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 北师大版 高中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1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2025年1月2716:21:08发布者:gggyyy 60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48651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1

2019 版 北师大版 高中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 2 生物与

环境《第 1 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2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围绕 2019 版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2 《生

物与环境》的第 1 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具体包括第一节“环境对生

物的影响”(分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第二

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章节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系统的生态学观念。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探讨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如

何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

环境因素对生物体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

3

寄生等)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

理解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本节内容探讨生物如何通过各种机制(如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行为习性

等)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学生将学习生物适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生物

进化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这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

理,还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生态观和环境保护

意识。

(二)单元内容分析

核心概念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识别并分析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和

分布的影响。

生物因素:理解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掌握

4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适应:探讨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行为习性适应不同的

环境条件。

重要概念

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占据的空间位置、

利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生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

组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

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理解

生物体如何通过适应环境来维持生存和繁衍。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

用的复杂关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活动,收集并分析数据,验

证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假设,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积极参

与生态保护行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单元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整合方式如下:

知识整合

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相结合,形成对生物

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面认识。

将生物适应机制与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相联系,理解生物如何在不

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能力整合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 通能力和 团队协 作能力。

感态度与 价值 观整合

6

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培养社会

责任感。

发学生对生物学的 兴趣 热爱 ,培养探 索自然奥秘 好奇 心和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据《 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 2017 2020 )》的要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围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个维

度展开。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 对观察到的生命 现象 及相互关系或 性进行解 释后 抽象

是人 们经 过实证 的观 ,是能够理解或解 生物学相关 件和 现象 的意识、

观念和思 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养主要体 在以下 个方面: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通过分析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如何

通过 定的结构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通过观察不同 叶片 的形态

结构,理解 它们 如何适应不同的光 条件。

7

生物与环境相统一

调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依赖 关系。通过分析生物

体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统

一关系。例如,通过探讨气 候变 化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

进化与适应观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分析不同物种在进

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机制,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的来源。例如,通过

探讨 恐龙灭绝 的原因和 哺乳 动物 兴起 的过程,理解生物进化在适应环境 化中

的作用。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 指尊 实和证据, 崇尚严谨 实的 知态度,运用科学的

思维方法认识 物、解决实 问题的思维习 和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科学

思维的培养主要体 在以下 个方面:

归纳与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归纳

8

的规律和结论。例如,通过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归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一 性规律。

演绎与推理

引导学生 知的生物学原理和规律,推导 出新 的结论或 预测未 来的发

趋势 。例如, 据生物适应机制的原理,推导 出新 物种在 定环境条件下可

出现 的适应 特征

模型 建模

引导学生通过构 建模型 模拟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通

过构 生态系统 模型 模拟 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批判 性思维

鼓励 学生对生物学原理和规律进行 批判 性思 ,提 出自己 解和观

例如,引导学生对 有的生物适应机制理论进行 批判 性思 ,提 出新 的假设和

创造 性思维

发学生的 创造 性思维, 鼓励 在解决生物学问题 出新 的思 和方

法。例如,在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鼓励 学生提 出新 的适应 策略 和方

9

法。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 能够发 现现 世界 中的生物学问题, 定的生物学 现象

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 以及对结 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本

单元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培养主要体 在以下 个方面:

问题发

引导学生 从现 实生活中发 生物学问题,提 具有探究 价值 的问题。例如,

通过观察 校园 内的生物群落结构 化,提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

实验设计

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 来验证 自己 的假设和观 。例如,设计

实验来探究温度对 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教会学生如何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 科学结论。例如,通过分析不同

温度下 物光合作用的数据, 得出 温度对 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果交 流与讨论

鼓励 学生将 自己 的实验结 与他人进行 流和讨论,分 享自己 的发

10

解。例如,组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 班级汇报 活动,分 享自己 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 究成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 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 事务 的讨论,作 理性

判断 ,解决生 生活问题的 担当 和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社会责任的

培养主要体 在以下 个方面:

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例如,通

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做出贡献 。例如,组

学生参与 校园绿 化活动或社 环保 宣传 活动。

理性 判断 与决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对生 生活问题进行理性 判断 和决 的能力。例

如,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对 农业 中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决

传播 科学知识

总页数:132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homework51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