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单选题)
1 .清代嘉庆《临桂县志》将《蠲恤》一目列为卷一(如图所示),详细记载清代国家对
广西地区赋税钱粮的蠲免情况,以及嘉庆元年朝廷对广西耆民的旌表。其《序目》称:
“圣朝赤子是保,缓其租赋,丐其庸调,矜此鳏寡,致养耆耄,王政所先,天民无告,志
《蠲恤》第一。”该地方志的编纂( )
A .消除了社会阶级矛盾
B .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C .彰显了君主绝对权威
D .加强了西南边疆治理
2 .雍正即位之初,曾感慨“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宜达下情,洞悉庶务 ? ” 因此他钦
定了一套规章,自缯折、装匣、传递,到批阅、发回本人,再做进宫中,都有一定程序,
不允紊乱。下面对这一制度的解读 正确 的是( )
①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 出现了传递公文的驿站系统 ④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乾隆时期,清政府在西北边疆伊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和领队大臣;在西藏地区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转 世必须 在中 央 政府代表 ( 驻 藏大臣 ) 的 监
督 下, 经 金瓶掣签 认 定。这 些举措旨 在( )
A .强化西北地区国家主权 意识
B . 推动内 地边疆一 体 化进程
C . 巩固 统一 多 民 族 的 封 建国家
D . 构 建 新型 的“大一统”理 念
4 .在 满汉 高官的对 峙 中, 康熙往往偏护满族阵营 。 而江 南 江 西 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行 的 督抚互 参 案 中, 康熙却 将 满 官 噶礼革职 ,保 全 了 汉 官 张伯行 ,这一 举措 使 得 “ 满汉 之
间积累 了 几十 年的 紧张关 系 重新 获 得平衡 ”。这 反映 了( )
A .地方 机构 的 激烈冲突
B . 满汉 民 族 矛盾不 可 调和
C .君权 至上 的统治 意 志
D . 行 政 连续性稳 定 性降低
5 .清朝入 关后 ,在 辽东 地区设置 盛京 将军 辖 区,其地理 范围与明辽东 都 司 大致 相符 。自
顺 治朝 起 ,清朝 打破 了 明 朝在 辽东 不设府、 州 、县的制度 格局 ,设置 奉 天府, 并 将其 升 级
为 与 北 京 ( 顺 天府 ) 同 级的 京 府。 至 乾隆时期, 已经形成较 为 完备 的 盛京 将军 与奉 天府 尹双
轨管 理制度。这 种变 化主 要体 现了( )
A .清朝 宣扬 政权 合法性与优越性 的 诉求
B .清朝中 央集 权 体 制的强化
C .清初期加强 满洲贵族 政治权 力 的 需要
D . 明 清地方 行 政区 划 的 变迁
6 .乾隆 二十八 年 (1763) 朝廷编 撰 了《西 域同 文志》一 书 , 内容 主 要包括新 疆、 青海 和西
藏等地区的地 名 、 山水名 及 准噶 尔 部 、回 部 等 各部上层 人 物名 的解 释 。 每个词条用满 、 汉 、
蒙 、藏、 维 、 托忒蒙 文 6 种 文 字 对 照 , 首 列 满 文, 次 列 汉 文, 并 详 注词义 。《西 域同 文
志》的编 撰 ( )
A . 具 有对传统 学术 文化的 总结意义
B . 体 现了清廷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
C . 明 确了中 央 对西藏地方的 管辖 权
D .彰显了统一 多 民 族 的 巩固 和发 展
7 .藏 族 地区在 明 朝时 被 称为 乌思 藏, 明 廷 封授当 地 僧侣首 领 法 王、王等称 号 。清政府 则
以 1653 年 五世 达赖进 京 朝 觐 为 契机 , 分别 对 五世 达赖和 当 时 掌握 西藏军政大权的 蒙古 和
硕特部首 领 固始汗 进 行 了正 式册封 。这 反映 出清朝( )
A . 创新 了 管 理民 族事 务的策 略
B . 采用分而 治之 办法 治理西藏
C .在西藏 推 广 并实施盟旗 制度
D .确立了对西藏的政治统 辖 权
8 .在清代政务 处 理中, 存 在 两条渠道——明渠 和 暗渠 : 明渠 是 指 官员将 题 本、 奏 本递 送
至通 政 司 , 由 其转 交内阁 , 内阁票拟后呈送 皇帝 裁 决; 暗渠 是 指 臣 僚 将 奏 折直接递 呈 皇帝,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皇帝 御览亲 批 后 发回 奏 折人。这 意味着 清代( )
A .中 央 对地方的 控 制加强
B .中 枢机构运作 更 趋合 理
C .君主 专 制 得 以 空前 强化
D .中 央机构职 权 划分 细 密
9 . 1661 年,清政府 颁布 “ 迁海令 ”, 谕令从 天 津 到广 东 ,不 许片帆 下 海 , 严格禁止海上
贸易 ,有 违反禁令 的,一 律 斩 首 , 负责 这 件 事 的文 武 官员如 果失 职 , 也 从重 治 罪 。此“ 迁
海令 ”( )
A .是 针 对 沿 海 倭寇猖獗 而 制定
B .有效 抵 制了 外来殖 民 侵 略
C .是中国自 然 经 济心态 的 反映
D . 推动 了 封 建 经 济持 续 发 展
10 .清朝广 州十 三 行 的 总 商 和 行 商们 在 贸易上 是中 外商 人之 间 的中 介 ;在 外 交上 又 是中国
政府 同 夷商 之 间 的中 介 ,他 们 是 外 国人的 贸易 对 手 , 又 是 外 国人在 华 期 间 的保人和 管 制人。
这表 明当 时( )
A . 十 三 行 商 人 从 垄断外 贸特 权中 崛 起
B .清政府确保了 控 制 外商 的在 华 贸易
C . 银丝 之 路 大 量白银 从 美 洲 传入中国
D . 外 贸采用 以官制 商 和以 商 制 夷 方 针
11 .清朝 诸 帝大 多推 崇 明 太祖朱 元 璋 。 顺 治帝曾 认 为“ 历 代 贤 君 莫 如 洪武 ,何 也?……洪
武 所定 条 例 章程,规 画 周详, 朕 所以 谓历 代之君不及 洪武也 ”。 康熙 和乾隆曾 多次 致 祭 明
太祖陵 。 据材料 可 知 ,清朝 诸 帝的 行 为主 要 是 基于 ( )
A . 肯 定 朱 元 璋 推 翻 元朝的统治
B .赞 扬明 初 抵 御 外来侵 略行 为
C . 推 崇 明 代中 央集 权治理 经 验
D .获取 汉 人对 满 清政权的 认同
12 . 蒙古 例 是清廷为 外藩 蒙古 制定的 特别法 。 随 着内 地民 众 大 量 进入 蒙 地,“ 封禁 ”政策
下 蒙古 人、 汉 人 相 对 隔离 的 生活状态逐渐 被打破 。清廷在嘉庆朝 重 印 了《 蒙古律 例 》,强
调因 俗 而 治, 后 期 日渐 与 《大清 律 例 》 走向 交 融 。此 举 ( )
A .显示出统一 多 民 族 国家的发 展
B .解决了边疆 司法 审判 的 急 需
C . 旨 在 推动 边疆 与内 地的一 体 化
D . 奠 定了 近 代中国 法 治的 基础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 .乾隆时期,清朝 ‘借 地养民” 招 内 地 汉 民 垦 种 西北 番 地,为 处 理 番 汉 矛盾朝廷在 番 地
设立“ 厅 ”级 机构专 门来 管 理 汉 人 事 务, 处 理 番 汉 纠纷 。 后汉 民 日益 增 多 , 行 的权 力 也随
之 扩 大 . 最终 使 得 少数 民 族贵族 失去 了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清政府的 措施 ( )
A . 意 在转 变 边疆地区的 生产 方 式
B .增强了西北地区的 基 层 自治
C . 拉开 了大规 模改土归流 的序 幕
D . 促 进了中 华 民 族 共 同体 建设
14 . 康熙 皇帝 说 :“ 昔 人 每 曰 : ‘ 帝王 当举 大 纲 ,不 必 兼 亲 细务( 琐碎 具体事 务)。 ’予
心殊 不 谓然 。一 事 不 谨 , 则 遗四 海 之 忧……故予 之 莅 政(治理政务),不 论巨 细,即 奏 章
之 内 有一 伪 字 , 必 加 改 正, 然 后 发出。”这 从 本质 上 说 明 ( )
A .清朝统治 者勤 政 爱 民
B .清朝 奏 折制有 待 完 善
C .清朝君主 专 制的强化
D .国家治理 需 防微杜渐
15 . 康 雍 两 朝, 贵州 疆 域经 历 了 几次 大的 变革 ,其中 至关重要 的一 次 是“ 千里苗 疆”的
“ 开辟 ”, 几 达 贵州 疆 土 的一 半 。清朝在 新 辟苗 疆建立“ 新 疆 六厅 ”,设 厅 置县, 安屯 设
堡 ,建立 新 的统治 秩 序。这 些举措 ( )
A . 奠 定了现代中国的 版 图
B .强化了对 贵州 地区的 控 制
C .消除了 土 司 制度的 影响
D . 推动 了 贵州 省 级区 划 建立
16 .清朝的 奏 折制度规定,皇帝 特许 的官员 可 以将 相关 政务、人 事 等方面的第一 手 情况
“ 密 折 奏事 ”, 由专 人 送 达 御前 , 并由 皇帝 亲 自批 答 。这一制度的 推行 ( )
A .确保了官员 呈 递 奏 折的权 利
B . 利于 皇帝 严密掌控行 政 体 系
C .消除了臣下 与 君主 间 的 隔阂
D .建立 起 近 代文 秘 制度的 雏 形
17 .清政府以 法律形式明 确规定西藏政治、财政、军 事 、 外 交 等 事 务, 均 由驻 藏大臣统 筹
办 理,其地位 与 达赖、班禅 相 等;达赖、班禅及其他 格 鲁派活佛 的转 世 , 必须 在 驻 藏大臣
的 监督 下,以“金瓶掣签”方 式 确定。这 些 规定确立 于 ( )
A . 顺 治时期
B . 康熙 时期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
18 . 明 代以 前 ,皇帝的 秘 密 信 件 不 算 是政府的正 式 公文,不能取 得 政治 上法 理的地位, 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清代取 得 了该地位,皇帝 命 令可通 过 军 机处 秘 密送 出,此之 谓 “廷 寄 上谕 ”。这 反映 了
清朝( )
A . 专 制统治发 展至新 的高度
B .中 枢机构 之 间互相 制 约
C .中 央集 权 得 到进一 步 强化
D .军 机处成 为 法 定的 行 政 部 门
19 .“ 它 使 得 官员之 间相互监督 , 彼 此 存 有 戒心 , 从而 不 敢胆 大 妄 为,不 敢欺 下 媚 上 , 只
能 甘心 做 忠 顺 的 奴才 。 而 最 令 人 忌讳 的是
把 官员 秘 密 言 事变成 官员的一 项 本 职 工 作 ,
⋯⋯
因 而 亦 具 有 特 务 性 质。”这 里 的“ 它 ” 指 的是( )
A . 内阁 制度
B . 奏 折制度
C .理 藩院
D .军 机处
20 . 议 政王大臣会 议 是清 前 期中 央 决策 层集 议诸 事 的一 种形式 , 成 员 均 为 满洲上层贵族 的
代表。 但 自 康熙 朝 始 其 功 能 日益削弱 ,直 至 乾隆朝 名存实 亡 。这主 要反映 了清朝( )
A .官 僚 制度的 重 大调 整
B .君主 专 制权 力 的加强
C . 满洲贵族 地位的下 降
D . 原 有 八旗 制度的 瓦 解
21 .乾隆时, 河 南 遭灾荒 , 山 西等地“ 富户 ”闻 风 而 来 , 乘 机 将 农 民 土 地折 算 而 去 ,致使
“ 富者日益 其 富 ”; 湖 广地区 也 出现“ 田 之 归于富户者 ,大 约 十 之 五 六 。 旧 时有 田 之人,
今俱 为 佃耕 之 户 ”。这折 射 出( )
A .租 佃 关 系 逐渐兴 起
B .统治 基础 严重动 摇
C .社会发 展 潜 藏 危 机
D . 封 建地权 日益 分 散
22 .清朝统治 者非常 重 视 子 孙 后 代的 教育 ,皇子 们 6 岁 起 就 需 到 上书 房 学 习 , 每 天 学 习 时
间 长 达 13 小 时,一年 共休 息 七 天。 学 习课 程 涉 及 满汉蒙 三 种 文 字 ,以及 射箭 、 骑马 等 技
能, 且还 会 受 到皇帝的 严格 考核 。这 种 现 象 ( )
A . 适应 了国家 体 制 变 化的 需要
B .保 证 了 最 高统治 者 必备 素质
C .提高了清朝的文化 教育 水平
D .确定了 稳 定的权 力 传 承 方 式
23 . 1791 年, 廓 尔 喀 军队( 外 国 势 力 )入 侵 西藏,西藏 请 求 清廷 派 兵支 持 。 1792 年,
清军 击退廓 尔 喀 军队。 1793 年,清廷 订 立了《 饮 定藏 内 善 后 章程》 29 条 ,规定西藏地区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