的经济利 ,不同的 阶级 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会有不同的态度。 表生产力发展方 的先进 阶级 总是要利用经济规律 动社会

向前 发展,而 腐朽 的反动 阶级 则要加以反对。发 和利用自然规律,一

人们的利 关系。

三、经济规律的类型及经济规律体系

1 经济规律可分三类: 1 )各 个社会形态共同存在的经济规律。 2 )几

个社会形态中共有的经济规律。 3 )某 一个社会形态中特有的经济规律。

个社会形态的特有经济规律是特定生产关系的本质 系,共有经济规律

一切社会生产的 某种 共同本质的 系。特有经济规律使 们能 够辩别

社会形态的本质 区别 ,共有经济规律又使 洞察 人类社会 段的

政治经济学首先研究个 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然 在这个基础上揭示出

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明人类社会由低 级阶 级阶 段发展的客观必然

2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有 多种 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既有一切社会形态共

有的经济规律,也有 个社会形态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还有 个社会形态特有

的经济规律。这些经济规律相互 存,相互 制约 ,构成一个有 机联 系的 系。在

经济规律 系的特有经济规律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它 着该 社会形态

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着该 社会生产的 质和生产发

6

展的方

第三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及意义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 .唯 辩证法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运用 辩证法 ,就是运用对 统一

规律、 变质变规律和 定之 定规律,来分 经济 象和经济过程的 矛盾 运动

揭示其本质及运动发展的规律

2 科学的 。科学的 是从具 象的研究方 和从 象到具

叙述 的统一,它是在 辩证法 的指导下进行的。

3 理论 实际 的方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 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学习理论必须结合 我国 经济建 和经济发展的 实际 。理论是经济过程和经济

象的高度 括和总结, 有对 照现实 经济运动过程,才能加 对政治经济学理

论的理解。 是要 所学的理论运用到 实际 ,用来研究和解 决实际 经济 问题

通过 实践 验所学的理论。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 有助于 识社会 历史 发展的规律, 树立 共产主义 界观。

2 有助于 正确制 定和自 觉贯彻执 行社会主义建 的方 和政

3 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 、观点和方 ,提高对 各种错误 的识

能力。

4 学习政治经济学也有助于学好其他经济学科。

第一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通过对 品和 货币 ,以及 通和 货币流 通的分 明了马克思

7

主义的劳动 价值 论和 品经济的一 规律。学习和掌握劳动 价值 论的基本内容,

为学习 剩余价值 理论以及其他一系 原理 下理论基础。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分 析商 手的。因为 品是资本主义

社会经济的 细胞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 常见 的经济 ;商 品内部包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 矛盾 萌芽; 从分 析商 品内在 矛盾入 手,进而层层 深入

以揭 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逻辑 层次的 矛盾 运动 简单 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 历史前 提,从分 析商 品开始,就可以 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历史 上是

如何产生的, 识它的 历史性 质。

第一节 商品的价值创造

一、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品首先是一个能 满足人们 某种 需要的有

用物品,这 满足人们 某种 需要的有用 ,就是 品的使用 价值 。不同的

品,具有不同的使用 价值

使用 价值 品的自然 属性 ,不论 什么 社会,使用 价值 总是构成社会 财富

的物质内容。使用 价值 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然而,使用 价值却 品必

须具有的因素,对 毫无 品是不可能成为 品的。

交换 价值 首先表 为一 使用 价值 和另一 使用 价值 相交换的 的关系或

比例

品交换 价值 是由 价值决 定的。这 种无差别 的一 人类劳动 结在 品中,

就是 品的 价值 。可 ,在 品交换关系中表 出来的共同的 东西 ,就是 品的

价值 。所以, 价值 是交换 价值 的基础,交换 价值 价值 的表 形式。 价值

8

的社会 属性 ,它内在于 品,自己不能表 出来, 有在同另一 种商 品相交换

中,才能获得表 。交换 价值 价值 外在的、具 的形式。

一切 品都具有使用 价值 价值 两个因素。使用 价值 品的自然 属性

品的社会 属性 ,它们构成 品内在 矛盾 的两个方面, 品是使用 价值

价值 矛盾 统一 。其同一 者互为条件,相互 依赖 、不可分

在一起, 缺少 任何一方,也不能成为 品。

矛盾性 为: 者相互分 、相互 排斥 。对于 品生产者来 ,生产

是为了得到 价值 ,要 实现价值 ,必须 让渡 出使用 价值 。对于 消费 者来 ,是为了

获得使用 价值 ,而要得到使用 价值 ,必须 价值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品的两因素,是由生产 品的劳动的 性决 定的。生产 品的劳动一方

面是具 劳动,另一方面是 象劳动。

1 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 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包括劳动的目的、对

象、手段、 作方 和结果等 个方面。要生产 各种 不同的使用 价值 ,就要进行

不同 类的劳动。不同质的具 劳动 造不同质的使用 价值

劳动 体现着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生产关系 关。 论在任何社会

度下,人类为了生存,总需要有能 满足人们需要的 各种 使用 价值 ,因而就必

须进行 各种 不同形式的具 劳动,具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永恒 条件。

不过,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 价值 源泉 ,劳动必须同生产资料

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使用 价值

2 .抽 象劳动是指 开具 形式的 无差别 的一 人类劳动。 象劳动的

形成 品的 价值 象劳动是反映 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的经济范 象劳

9

动是 品经济所特有的 历史

3 劳动和 象劳动是对 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者是统一的,它们是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 种独立 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

劳动和 象劳动又是 矛盾 的,存在 着差别

4 劳动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

三、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指在简单 品经济生产中生产 品的劳动所具有的

质和社会 质。 人劳动必须 化为社会劳动, 又不能直接 化,

通过 品交换,才能间接地 实现 这个 换。

是由于 人劳动要 化为社会劳动,才产生了 品交换的客观需要,生

品的劳动由于交换的需要,才 被区 分为具 劳动和 象劳动,从而 品才

具有使用 价值 价值 两个因素。

为基础的 品经济中, 品生产者总是 根据 自己的 估计安排 生产,

生产的 往往 合社会需要。 使使用 价值符 合社会需要也有可能 耗费 的劳

间不 合社会必要劳动 间,这 样私 人劳动就得不到社会的 承认 或不能

部得到 承认 ,从而不能 换化为社会劳动。具 劳动也就不能还原为 象劳动,

品的使用 价值让渡 不出 价值 不能 实现 。因此,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

劳动和 象劳动的 矛盾 ,使用 价值 价值 矛盾 ,是 品经济 各种

矛盾 的总 根源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 ,通过具 劳动和 象劳动的 矛盾 ,使用 价值

价值 矛盾 出来,并 支配商 品生产者的 运。 当商 品交换成 功时 人劳

动就 化为社会劳动,具 劳动还原为 象劳动, 价值 得到 实现 品生产者

10

总页数:291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homework51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