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和 9 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8、9 的组成》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是为了学
习 8 和 9 的加、减法做好准备的。教材先让学生在分小圆片的过程中体会 8 的
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出 8 的组成。9 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小三
角去体现的,需要通过学生独立操作实践得出。
学生已经有“7 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基础,而且 8 和 9 的组成是在学生认
识了 8 和 9 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通过猜双手中小圆片的个数,让学生明
白 1 和 7、2 和 6、3 和 5、4 和 4 组成 8,其余四组则让学生通过类推、联想直
接推出。学习 9 的组成,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实践得出。掌握 8、9 的
组成是进行 8、9 的加减运算的基础。在此我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
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 8、9 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
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
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
数学的情感,体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活动掌握 8、9 的组成。
本节课的难点是:将数字 8、9 按序分合。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
我向同学们呈现了学生最喜欢的五角星,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之后,我告知
学生五角星的数量是“比 9 个少,比 7 个多”,学生猜出后,我故意呈现 7 个
五角星,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了,7 填上 1 就是 8。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既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探究发现法
教学 8 的组成时,教师把 8 个红五星分抓在两手掌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
各有几个?猜中后亮出双手来。再让学生 2 人一组用学具玩 “猜数” 游戏 。猜
中后,猜的同学 及 时 记录 下猜中的结 果 ,通过 交流 探究整理得出 8 的组成。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 拍 手 游戏 、 找朋友 、 对 口 令等 活动,加 深 认识, 巩固
新知。
教学 9 的组成时,我 放 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 摆 小三角发现、掌
握 9 的组成。教师的作用是组 织 发现活动, 关注 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 索
中学习新知, 亲历 探 索 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 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 能单 纯 地 依赖模仿 与 记忆 ,动手实践、
观察比较以 及 合作 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 。实践操作法、 游戏 活动法
也 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 方式 。
1、 游戏 活动法
一年级学生活 泼 好动, 注 意力难以 集 中, 针对 这一 特 点,在教学 8 的组成
时,我主要以 游戏 活动 贯穿 整个教学 环 节,通过这一 方 法, 提高他 们的学习动
力,激发 强烈 的学习 欲望 , 从 而 积极 主动的学习知识。
2、实践操作法
儿童 思 维 的发展是 从 具体 形象 思 维 向 抽象 思 维 过 渡 的, 他 们需要通过各 种
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 聪 明 智慧 。因此,在教学 9 的组成时,通过学生
动手 摆 小三角, 亲身 感知、体验数的组成, 从 而得出 9 的分解和组成,培养学
生通过动手操作 获 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 由 以下个 环 节来完成 ;
( 一 ) 猜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 欲望
新课开始,我 由 猜五角星的个数引入, 首 先让学生猜我手中五角星的个数,
然后,让学生猜我双手中五角星的个数 ( 双手中五角星的个数之和是 8 ) ,渗
透 8 的组成。
这样教学设 计提供 了 富 有 儿童 情趣的学习 素 材,抓 住 了 孩子 爱玩的 特 点,
充 分 调 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