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写读后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按照要求完成习作,在习作中感情要真实具体,增强
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
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
思维能力: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的
表达出来。
【课前解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读后感”,意在让学生学习清楚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
感想。写读后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更深人的理解,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
双重提升。
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了什么是读后感。教材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列举了阅读中常有的
感想--对人物印象深刻、被内容所触动、从道理中获得启发,意在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引
发学生的共鸣,为选材提供思路。接着,教材总结了读后感的大致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
读后感。
教材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并提示了写读后感的方法。教材首先提示了写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内容,再选择感
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简单介绍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这
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逐渐形成的能力;而“写出自己的感想”是新的要求,对学生来
说有一定难度。教材针对这一情况,提示了具体要求:感想一定要真实、具体;既可以联系已
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要求。首先,教材列举了两种为读后感拟题目的方法:一
是只列一个正标题;二是“正标题+副标题”,其中“正标题”是习作中心意思的提炼,“副
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说明。这种“正标题+副标题”的题目形式,在本套教材中第一次
出现,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拟题方法。接着,教材提出了自评与交 流 的要求:先自己读一
读, 看 有 没 有 把 感想表达清楚,再与同学交 流 分 享 。通过自评和 互 评,有 助于 学生发现习作
中的 问 题并有针对 性 地 进行修改 ,使表达更清 晰 。
【教学目标】
1. 了解读后感的基本 特 点。
2. 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 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
从而写好读后感。
4. 通过 老师 的 讲 评 指 导,学会 修改 自己的读后感。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从
而写好读后感。
【课前准 备 】
多媒 体课 件 。
【课 时安排 】
2 课 时
第一课 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读后感的基本 特 点。
2. 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 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悟点
从而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导 入 ,激发兴趣 ( 出示课件 2 )
1. 课 件 出示 图片 ,教 师谈话 :同学 们 ,一起来说说 图片 中的这 几 本书 吧!
预设 : 《 三 国演 义 》《水浒传》《西游 记 》《红楼梦》
2. 本单 元我们 学习了 四 大 名著 的 片段 , 你都 有 怎样 的感触 ?把 这 些 感触写 下 来, 就 是读
后感。 ( 出示课件 3 )
3.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写读后感, 把 这“动人心的 呼喊 ”写成一 篇 感想 之花 ,让 它绚烂
绽放!板 书习作主题, 齐 读习作主题。 (板 书:写读后感 ) ( 出示课件 4 )
( 设计意图: 本环节我利用谈话导入本单元习作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
趣,为写读后感打下了基础。 )
二、明确要求,了解内容
( 一 ) 审题 指 导 ( 出示课件 5 )
1. 教 师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内容: ( 出示课件 6 )
课 件 出示: 我们 读一 篇 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 时 一 些 人物会 给你留下
很 深的印象, 如安徒 生 童话 中的 小 人 鱼; 有 时 一 些 情形会让 你 受 到 触动, 如《祖父 的 园子》
中“ 我 ” 跟 着 祖父 学种 菜 的 温馨 情 景; 有 时 文 字 中 蕴含 的道理会让 你 深受启发, 如《铁杵 成
针 》揭 示的 做 事要有 恒 心的道理。 把 读一 篇 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 下 来, 就 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