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初中数学湘教版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4.3 角
第 1 课时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认识几种特殊的角 .
2. 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几何语言表示 .
3. 经历观察、探究、动手操作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猜
测、验证等能力 .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及角的大小比较.
难点:理解用圆规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创设情境
【观察】
在小学就已经认识角 : 观察下图,你能从中抽象出一些角吗 ?
预设:
你能说一说这些角的共同特征吗?
预设:都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
说一说生活中的角!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配套初中数学湘教版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角 .
【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角”的例子,从而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
设计意图: 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与角相关的背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识角,为
后续学习角做铺垫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问题:什么是角?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角的定义吗 ?
角的静态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静态定义) .
角的动态定义: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逆时针 ( 顺时针 ) 旋转到另一位置所成
的图形称为角.
射线的端点 O 叫作角的顶点,
射线原来所在的位置 OA 叫作角的始边,
旋转后的位置 OB 叫作角的终边,
角的始边和终边统称为角的边,
从始边旋转到终边所扫过的区域,叫作角的内部 .
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 .
【 教学建议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提高学生
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
【思考】
如图,射线 OA 绕点 O 旋转,当终止位置 OB 和起始位置 OA 成一条直线时,形成
什么角?继续旋转, OA 和 OB 重合时,又形成什么角?
预设: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