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北师大版 高中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 2 生物与
环境《第 1 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
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2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围绕 2019 版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2 《生
物与环境》的第 1 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具体包括第一节“环境对生
物的影响”(分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第二
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章节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系统的生态学观念。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探讨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如
何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
环境因素对生物体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
3
寄生等)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理解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本节内容探讨生物如何通过各种机制(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行为习性
等)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学生将学习生物适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生物
进化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这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
理,还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生态观和环境保护
意识。
(二)单元内容分析
核心概念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识别并分析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和
分布的影响。
生物因素:理解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掌握
4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适应:探讨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行为习性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
重要概念
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占据的空间位置、
利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生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
组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理解
生物体如何通过适应环境来维持生存和繁衍。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复杂关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活动,收集并分析数据,验
证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假设,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积极参
与生态保护行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单元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整合方式如下:
知识整合
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结合,形成对生物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面认识。
将生物适应机制与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相联系,理解生物如何在不
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能力整合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 沟 通能力和 团队协 作能力。
情 感态度与 价值 观整合
6
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培养社会
责任感。
激 发学生对生物学的 兴趣 和 热爱 ,培养探 索自然奥秘 的 好奇 心和 求 知 欲 。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根 据《 普 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 准 (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的要 求 ,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围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四 个维
度展开。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 指 对观察到的生命 现象 及相互关系或 特 性进行解 释后 的 抽象 ,
是人 们经 过实证 后 的观 点 ,是能够理解或解 释 生物学相关 事 件和 现象 的意识、
观念和思 想 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养主要体 现 在以下 几 个方面: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通过分析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如何
通过 特 定的结构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通过观察不同 植 物 叶片 的形态
结构,理解 它们 如何适应不同的光 照 条件。
7
生物与环境相统一
强 调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依赖 关系。通过分析生物
体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统
一关系。例如,通过探讨气 候变 化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
进化与适应观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不同物种在进
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机制,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的来源。例如,通过
探讨 恐龙灭绝 的原因和 哺乳 动物 兴起 的过程,理解生物进化在适应环境 变 化中
的作用。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 指尊 重 事 实和证据, 崇尚严谨 和 务 实的 求 知态度,运用科学的
思维方法认识 事 物、解决实 际 问题的思维习 惯 和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科学
思维的培养主要体 现 在以下 几 个方面:
归纳与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归纳 出 一 般 性
8
的规律和结论。例如,通过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归
纳 出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一 般 性规律。
演绎与推理
引导学生 根 据 已 知的生物学原理和规律,推导 出新 的结论或 预测未 来的发
展 趋势 。例如, 根 据生物适应机制的原理,推导 出新 物种在 特 定环境条件下可
能 出现 的适应 特征 。
模型 与 建模
引导学生通过构 建模型 来 模拟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通
过构 建 生态系统 模型 来 模拟 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批判 性思维
鼓励 学生对生物学原理和规律进行 批判 性思 考 ,提 出自己 的 见 解和观 点 。
例如,引导学生对 现 有的生物适应机制理论进行 批判 性思 考 ,提 出新 的假设和
观 点 。
创造 性思维
激 发学生的 创造 性思维, 鼓励 他 们 在解决生物学问题 时 提 出新 的思 路 和方
法。例如,在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时 , 鼓励 学生提 出新 的适应 策略 和方
9
法。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 指 能够发 现现 实 世界 中的生物学问题, 针 对 特 定的生物学 现象 ,
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 案 实 施 以及对结 果 的 交 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本
单元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培养主要体 现 在以下 几 个方面:
问题发 现
引导学生 从现 实生活中发 现 生物学问题,提 出 具有探究 价值 的问题。例如,
通过观察 校园 内的生物群落结构 变 化,提 出 关 于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
实验设计
指 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 案 来验证 自己 的假设和观 点 。例如,设计
实验来探究温度对 植 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会学生如何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 科学结论。例如,通过分析不同
温度下 植 物光合作用的数据, 得出 温度对 植 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结 果交 流与讨论
鼓励 学生将 自己 的实验结 果 与他人进行 交 流和讨论,分 享自己 的发 现 和 见
10
解。例如,组 织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 班级汇报 活动,分 享自己 关 于 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 研 究成 果 。
( 四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 指 基 于 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 事务 的讨论,作 出 理性
解 释 和 判断 ,解决生 产 生活问题的 担当 和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社会责任的
培养主要体 现 在以下 几 个方面:
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例如,通
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案 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做出贡献 。例如,组
织 学生参与 校园绿 化活动或社 区 环保 宣传 活动。
理性 判断 与决 策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对生 产 生活问题进行理性 判断 和决 策 的能力。例
如,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对 农业 生 产 中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决 策 。
传播 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