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
(四川乡镇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
2.请首先在题本和答题卡上填写(涂)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考证
号一律从左到右填写,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横排空白方格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
填写,然后按竖排用 2B 铅笔涂相对应的数字。
3.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
用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否则按 0 分计。在作答时,不得使用本
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
纸留在桌上,在考生座次表对应座号、签名栏内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否则视为
未交卷)。
二、给定材料
材料一
北山县风河村沿溪而建,村史数百年,村尾的廊桥也已年过百岁。溪流两侧遗存
的居民楼一字排开,多数为明清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整体风貌保存
完好。
近年来,风河的年轻人外出发展,迁居县城、省城,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像风
河这样的村子在北山有很多,“北山底子薄,发展只能立足于自身优势。”一位
领导回忆起当年决策时说,北山的“优势”,就是传统村落及集群。
2015 年,风河村在文创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打算以村里的古建筑和廊桥等为依
托,发展村落文化创意产业。起初这一想法在村里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有不
少村民戏谑,“就咱这山脚旮旯,还能整出啥创意来?”“谁愿意到我们这穷乡
僻壤来?”
为此,风河村的党员干部逐个上门跟村里的老人们沟通,向他们了解风河的历史
和文化传统,跟他们耐心地讲解在风河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诸多好处。为让村里
在外人员对古村落保护和文化创意有更多了解,村干部专门通过微信、电话等方
式向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征求意见建议。有人提出,“发展村落文创产业不是不
行,但关键是谁来创这个业?”还有人担心,村里面的人群单一,“没有人进来,
创业之后如何能够持续下去?”大家意识到,发展村落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要
把人引进来,尤其要引入“新村民”。在多方讨论协商之后,风河村最终以“文
创新古村、引凤入风河”为主题,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
以规划为指引,在文创团队的协助下,风河村创办了文创基地“广泰艺术城”,
先后在两个村落试点“人人都是艺术家”项目,为村民、游客提供免费油画教学。
村里还提供场地和材料,动员村民将剪纸、雕刻等传统手工艺展现出来,并通过
村级平台向外界展示、售卖。这不但激发了村民的热情,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
打卡。随着艺术元素的植入,古村旅游风生水起,“广泰艺术城”吸引了众多艺
术爱好者纷至沓来,目前已陆续接待国内外驻学人员 2 万多人次。
村里空置老屋不少,但难就难在老屋早已不适合居住,要拆,业主们不肯;修缮,
太费钱,工程还复杂繁琐。两难之下,风河村摸索出了“传统村落建筑租养”的
办法。一是村委统一与产权人签订租赁合同,流转老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二是
“新村民”作为老屋承租人同村委签订租赁合同。三是老屋的现代化改造设计由
专业团队免费提供,修缮费用由村里垫付,“新村民”分期支付。
2017 年 8 月,冯皓成从南方老家辗转来到风河,成为风河村第一批“新村民”。
他选定了两栋溪边老屋,一栋运营书屋,一栋运营咖啡屋。三年多来书屋兼营民
宿、文创器物等,已获利超 20 万元;咖啡屋经营 3 年多已基本回本。
古村落、古民居的传统环境,以及第一批“新村民”取得的成果,吸引了不少年
轻人到此从事互联网文创产业。如今的风河拥有书屋 2 家、咖啡吧 5 家、美术馆
2 个,艺术共享空间和工作室 22 家,国术馆 1 家。“新村民”在风河村所从事
的文创产业已覆盖影视、传媒、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文创产业的愈发兴旺带
来的是乡村旅游的人气倍增。在这一过程中,风河变得更加有活力,对老村民的
回馈也越来越多。
“从头到尾,老村民都是受益者。”村干部说,“在建设初期,村里的公共设施、
‘新村民’认租的古宅都是由村委会雇佣老村民来修建、修缮的,这是他们不用
外出打工,在家门口赚到的第一桶金。”游客越来越多,老村民又跟“新村民”
学习,经营起餐馆、民宿、小卖部之类,干得风生水起。
“别人‘筑巢引凤’,而我们是‘引凤筑巢’。”有人这样评价。
材料二
村级党组织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有哪些实践探索? D 市某部门深入基层
进行调研。情况如下:
长桥镇清河村党支部书记聂玉斌谈到,去年 4 月,村里结合本村传统产业优
势,成立了长鲜鱼腥草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筹建之初,村里就注意到了孙海新,
聘请他担任理事长。 “ 他爱学习肯钻研,种植技术好,亩产值明显高于其他人;
他热心肠,为使其他农户受益主动掏钱打井;他性格开朗,在村里人缘好,大家
有事都愿意找他说。 ” 于是,聂书记找孙海新谈话,让他接管合作社,带领大家
致富。 “ 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做出点成绩来。 ” 孙海新干劲十足地说。上任伊始,
就成立了鱼腥草质量提升小组,请来县里的专家对农户进行鱼腥草种植技术培训,
还下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分享种植经验。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的鱼腥草种
植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他主动与县里的大型超市联系洽谈,成功实现了向超市直
接供货,鱼腥草销售价格得到明显提高。为了充分利用好鱼腥草资源,提升鱼腥
草附加值,孙海新还与市科院专家团队合作开展鱼腥草深加工研究,推出了凉茶
冲剂等系列产品。他组建专门销售市场团队,主打 “ 鱼腥草之乡 ” 的名片,与市内
外的商超、医药公司进行联系,推销产品。同时还在线上开设直播间,大力宣传
本村鱼腥草系列产品的质量和功效,进行网上直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鱼腥
草系列产品顺利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9 年前我们成立了荆湖粮食专业合作社,探索 ‘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 ’
的模式,您可以采取任意方式与我们合作。 ” 柳林镇荆湖村党支部书记刘汉生介
绍到。 “ 我们村有 200 余户村民,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是个传统的农业种
植村,其他自然资源不丰富,主要靠天吃饭,很多村民都长期在外务工,造成了
大量土地长期闲置,眼睁睁看着土地闲着,觉得很可惜。我们采取院坝会、走村
入户、村直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村民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对于闲置的土地交
由村里统筹管理。现在村民们可以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方式,也可用资金入
股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可以建基地,一体化发展多种作物优化产业结构,托管的
土地按农户要求提供种植服务,让闲置产生效益,入股的资金购买农机提高生产
效率。 ”
这些年合作社共吸纳社员 198 人,托管土地近 5000 亩,流转土地 1500 多亩。
聚合了土地、农机、资金等资源,小田连片大田。去年合作社又出了新招,通过
品种、肥料、种植、管理、收获 “ 五统一 ” ,实现了生产成本下降,机械化程度提
升,亩产收入增加。合作社经营收入 1000 万元,合作社社员收入 5 万元,被评
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南泉花海,山花婀娜多姿。丛林探险基地、互动体验式游乐项目,应有尽有 ……
谁曾想到这个每年揽客 10 万人次的乡村旅游项目险些 “ 难产 ” 。 2015 年南泉街道
南泉村成立馨辉名苑旅游合作社。次年,与花谷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启动
南泉花海项目。
“ 建设初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村民有顾虑不愿意流转土地。为了解
决这个难题,村支两委一起想办法。首先我们邀请邻村的王书记过来向村民介绍
他们村在土地流转中的具体做法、村民获得的实惠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
还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共产党员、村级各干部、大学生村官分片分组入户进行宣
传,讲明土地流转并不改变村民承包经营等政策。还组织村民走出去到处参观,
到阳安长家岭、武陵区玉泉等地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土地流转带来的变化。百余
村民也边走边看边学,看到了发展机遇。通过多方努力,村民们消除疑点,主动
流转上百亩土地,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当时要是没有解决好村民
的思想问题,也不会有南泉的今天。 ” 南泉村党总支书记、馨辉名苑乡村旅游专
业合作社理事长汪瑞涵说。
材料三
在传统乡镇布局中,部分乡镇面积小、人口少,但管理机构、干部职数、机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