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
(四川省市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
2.请首先在题本和答题卡上填写(涂)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考证
号一律从左到右填写,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横排空白方格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
填写,然后按竖排用 2B 铅笔涂相对应的数字。
3.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
用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否则按 0 分计。在作答时,不得使用本
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
纸留在桌上,在考生座次表对应座号、签名栏内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否则视为
未交卷)。
二、给定材料
材料一
“滑雪很有趣,就像小鸟在天上飞。” L 市特殊教育学校滑雪队的小娇这样形容
滑雪运动。“有的人以为这群孩子啥都做不成,但我就想试试,努力让他们融入
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吴校长说。 2017 年,吴校长将冰雪运动引入学校。市
财政局划拨专款为学校建设了滑雪训练场和旱地冰壶馆,帮助残障孩子开展冰雪
运动。过去,这些孩子大多不愿出门,害怕与社会接触,更不用说到户外进行冰
雪运动了。但近几年,已有 40 余名残障孩子走出了 L 市,在各类赛事中获得了
60 余枚奖牌。小娇说:“我就是想拿第一名,让大家看到我能行。冰雪运动让
我变得更加坚强、自信。”
L 市被称为“全球最适合滑雪的地点之一”。据市体育局田局长介绍,冰雪运动
兴起以来,全市建成了七家大型滑雪场,其中四家位列全国十强。“上个雪季,
我们举办了 70 多项国际、国内冰雪赛事。近年来,多支国家队常驻我市开展训
练。‘全国十强’‘国际比赛’‘国字号队伍’等词汇过去在我们这里几乎是听
不到的,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在 L 市土生土长的赵军自豪地说:“我们这
个内陆小城市,有两座高铁站,一些大城市恐怕都还没有哦。”随着交通等基础
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加上丰富的冰雪资源,冰雪旅游、冰雪休闲在 L 市风生
水起。如今, L 市智慧交通纵横交错、各式建筑造型别致,随处可见不同档次的
酒店、餐厅、咖啡馆,已然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冰雪城市。
即便是 L 市郊外的乡村田野,也沐浴到了冰雪带来的“春风”。三年前,当赵军
看到两座高铁站开工建设时,便嗅到了扑面而来的商机。他回到老家所在的三道
河村,在村里建起 130 多个大棚,发展采摘经济。村党支部廖书记说:“十多年
前,我们就曾发展过采摘经济,但游客稀少,后来村民们都陆续退出了,又进城
打工去了。现在不一样了,像赵军这样返村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涌现出了十几个
资产上百万的企业主。此外,村里还有两百多人在附近雪场、酒店打工。按照现
在这个趋势,未来每年预计会有十万人次来村里采摘、踏青、休闲、旅游。”
过去,皑皑白雪阻挡了市民出行的步伐,冬季也是国内大部分地方的旅游淡季。
国家举办冬奥会,激发了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改变了人们的出游习惯和消
费观念,寒冷的冬季也火热了起来。据某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虎年春节期间,
冰雪运动用品的销量同比增长超 300% ,其中相当一部分产自 L 市。“春赏花、
夏避暑、秋观景、冬滑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的游客人数年均增长 15% ,全
市四星级及以上的酒店已达 40 多家。” L 市发改委梁副主任说,“冰雪小镇、
滑雪场生意兴隆,装备制造、教育培训、赛事服务等冰雪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
展,冰雪全产业链已逐步形成。冰冷的雪给 L 市带来了火热的发展。”
小陈在沿海某大城市干了七年的保险销售,感觉业务越来越难做。近日他辞掉了
原来的工作,进入 L 市一家保险公司继续干老本行,一下就焕发出新的职业活力。
小陈说:“冰雪运动风险系数高,现在有这么多人搞冰雪运动,为他们提供安全、
便捷的保险服务,行业大有可为。”
钟师傅在 L 市某滑雪场当了 15 年滑雪教练,对近几年的“冰雪激情”深有体会:
“过去来滑雪的人一直不多,闲暇时我就兼职干着护林员、清洁工的工作,教练
员的本职都快荒废了。但现在,男女老少都来参与冰雪运动,我们雪场最多时一
天接待了近 5000 人,教练员根本忙不过来。有时候还被邀请到学校讲授冰雪运
动课。”曾邀请钟师傅去讲课的 L 市某小学李校长说:“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
滑冰、冰壶等都属于常规教学内容。全市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引入了冰雪运动课
程,我们有这么好的冰雪资源,绝不能浪费。”
材料二
最近, Z 省 Q 市工业总产值迈上 2150 亿元新台阶,上市企业突破两位数,
市场主体突破 18 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近 800 家,居全省前三,电气产业成功
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亩均税收 54.6 万元,居省内各县市第一;
工业用电量两年平均增速居全省第 1 位。根据最新排名, Q 市跃居全国县域经济
百强县市第 14 位、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 11 位。
Q 市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藏着怎样的 “ 密码 ” ?
走进 T 公司 “ 未来工厂 ” ,机械手精准完成冲压、焊接、组装等动作,在视觉
在线检测系统火眼金睛的 “ 审视 ” 下,一个个断路器组装完成。 “ 车间 24 小时运作,
每天的产量已达到 300 万极。 ”T 公司生产运营部总经理郜军介绍,这条国内领
先的小型断路器全制程自动化生产线,由 T 公司自主设计、制造,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每秒可生产出一个断路器。
T 公司 “ 未来工厂 ” 是 Z 省首批 12 家 “ 未来工厂 ” 之一。截至目前, T 公司投入
智能化技改资金 23.48 亿元,努力打造 “ 百亿车间 ” ,实现全制程自动化和全价值
链数字化,并依托工业物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 400 余家企业数字化升级、
协同化制造,生产效率提升 3 倍以上,单极成本下降 50% 以上。
随着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和广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 Q 市企业尝到了技术改
造升级带来的甜头,企业进行技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智能化技改已覆盖近 90%
的规上企业。同时,通过数字植入产品、智能引领制造,重点培育智能低压电气、
物联网传感器等 10 个细分领域子集群, 400 多家规上电气企业实现产品数字化
转型,电能表、断路器等传统产品加速向数字化产品迭代升级。
数字化不仅推动龙头企业降本增效,也成为智能制造的基础。 Q 市以智能化
升级为重要抓手,激活电气产业集群创新动能。走进 J 公司新型小型断路器智能
工厂,车间里 5 条自动生产线一字排开。 J 公司副总裁楚方自豪地介绍,智能工
厂建成后生产运营成本降低 8% ,能源利用率提升 10% ,经济效益改善明显。这
个总投入 4980 万元的智能工厂,有 30% 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补贴。政府的激励政
策大大激发了企业智能化升级的热情。
截至目前, Q 市已累计分 9 批配套竞争性财政存款 11.48 亿元。在企业智能
化转型升级中,政府的补助力度和兑现速度 Q 市均走在 Z 省前列。
2020 年针对企业发展需求, Q 市政府协调国开行 Z 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启动 “ 制
造业资金合作计划 ” ,撬动各银行对 43 家企业的 250 个技改项目放贷 49.03 亿元,
助力企业实现了 10% 以上的逆势增长,部分企业销售增长超 30% 。
为持续激发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积极性, Q 市在原有 “ 技改新八条 ” 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 “ 技改新十条 ” ,进一步降低补助门槛,提高最高补助比例。同时,还
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技术装备购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降一升中,折射出
Q 市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定力和决心。
为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增效, Q 市根据企业碳效情况绘制成 “ 碳画像五色图 ” ,
每月动态评价一次,半年度评价结果将作为政策实施依据。目前,已实现规上企
业碳效监测全覆盖,每家企业都有自己专属的 “ 低碳码 ” ,企业可随时查看自身 “ 碳
效 ” 水平,对症下药,提高碳效。
“ 两个月前我们的碳效等级还是橙色,这个月终于升级成二级蓝色。 ” 雷波按
钮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 近两个月我们的行业碳效排名上升了 144 名。 ” 该负
责人坦言,企业碳效直接影响企业所享政策补贴,争当 “ 低碳优等生 ” 才能获得更
好的待遇。 Q 市乾龙电气有限公司因为在 “ 碳画像五色图 ” 评价体系中被评为代表
最优的绿色,依据政策获得了国开行 Z 省分行 1000 万元 “ 碳均英雄 ” 专项贷款,
并给予 3.8% 的优惠年利率。
围绕帮助企业精准减碳的工作目标, Q 市还对重点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诊断
服务行动,为年用电量 500 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实行免费 “ 诊断 ” ,提出节能技改建
议。
当前, Q 市已淘汰低端铸造业等落后产能,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
0.32 吨标准煤 / 万元,为全省平均值的 38% 。
与此同时, Q 市以提升金融供给能力为目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
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截至目前, Q 市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共有 11 家,在中国证
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排队待审 IPO 企业 6 家, “ 新三板 ” 挂牌企业累计 20 家, IPO
签约企业累计 28 家,上市后备梯队企业 50 家,新增报会数在 Z 省排名第 1 位。
材料三
D 省 C 市因涌现了不少诗人墨客而小有名气,也吸引了古今不少诗人前来 “ 打卡 ” ,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近代诗人徐志摩、艾青,当代诗人舒婷、海子等都曾在这
里留下过足迹和诗篇。浓浓的诗情,深厚的底蕴,形成了 C 市独特的城市气质秉
赋。
为了延续城市文脉, 2021 年, C 市建成了一座新的城市地标 —— 诗城公园。公园
建设之初, C 市市委市政府将其定位为市民的精神生活园地、凝聚市民的精神家
园、绵延城市精神的重要场所。公园将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将诗歌文化
与科技手段相融合,形成一园(诗词碑园)、一馆(电子阅览馆)、一环路(环
湖路)的独特布局。园内预设了 1000 个橱窗,从 2021 年标记到了 2120 年,用
于展示每年入驻的现代诗作品。 2021 年已经入驻了《走向未来》《城市春天》
《白昼路灯》等不少获奖作品。 2.5 公里长的环湖路景墙上镌刻着 400 多首古今
中外的诗歌,按照经典、流行、儿童、本地四个板块依次排列。园内虫鸣鸟叫、
花繁叶茂,引人入胜,市民们在公园里品诗、读书,打太极、练瑜伽,一幅幅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令人心旷神怡。 “ 公园很漂亮、设施很完善,大家休闲娱
乐都喜欢来这儿。 ” 正在公园锻炼身体的沈大爷连连称赞。
沈大爷的孙子小沈时不时也会陪爷爷来诗城公园。 “ 爷爷来锻炼身体,我是来电
子阅览馆读诗的。 ” 即将参加高考的小沈说, “ 紧张的复习备考之余来读读诗,既
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扩大阅读量、知识面。 ” 像小沈一样在电子阅览馆享受文
学乐趣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可以读诗,还可以读到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
有数据显示, “95” 后已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1997 年出生在 C 市的小齐,
凭借一部讲述中国装备工业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大国重工》,在全国网络
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他的作品就可以在诗城公园的电子阅览馆免费阅读。
而小齐本人也是诗城公园的常客,他说: “ 诗城公园有凝聚年轻人的魔力,它激
发了我创作的灵感。现在,我正在构思一部新的网络文学作品《城市建构师》,
就是以 C 市为背景。 ”C 市市委宣传部孙副部长说: “ 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引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