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第 1 课时 统计与概率 (1)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统计与概率 (1) 。 ( 教材第 96 页第 1 ~ 3 题 )
二、复习目标
1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
到统计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
分析、描述,并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3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渗透统计的思想。
4 .加深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
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三、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描述的全过程。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统计图,对事件作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1) 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2) 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3) 确定调查的方法;
(4) 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5) 整理和描述数据;
(6) 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回顾 2 】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回顾 3 】平均数。
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用它可以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看出
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回顾 4 】可能性。
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
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二、知识应用
1 . 教学教材第 98 页练习二十一第 1 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师:本题主要考查对三种统计图各自优缺点的深刻认识,了解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统
计图最合适。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完善。
在第 (1) 题中描述班上同学的身高分布状况,显然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因为条形统
计图能够分身高段进行条形统计,清晰明了。
在第 (2) 题中描述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平均身高变化情况,显然是针对的一个时间段内的
变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显然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在第 (3) 题中描述身高组别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情况,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个比较
合适呢?显然是扇形统计图。
教师强调:注重关键词的描述,凡是涉及分布状况,就用条形统计图;凡是涉及到变化
状况,就用折线统计图;凡是涉及占的比重的大小,就用扇形统计图。
2 . 教学教材第 96 页第 3 题。
(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设计一个调查表呢?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 并用投影仪展示 ) 。
(2)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第 96 页第 3 题的调查表,提问: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学生个人情
况调查表,对比一下,你设计的调查表中的调查项目适合调查吗?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 议 。
(3) 师: 怎 样记录数据呢?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 说 一 说 ,并集体评 议 ,使学生明确:可以用 汉字 记录, 也
可以用 符号代替具 体 信息等 方法。
(4) 师:调查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 议 。
教师 总 结: ① 调查对 象 要多样化,不能 局限于某 一 类 。
② 调查内 容 要合理, 被 调查 者易于接受 。
③ 对 于 调查结果要 保证其真 实性。
(5) 师: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 订正 ,使学生明确并课件出示:
① 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 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③ 确定调查的方法。
④ 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⑤ 整理和描述数据。
⑥ 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3 . 教学教材第 99 页练习二十一第 8 题。
组织学生 议 一 议 ,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集体评 议 。
三、巩固反馈
1 .如果 只 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 条形 )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
量 增减 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 折线 )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 部 分数量同 总 数
之间的关 系 ,可以用 ( 扇形 ) 统计图表示。
2 . 歌咏 比 赛 中,评 委老 师 给 小 倩打 出的分数如下表。 按照 比 赛 规则要 去掉 一个最高分
和一个最 低 分,你能 算 出小 倩 的最 后 平均 得 分吗?
评委
江老师
丁老师
李老师
卓老师
方老师
王老师
刘老师
评分
90
89
62
88
92
86
98
去掉 一个最高分 98 , 去掉 一个最 低 分 62 ,平均 成绩 为 (90 + 89 + 88 + 92 + 86)÷5 = 445÷5
= 89( 分 )
四、课堂小结
通 过这 节 课的学 习 ,你有什么收 获 ?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1)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图的特点
3 .平均数
4 .可能性
教学反思
1 . 立足 教材,理清概 念 , 夯 实 基础 。学生 通 过 复习 ,应 熟练 掌握统计的 基 本知识、 基 本
技 能和 基 本方法。
统计与 现 实生活、 科 学 领域 的 联系 是 非常紧密 的,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 将 统计的学 习
与实际问题 密切 结合,选择 典型 的、充 满趣味 性和 富 有时 代气息 的实际问题作为 例子 ,使学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 处 理数据的方法,理解统计的概 念 和 原 理, 树立 统计观 念 。
2 . 复习 反思,或 称 为“反思性 复习 ”,是指教师在 复习 实 践 中, 批 判地考查自我的主体
行为表 现 及 其 行为 依 据, 通 过观 察 、回顾、 诊 断、自我 监控等 方 式 , 将 “学会教学”与“学会
学 习 ”结合 起 来, 从而努力 提 升复习 的 质 量,提高 复习 的 效 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 馈信息 ,
反思“为什么会出 现 这样的问题,应如何调整 复习 计 划 ,应 采取怎 样有 效 的策 略 与 措施 ”,
从而顺着 学生的思 路 组织 复习 ,确 保复习 过程 沿着 最 佳 的 轨道运 行。
3 .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 小明在一个学 期 的 几次 数学测 验 中,如果最 后 一 次 考 81 分,则平均 成绩 是 87 分;
如果最 后 一 次 考 89 分,则可 将 平均 成绩 提高 2 分。 若他 想在整个学 期 中的数学测 验 的平均 成
绩达 到 90 分,则 他 最 后 一 次至 少要考多少分?
分析: 因为 89 分比 81 分多 89 - 81 = 8( 分 ) ,而由题知 8 分将平均分提高了 2 分,故共有
8÷2 = 4( 次 ) 数学测验。要想平均成绩达到 90 分,则要在 89 分的基础上平均每次测验增加 1 分,
也就是多 4 分,所以他最后一次至少要考 89 + 4 = 93( 分 ) 。
解答: (89 - 81)÷2 = 8÷2 = 4( 次 )
89 + (90 - 89) × 4 = 89 + 4 = 93( 分 )
答:他最后一次至少要考 93 分。
第 2 课时 统计与概率 (2)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导航
一、复习内容
统计与概率 (2) 。 ( 教材第 97 页第 4 、 5 题 )
二、复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 阅读 分析和 绘制 简单统计图的能 力 。
2 . 让 学生进一步体 验 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感受 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3 . 经历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 验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 . 让 学生 获得 学 习 的 成 就 感 , 培养 学 习 数学的 兴趣 ,形 成良好 的学 习态度 。
三、重点难点
重点: 会 填写 统计表、会分析统计图。
难点: 能 正 确地判断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之 前 我们 复习 了统计图表的特 征 及分 类 , 今天 我们 通 过实 例 来 具 体分析统计图表所
包含 的 信息 。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 97 页第 4 题,提问: 里面 有哪些统计图表?我们 怎 样 从 中 获取
信息 ?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二、知识应用
1. 教学教材第 97 页第 4 题。
(1) 提问:根据以上统计图表,你 得 到了哪些 信息 ?
明确:可以看出 男 生人数比 女 生多一些。 喜欢足球 的 男 生比全体 男 生人数的 50% 还 多。
乒乓球 是 男 、 女 生 共 同 喜欢 的,人数一样多。
(2) 除 了 通 过问 卷 调查收集数据 外 , 还 可以 通 过什么 手 段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