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面积的含义4-苏教版

2024年12月3019:26:33发布者:谷获仔 15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2848字
第1页

第2页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58-60 页“面积的含

义”。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 方形和正方

形的特征,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第一教时 认识《面积的含

义》。本课按照“物体有面——每个面都有大小——面的大小是面积” 这样的线索引导学

生逐步体会面积的意义。整节课的教学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通过观察生活中具体的物

体,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即物体表面的面积),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二是通过比较

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即平面图形的面积), 能寻找到合适的方法,比较出平面图形的大

小。教材除了出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样的规则图形,还提供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或富

有趣味性的图形,通过观察、 比较等活动,使学生对于面积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而为后

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

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

些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体会物体表面以及平面图形的大小,建立面积概念,初步理解面积的 含义。

2.在活动中,学生能根据图形的特征灵活选用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说面的大小、寻找测量面积大小方法等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锻

炼数学思考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 建立面积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第 58 页与 59 页例 2 两个平面图形、透明方格板、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涉概念

(一)多感官参与,体验感受。

1.看一看:

(1)PPT 出示学 校装修 的图 ,学生观察 说说 他们 干什么

(2)PPT 出示教 图,学生 合情 图和 身边 物体找出 其他 的面。

2.

(1)教 范摸 数学书的 面,强 从上 下按 顺序把 数学书 摸完 整。

(2)学生根据教 求摸 摸身边 的物体的表面。

(3)学生 反馈 :说出自己 些物体的面,有 什么 发现。

3.比一比

(1) 同桌互相 比一比,说出 的表面大, 的表面小

(2) 汇报反馈

(二) 示课

讲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我们把 物体表面的大小 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 学生看一看、 、比一比, 动学生多 感官参与学习, 使

学生 体验感 ,使学生 正参与到概念形成的过程 中,加 学生对概念的建 和理

解。 时,大量生活 材的使用,激 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时, 也唤起 了学生的生活 验,

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体验感知,理解概念。

(一)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说一说:

(1)教 面积的表述:数学书 面的大小 数学书 面的面积。

(2)学生根据教 的示 范尝试 说一说 其他 物体表面的面积。

(3) 测:手掌面的面积 是( )。学生 补充完 整。

2.比一比

(1) 同桌互相 比一比 身边 物体表面面积 小。

(2) 全班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 学生在说一说中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在比一比中感知大小,从一个面

到多个面,丰富学生对面的感知, 帮助 学生逐步掌握面积的 真实 学生 、多

度地 物体表面的大小 是物体 便 面的面积。 触摸 数学的本 ,发 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看一看

(1)PPT 示数学书 面与 板板 转化 成平面图形的过程。学生观察后 说自己的发

现。

(2)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概 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 是平面图

形的面积。

2.

总页数:5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diandahome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