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草船借箭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走进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致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主要内
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审美创造: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原著和现
代文的语言特点,从改写到原著。
【课前解析】
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东汉年,
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
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
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
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 10 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 13 个字,正确读写“妒忌、
委托”等 13 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 识 “瑜,忌”等 10 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 13 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
托”等 13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 照 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 出 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 程 】
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 出示课件 3 )
1.教 师导入新 课: 你 读过《三国演义》 吗?哪些 故事 给你留 下了 深刻印 象 ?
2. 引导 学生自 由交流 :
预设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如“三 顾茅庐 ”“过 五 关 斩 六将”“ 桃园 三结义”
等。
3.教 师揭示 课 题 , 板书 课 题 : 今天我们 就 来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 《草船
借箭》。 (板书 : 草船借箭 )
( 设计意图: 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有一些了解。教学时从
学生的已知出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
二 、了解 作者 , 知道背景
1. ( 出示课件 4 ) 罗贯 中 (约 1300 -约 1400 ) , 山西太 原人,汉 族 ,名本,字 贯 中, 号
湖海散 人。元末明初文学 家 ,是中国 章 回小说的 鼻祖 。
2. ( 出示课件 5 、 6 ) 《草船借箭》 这 个故事是 怎样 发生的 呢?请 同学 们看 到课件的 背
景介绍 , 指 生读。
3. 围绕示意图再次分享背景与 主要人物 之 间的关 系 。
4.同学 们 , 老师带来 了一 段视频 , 我们 一起 来看 一 看吧! 一会 儿 大 家来 说说 视频 中 有哪
些 人物,从 视频 中 你对这些 人物 有什么 了解 呢? ( 出示课件 7 )
5. 你对 《三国演义》中的 这些 人物 有什么 了解 ? 说一说。
组织交流 : 视频 中 出 现了 哪些 人物 ? 说说 你对 他的了解。
过 渡 : 看 ,他 们 就是 我们今天 课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 我们 走进课文 再 去了解了解 吧!
三、初读课文 , 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扫 清阅读 障碍 。 ( 出示课件 9 )
( 1 )请 同学 们带着 心中的 疑问 ,按阅读要 求 自 由 读课文。
( 2 )检查 生字词 预 习情 况 。
2.学习字词
( 1 ) ( 出示课件 10 ) 出示 词语: 周瑜 妒忌 都督 帷幔 翎毛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教 师指 名读词语,同学间 注意纠 正字 音 。

( 2 ) (出示课件 11 ) 读准 句 中的会认的生字“瑜”“忌”“督”“ 幔 ”“ 擂 ”“ 呐 ”
“ 弩 ”中的生字,发现 它们 的特点, 都 是形 声 字, 指导识记 。
(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识记。 )
( 3 ) ( 出示课件 12 ) “ 丞 ” 可与熟 字“ 蒸 ” 比较识记; “ 寨 ” 可与 “ 赛 ”“ 塞 ” 比较
识记 。
( 4 ) ( 出示课件 13-15 ) 学生明确本课要 求 会写的生字,读准字 音 ,提 示 学生 注意上
下结构的字, 各部分 的不同 比例 。 知道 “ 遮 ”不要写 得太 大, 尤其 是四点 底 不要写 得太宽 ,
既 要 被广 字 头盖 住, 也 要 被 走 之 托住。“ 插 ”字的 笔 顺。
( 设计意图: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以及对识字方法的掌握。 )
四、 再 读课文, 整 体感 知
1. ( 出示课件 16 ) 教 师出示 要 求 :默读课文,思 考 课文主要 讲 了一件 什么 事。根据提
示 了解主要内容。
预设 :周瑜让诸葛亮去借箭。
2. 交流质疑 : 对于这 篇课文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 出示课件 17 )
预设 :为 什么 要草船借箭 ?
预设 : 怎样实 施草船借箭 ?
预设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什么?
教 师 提 出 学习要 求 : 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 默读课文, 并试着 按 照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吧!
3. 梳 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交流 故事主要内容。
( 1 )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 分成 三 部分 。学生 交流 , 指 生回 答 。 ( 出示课
件 18 )
( 2 )概括 故事主要内容。 ( 出示课件 19 )
预设 :周瑜妒忌诸葛亮, 设 计让诸葛亮三 天 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
巧妙计 划 ,周 密 安排,向曹操“借箭”, 挫败 了周瑜的 阴谋 。诸葛亮借箭 成功 ,周瑜心 服口
服 ,自叹不如诸葛亮。
( 设计意图: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
五 、细读课文,解读 对话
1. (出示课件 20 ) 大 家都知道 借箭起因是周瑜 对 诸葛亮心 怀 妒忌。后 来 他 们之 间发生
了 什么呢? 默读课文, 请 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 行 的语 句找出来 ,体会人物特点。
2. (出示课件 21 ) 课件 出示 课文第 二段 :教 师指 生 分角色朗 读 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