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14 页第一单元的《1 ~ 5
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
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
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
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写 5 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的写字姿势,
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
3、能运用 5 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书写数字,理解 1 ~ 5 各数的基数含义。
本课难点是:数的概念、集合的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
电脑出示“农家小院”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 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
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 1 ~ 5 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 1—5 中
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 1 ~ 5 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小棒”,让学
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发现在 1 的基础上再添上 1
就得到了 2,在 2 的基础上再添上 1 就得到了 3,从而了解数的含义,得出数的
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直观的方法认识 3 和 4 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
方形,初步感受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
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纯地依赖模仿 与 记忆 ,动 手 实 践 、
观察比较以 及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 。实 践 操作法、观察比较法
也 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 主 要方 式 , 同 时重 视 学习方法的指 导 .
1.观察法
观察 主题 图的画面 及 用 完 整的语言表达出 来 是 很 好的学习方法。例 如 ,教
学 主题 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 结
束 后组织 讨论 , 你怎 样 看 就会又 快 又不数 丢 物体 呢? 这一 安排 不 仅 给学生 独 立
思 考 的 机 会,而 且 教给学生观察的思 维 方法。
2、实 践 操作法
儿童 思 维 的发展是从 具 体形象思 维向 抽象思 维 过 渡 的, 他们需 要通过各 种
活动 来 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 智慧 。因此,在教学 1 ~ 5 各数的认识的时候,通
过学生动 手 摆“小棒”,亲 身 感知、体验数的含义与集合的思想,从而得出基
数的含义。培养学生通过动 手 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 主 要 由五 个 环 节 来完 成 ;
(一)观察探 究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 片引入 ,让学生 看看 图上都有些什么,要 怎 样 看 就能 做 到又 快 又不会 丢,
明确要 按 一定的 顺 序观察。这样教学设 计提供 了 富 有 儿童 情趣的学习 素 材, 抓
住孩子爱玩 的 特 点, 积极地调 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 渡 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 渡 到数。 同 学 们 都说有 1 个 房子 , 那 么, 除 了 房子 , 还 有什么 也
能用 1 表示, 找找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