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融合2030技术

2024年12月3110:27:12发布者:信息化 15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18043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云网融合 2030 技术

一、云网融合的意义和愿景

1.1 云网融合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1.1 云网融合的内涵和特征

云网融合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的

深刻变革,在发展历程上要经过协同、融合和一体三个阶段,最终使得

传统上相对独立的云计算资源和网络设施融合形成一体化供给、一体化

运营、一体化服务的体系。

云网融合是一个新兴的、不断发展的新概念,在技术、战略层面上

有 着丰富的内涵。

从技术层面来看,云计算的特性在于 IT 资源的服务化提供,网络的

特 征在于提供更加智能、灵活的连接,而云网融合的关键在于”融”,

其技 术内涵是面向云和网的基础资源层,通过实施虚拟化/云化乃至一

体化的 技术架构,最终实现简洁、敏捷、开放、融合、安全、智能的

新型信息 基础设施的资源供给。

从战略层面来看,云网融合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深刻变革,其内

涵 在于通过云网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全面深入的融合与创新,运营

商在 业务形态、商业模式、运维体系、服务模式、人员队伍等多方面

进行调 整,从传统的通信服务提供商转型为智能化数字服务提供商,

为社会数 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安全的基石。

云网融合的基本特征包括:

1)

一体化供给:网络资源和云资源统一定义、封装和编排,形成

统一、敏捷、弹性的资源供给体系。

2)

一体化运营:从云和网各自独立的运营体系,转向全域资源感

知、一致质量保障、一体化的规划和运维管理。

3)

一体化服务:面向客户实现云网业务的统一受理、统一交付、

统一呈现,实现云业务和网络业务的深度融合。

1.1.2 云网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新基建”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把网络、云、算力等视为重

要 的基础设施,特别对网络和云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网融合

已成 为通信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之间的粘合

剂,是新 基建中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底座。在这一趋势下,云网融合

以及架构于 其上的数字化平台 (参见附录 2 名词解释 1) 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重

要目标。

从行业层面看,云网融合的价值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在 技术层面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业务形态、商业模式、服务模式

等更 多层面开展融合与创新,赋能千行百业,为行业和社会提供数字

化应用 和解决方案。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电信已经将云网融合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是“云改数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云网融合 为全社会

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基础和发展平台, 一方面实施云网融合 还可

中国电信自 的数字化转型。

1.1.3 云网融合的发展历程

云网融合的发展历程 围绕 云网的基础资源层,从云内、云间和入云

多云协同和云网 边端 协同,在不断 进和深化。

云网融合最 发生在云内网络( DC 内),为 满足 云业务带来的

的高 快速 输需 求, 入了 叶脊 Leaf-Spine )架构和 大二

网络技术,实现 DC 内部网络能力和云能力的有 结合和一体化运行。

DC 量的 剧增 ,云网融合的重 转向云间网络( DC I),通

过部 署大容 量、 无阻塞 低时延 DC I 网络,实现了 DC 东西

快速 转发和高 效承载

于企业上云 求和 SaaS 激增 ,入云成为云网融合的新重

SD-WAN 代表 的新型组网技术,通过 软件 定义的方式,实现了简

、 灵活、 成本的入云连接。

伴随 着业务实 性和交 求的提 ,传统中 化的云部 方式

满足超低时延 等业务的高性能要求和 低功耗 成本的高性能终

要 求, 要通过多云协同、云 协同乃至云网 边端 协同等方式提

不断提 云的实 性和 用性以及终 的性价

1.2 云网融合的需

云网融合 是技术发展的 必然 趋势, 是客户 求变化的 必然

对企业客户而 要通过多云部 、高性能云 协同、一体化开通服

务等 帮助 其提 升竞争优 政府 客户而 ,数字 城市 、数字社 等对

云的能力和安全性有 高的要求 对个人客户而 ,基于云的 XR

等 应用成为新的 娱乐 、生活方式 对家 客户而 ,基于云的智

服 务 可或缺 。所有这 些场景 对云网融合提出了新的要

求。

云网融合 必须适 多不断发展的客户 场景 而,云对网络提

出了 高的 求,网络云化 要提 云能力,数字化平台能力的构

也需 要云网本 的能力不断 升级 。本部分 德尔菲法 ,从上 三个

方面对现有 平和 求程度进行对 比评估 ,以 找到需 要改进的重

向, 定云网融合的重 技术 域。

1.2.1 云对网的需求:网随云动

数字化转型的加 ,使得云对网络的 求更加 调灵活定 快速

交 付能力, 要从网络性能、网络 用性、网络智能性、 适配 能力和

网络 安全等 5 个维度来 量。

1)

网络性能: 网络 支撑 云业务的基本性能要求,包括网络

、 网络带 标。

网络 覆盖 :有 线 / 无线 网络的 覆盖 程度,能 满足 云向 边缘

展, 保“云 到哪儿 、网 到哪儿 ”。

网络带 :灵活的网络带 宽适配 以及 充足 的网络带

使 得云能 够随时 调用 到满足

2)

网络 用性: 网络面向云业务 持续 提供 可靠 连接服务的能

力, 要包括 SLA 保障和 差异 化保障等。

SLA 保障:提供与业务 匹配 定性质量, 其是对于高等

业务提供高质量保 ,从而 满足 客户对网络质量的特定要求。

差异 化保障:网络面向云业务提供 差异 化的连接服务质量,

通 过多层 冗余备 用、多 路由 QoS 机制 、资源 态调度等技

术实 现多 的服务。

3)

网络智能性: 传统网络为 满足 云的灵活多变 求,在智能化

方面 要提 的能力,包括弹性 伸缩 、网络 编程、 快速

发现和 量自 动切换 、全 网络资源 化等。

弹性 伸缩 :网络的 覆盖 、带 等性能 着客户和业务的

要 求 按需 进行调整和 / 缩容

闭环 化:网络 作整体 闭环 ,实现自 化的开通、

和排 能, 减少 工干预 ,提高网络性能。

网络 编程:网络服务在协 、性能、 能、 覆盖 等方面

描述 和实现。

快速 发现和 量自 动切换 出现 可快速

实 现 负载 的自 动切换 ,从而保 网络性能的 定, 避免影响

客户 体

网络资源 化:网络资源 根据 云业务的 求量、

用户 访问 量等 因素 实现 态的实 时优 化。

4 适配 能力: 网络能力服务 以一 式开通、终

务的 种类 能、性能等 便 改和变更,包括 快速

通、 原子 能力服务化和整体化网络供给等。

快速 开通:从云的 求出发,自 化实现网络资源的调 和开

通,实现云网资源的一体化开通,最 大幅 节省 业务上 线时

间。

原子 能力服务化:网络能力 可拆 解为 原子 能力, 并可 通过统一

封装,将这 些原子 服务能力进行组合和编排, 云业务所调

用。

整体化网络供给:给云呈现的是一个 可配置 调整、有质

量 保 的整体网络,而不是 零散 的网 和连接。

5

网络安全: 网络为云业务提供的网络本 的安全保障,包括

地址 与标 安全、协 安全、 身份 安全等。

地址 与标 安全: 具备访问控制 施, 并阻止恶意地

地址 与标 实、 信。

安全: 密码 技术保 通信分组中数 整性、合

性和 机密 性,保 通信数 和网络协 的安全性。

身份 安全: 用网络 控制 施,实现用户 身份识 别、

及行为 计, 保用户 身份 实、 信。

云对网的

网络性能

网络安全

柔性适配能力

网络 用性

网络智能性

运营商

客户 求度

1:云对网络的 求及现有 匹配

云对网的 求及现有 匹配 如图 1 所 ,为 缩小 以及 消除 能力

差距 要在网络 用性中的 SLA 保障、 适配 中的 原子

力服 务化、网络智能性中的弹性 伸缩 和网络 编程等方面实现更高的要

求。

1.2.2 网对云的需求:网络云化

为了灵活 互联 网和云业务的发展,传统封 闭刚 性的网络开

体的架构向虚拟化、云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以 实现弹

性资 源分 、敏捷灵活组网、自 智能运行等目标。

在云网融合的过程中,网络云( 电信云/ C T 云)作为一 面向网

络 服务 能的云化 承载 平台,是传统网络 能的云化 延伸 也需 要看

, 基于 用设 构建的传统网络,在实 性、安全性、 大容 量、

时延 等 方面 传统 IT 系统更高、更 严苛 的要求。

网络云化对网络云提出的技术要求 要体现在:

1) 统一 承载 集约 运营能力:多 业虚拟网 在网络云上的统一

承载 在通用计算能力之 外引 构计算能力,用于 满足

虚拟网 的高性能与高 可靠 承载 要求。网络云资源 池需

实现涵 盖省 地市 以及 边缘 等多 级集约 管理与协同运营,为高

性能、安全、敏捷、 可靠 的网络服务能力开放提供基础。

2) 虚拟网 能力开放与 增强 :网络云服务能力 要能 开放,以

为构建 差异 化、弹性的网络服务。重 是发 虚拟网

、弹性 伸缩 和灵活编排的特性, 满足 上层业务系统对网络

能力的 按需 快速 开通等要求。

3) 电信 安全性: 建立自 可控 信的网络云安全 防护

系,为网络云上的多 型电信 虚拟网 提供与传统 理网

至更高的安全运行 环境

网对云的

统一 承载 集约 运营

能力

虚拟网 能力开放与

增强

电信 安全性

云现有

网络云化 求度

2:网对云的 求及现有 匹配

网对云的 求及现有 匹配 如图 2 所 ,为 缩小 以及 消除 能力

差距 要在现有 要面向 IT 应用的云计算技术之上,对通用 IT 服

、 虚拟化平台以及云资源 管理平台等技术提出更 严苛 的要求。

1.2.3 数字化平台对云网的需求:云数联动

数字化平台架构在云网基础设施之上,数字化平台对云网 提出了

相 关的 求, 体至 包括 个维度:

1)

云资源 备份 和多 线 接入: 数字化平台 灵活的 配置 、使用多

云服务和多 线 接入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和 可靠 的云网服

务。

2)

云网能力服务化提供: 将云网资源及能力通过服务的方式提

供给数字化平台, 并支持 服务模式和灵活的商业模式。

3)

云能力和数 协同: 云服务能力 满足 数字化平台对于数

存储 、数 理、数 云调度和多云 备份

求。

4

生开发: 数字化平台 以通过云网基础设施提供的云

生开发能力,灵活构建更高层 的数字化能力及面向行业的数

字化解决方案。

5

云网内生安全: 数字化平台使用的云服务 具备 内生安全

性, 同 ,云平台 对数字化平台开放安全服务能力,以进一

步提 供数字化平台的安全能力。

数字化平台对云网的

1)

云资源 备份

线 接入

5 云网内生安全

4)

生开发

2)

云网能力服务

化提供

3)

云能力和数

协同

运营商

客户 求度

3:数字化平台对云网的 求及现有 匹配

数字化平台对云网的 求及现有 匹配 如图 3 所 ,目 来看这

个 维度 都需 改进, 缩小 以及 消除 能力的 差距

1.3 云网融合的发展愿景

1.3.1 云网融合的发展模式

云网融合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 各自 在不同的发展模式:

总页数:37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diandahome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