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核心素养导学案
4.1.4 数的排序
【教材分析】
教材中通过安排例 3,让学生先进行排序,再观察直尺来了解数的先后顺序,比较
直观。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素养分析】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初
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尺子图,了解 20 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对数的
概念的理解。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 20 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预习】
自学教材 P84 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导学单独立思考完成课前预习、
课堂导学部分的学习,完成课后检测部分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1.数一数下图中的学具各有多少。

【课堂导学】
1.14 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2.14 比 13( )。(填“大”或“小”)
3.读出尺子上面的数,想想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
直尺上的数是按照( )排列的。
从后往前读,越数越( )。
13 的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
数数时,先数( ),再数 14,14 比 13( )。
15 和 17 中间的数是( )。
比 19 多 1 的数是( )。
比 15 大 1 的数是( ),比 20 小 1 的数是( )。
12 更接近 10,还是更接近 20?( )
4. 知识小结
11~20 各数的顺序:
(1)从小到大:11、( )、13、14、( )、16、( )、18、19、
( );
( 2) 从大 到小 : ( ) 、 19 、 ( ) 、 17、 16、 15 、 ( ) 、 13、
( )、11。
【课后测试】
1. (教材 P78“做一做”第 1 题)找出数学书的第 7、12、18、20 页
2.按 1-20 的顺序连线。 (教材 P78“做一做”第 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