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45 丨建筑构造(统设课)
1.建筑既表示建造房屋和从事其他土木工程的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
( √ )
2.建筑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 )
3.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任何建筑物都具有为人使用的功能。( √ )
4.由于各类建筑的用途不尽相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建筑。( √ )
5.建筑形象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设备技术、建筑结构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内
容。( × )
6.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
7.建筑功能往往会对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空间构成、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尺度、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 √ )
8.纵观建筑发展进程,虽然科技在进步,但都没有带来建筑科技革命。( × )
9.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对建筑形象的理解是相同的,但建筑的艺术形象仍然需要符
合美学的一般规律。( × )
10.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较长,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体,因此成功的建筑应当反映时代特征、民族
特点、地方特色和文化色彩,并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有机融合、协调搭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 )
1.仅仅为满足生产、生活的某一方面需要,建造的某些工程设施称为 (D ) 。
D.构筑物
2.直接作用在建筑的外力统称为 (D )
D.荷载
3.直接作用在建筑的外力统称为荷载,荷载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A )
A.恒荷载和活荷载
4.下列属于恒荷载的一项是 (A )
A.建筑自重
5.建筑承受水平荷载的主体为 (B )
B.风荷载
6.下列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及属性分类的一组是 (A )
A.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7.供人们居住及进行社会活动等非生产性活动的建筑指的是 (A )
A.民用建筑
8.供人们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建筑指的是 (C )
C.工业建筑
9.供人们进行农牧业的种植、养殖、储存等用途的建筑指的是 (D )
D.农业建筑
10.下列按承重结构材料分类的一组是 (D )
D.木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
1.房屋构造的合理性,取决于是否能够抵抗自然侵袭,是否满足各种不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力学原理,
选用材料、构件是否合理,施工上是否方便,对建筑艺术是否有提高。( √ )
2.为确保建筑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使用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要对影响
建筑构造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构造设计方案。( √ )
3.人们在房屋内部从事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活动会对房屋产生相同的影响。( × )
4.房屋的建造地点不同,使用功能不同,但对建筑构造的要求是相同的。( × )
5.寒冷地区的房屋要解决好冬季的隔热问题,炎热地区的房屋把保温和通风作为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
( × )
6.在选择受力的构配件时,应把确保美观放在首位。( × )
7.建筑的立面和体型是确定建筑形象的决定因素,而细部的构造处理对建筑的整体美观影响不大。( × )
8.房屋的建造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在选择构造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多采用天然建材的替代产品,尽量降低材料费用。( √ )
9.虽然公共建筑的类型较多,但功能和体量基本相同。( × )
10.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在建筑构造设计时,应大力推广先进的建筑技术,选用各
种新型建材,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 √ )
1.支撑建筑,维护建筑安全及建筑抗风、抗震的骨架,指的是 (D )
D.建筑的承重结构
2.建筑总高度超过 100m 时,不论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 (A )
A.超高层建筑
3.住宅建筑 1~3 层为 (B )
B.低层建筑
4.建筑按工程设计等级可划分为 (C )
C.四级
5.建筑按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可划分为 (C )
C.四级
6.以型钢等钢材作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指的是 (B )
B.钢结构建筑
7.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均属于 (D )
D.钢筋混凝土结构
8.相比较来说,我国古建筑多采用的结构形式是 (A )
A.木结构
9.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其划分指标是 (B )
B.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10.建筑物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 220℃时所
延续的时间,称为 (B )
B.耐火极限
5.建筑构件按照燃烧性能分成 (C )
C.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6.建筑耐火等级高的建筑,其主要组成构件耐火极限的时间 (C )
C.长
8.具有历史性、纪念性、代表性的重要建筑物的耐久年限是 (A )
A.100 年以上
1.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空间、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协调中
的增值单位。( √ )
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单位,其数值为 1000 mm,符号为 MM。( × )
3.整个建筑物及其一部分或建筑组合构件的模数化尺寸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 √ )
4.由于建筑中需要用模数协调的各部位尺度相差较大,仅仅靠基本模数不能满足尺度的协调要求,因此人
们在基本模数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相互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导出模数,包括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 )
5.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 )
6.水平分模数基数为 3M、6M、12M、15M、30M、60M 等,其相应的尺寸分别是 300 mm、600 mm、
1 200 mm、1 500 mm、3 000 mm、6 000 mm 等。( × )
7.扩大模数主要适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 )
8.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 )
9.模数系列可以保证不同建筑及其组成部分之间尺度的统一协调,有效减少建筑尺寸的种类,并确保尺寸
具有合理的灵活性。( √ )
10.竖向扩大模数基数为 3M、6M,其相应的尺寸分别是 300 mm、600 mm。( √ )
1.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指的是 (B )
B.基础
2.能直接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称为 (C )
C.天然地基
3.下列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的是 (B)
B.地基
4.在建筑工程中,把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 (A)
A.基础
5.地基中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为 (B)
B.持力层
6.地基受力范围内,持力层以下的土层为 (D)
D.下卧层
7.承受着建筑物全部荷载的构件是 (A)
A.基础
8.凡天然土层本身的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须预先对土层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后才能承受建
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 (D )
D.人工地基
9.基础本身需要承受和传递整个建筑物的荷载,因此其必须具有足够的 (A )
A.强度和刚度
10.基础工程造价约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 (C)
C.10%~40%
1.从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 (B)
B.基础的埋深
2.从经济和施工的角度考虑,在保证结构稳定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 (A)
A.浅基础
3.浅基础的基础埋深不超过 (D)
D.5m
4. 基础埋深大于或等于 5 m 时称为 (B )
B.深基础
5.基础埋深在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 (D)
D.0.5m
6. 当基础设计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应低于地下水位 (B )
B.200mm
7.下列关于刚性基础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D.刚性基础抗压强度低而抗拉、抗剪强度高
8.条形基础也称为 (C)
C.带形基础
9.刚性基础是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又称 (B)
B.无筋扩展基础
10.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也叫 (C)
C.扩展基础
1.当建筑物上部主体结构为多层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时,基础常采用独立的块状形式,即独立基础。( √ )
2.独立基础适用于地基土质不均匀以及荷载不均匀的柱为承重结构的建筑物。( × )
3.墙下条形基础主要用在墙承重结构中,即当建筑物上部的结构墙体延伸到地下时,基础沿墙体走向设置
成长条形的形式。( √ )
4.墙下条形基础禁止用砖、石、混凝土等建造。( × )
5.筏形基础的整体性好,可以跨越基础下的局部软弱土,常用于地基软弱的多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
力墙结构的建筑,以及上部结构荷载较大且不均匀或地基承载力低的情况。( √ )
6.当筏形基础做得很深时,常将基础改做成箱形。( √ )
7.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强,能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适用于高层建筑、在软弱地基上建造
的重型建筑物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 √ )
8.筏形基础由整片的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板直接作用于地基土层。( √ )
9.箱型基础中空部分禁止用作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库。( × )
10.筏形基础按结构布置可分为梁板式基础和无梁式基础。( √ )
1.桩基础是浅基础的一种,一般由设置于土中的桩柱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 × )
2.桩基础的类型很多,按照桩的受力方式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 )
3. 桩基础承台可将下方的若干个单桩柱联系在一起,其厚度由结构计算确定。( √ )
4. 桩基础桩柱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上,或将软弱土层挤密以提高地
基土的承载力和密实度。( √ )
5. 桩基础的类型很多,按照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 )
6. 桩基础桩的断面形状有圆形、方形、环形、六角形及工字形等多种形式。( √ )
7. 摩擦桩的桩侧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适用于表面软土层不太厚,而下部为坚硬土层的地基情况。( × )
8. 预制桩的入土方法有打入、压入、振入等方式,桩长一般不小于 12m。( × )
9. 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其优点是没有振动和噪音,特
别适合周围有危房或深挖基础不经济的情况。( √ )
10. 端承桩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或主要由桩侧摩擦力承担,适用于软土层较厚,而坚
硬土层距离地表很深的地基情况。( × )
1.通常将建筑物首层下面的房间称为 (D)
D.地下室
2.地下室按使用功能分有 (C)
C.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
3.地下室按顶板标高分有 (B)
B.半地下室和全地下室
4.防空地下室的顶板必须采用 (B)
B.现浇板
5.防空地下室的外墙采用砖墙时,厚度不应小于 (C )
C.370mm
6.地下室的外墙不仅承受垂直荷载,还承受土、地下水和土壤冻胀的侧压力,因此地下室的外墙设计应按
(B)
B.挡土墙
8.通常地下室外墙窗在室外地坪以下时,窗外应设 (C)
C.采光井
9.人防地下室至少要有两个出口通向地面,并且必须有一个是独立的安全出口,这个安全出口与地面以上
建筑物的距离要求不小于地面建筑物高度的 (A )
A.1/2
10. 为防地面水流入采光井,侧墙顶面应比室外设计地面高 (B )
B.250~300 mm
1.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是确保地下室能够正常使用的关键环节,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潮和防水
的构造方案,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 )
2.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 0.30~0.50m,且地基范围内的土及回填土无形成上层滞水可能
时,地下室的底板和墙身只需做防潮处理。( √ )
3.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顶面时,地下室的部分外墙和底板都浸泡在水中,这时地下室的外
墙受到地下水侧压力,底板受到地下水的浮力。( × )
4. 隔水法是采用最多的一种地下室防水方法,主要有卷材防水和防水混凝土防水两类。
( √ )
5. 地下防水工程对卷材厚度的要求是根据卷材的原材料性质、生产工艺、物理性能与使用环境等因素决定
的。( √ )
6.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时,防水标准要求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 )
7. 作为人员临时活动场所的地下室,其防水等级为一级。( × )
8.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时,其要求是可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 )
9. 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选定。( √ )
10. 当卷材防水层用于建筑物地下室时,应铺设在结构底板垫层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 √ )
1.按墙体在建筑平面上所处位置分类,可分为 (B )
B.外墙、内墙
2.用砖和砂浆砌筑的墙体称为 (C)
C.砖墙
3.沿建筑物纵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 (B)
B.纵墙
4.沿建筑物横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 (C)
C.横墙
5.屋顶上部的沿着房屋四周布置的墙称为 (D)
D.女儿墙
6.按墙体的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 (D )
D.块材墙、版筑墙、板材墙
7.按墙体的构造形式分类,可分为 (C )
C.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
8.按墙体的受力特点分类,可分为 (B )
B.承重墙、非承重墙
9.墙体的作用不包括 (D)
D.采光
10.下列具有在水平方向划分建筑内部空间作用的构件是 (C )
C.墙体
1.在非砖混结构中,墙体可能是承重构件,也可能是围护构件。( √ )
2.加气混凝土砌块多用于承重墙及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 )
3.石材墙主要用于山区或石材产区的低层建筑中。( √ )
4.墙体设计时,在热工方面没有具体要求。( × )
5.墙体设计时,必须考虑满足防火的要求。( √ )
6.墙体设计时,必须考虑满足防潮、防水的要求。( √ )
7.墙体设计时,在隔声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 × )
8.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石材墙。( × )
9.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 √ )
10.隔墙是填充墙的一种特殊形式。( × )
1.下列关于墙体承重方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B.横墙承重的建筑物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差
2.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内框架承重等,当楼板支撑
在横向墙上时为 (C)
C.横墙承重
3.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内框架承重等,当楼板支撑
在纵向墙体时为 (B)
B.纵墙承重
4.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内框架承重等,当一部分楼
板支撑在纵向墙上,另一部分楼板支撑在横向墙上时,为 (A)
A.纵横墙承重
5.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外墙承重,由墙和柱共同承受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
载,此种承重方案为 (D)
D.内框架承重
6.高度为 115~380 mm,单块质量不超过 20kg 的砌块属于 (A )
A.小型砌块
7.高度为 380~980 mm,单块质量在 20~350kg 的砌块属于 (B )
B.中型砌块
8.高度大于 980 mm,单块质量超过 350kg 的砌块属于 (C )
C.大型砌块
9.砌筑砖墙时,标准砖缝的宽度为 (B )
B.10mm
10.砌筑墙竖直灰缝的宽度主要根据砌块材料和规格大小确定,一般情况下,小型砌块为 (C )
C.10~15 mm
1.模数型多孔砖砌体用没型号规格的砖组合搭配砌筑,砌体高度以 50 mm(1/2M)进级,墙体厚度和长
度以 100 mm(1M)进级。( × )
2.为保证墙体的耐久性,满足各构件的使用功能要求及墙体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构造
处理,这就是墙体的细部构造。( √ )
3.砖墙的细部构造主要包括墙脚(勒脚、墙身防潮层、踢脚、散水等)、窗台、过梁、墙身加固措施等。
( √ )
4.勒脚是内墙身接近室外地面处的表面保护和饰面处理部分。( × )
5.勒脚可防止墙身在外界机械作用力碰撞破坏。( √ )
6.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使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而导致墙
身受潮。( √ )
7.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 √ )
8.墙体竖直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0.060 m 标高处设置,
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 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 × )
9.墙体水平防潮层选用的材料有防水卷材(油毡)、防水砂浆和配筋细石混凝土。( √ )
10.油毡不易老化,又可使基础墙与上部的墙体联接紧密,增强砖墙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故目前广泛采
用油毡做防水层。( × )
1.外墙内侧或内墙两侧的下部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称为 (B )
B.踢脚
2.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称为 (C )
C.散水
3.窗洞口下部设置的防水构造称为 (D )
D.窗台
4.设置在门窗洞口上方的,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砌体和楼板传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门窗洞口两
侧墙体的水平承重构件称为 (A )
A.过梁
5.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称为 (B )
B.圈梁
8.用来加固并保护内墙脚,遮盖墙面与楼地面的接缝,防止墙体污染的细部构造是 (B)
B.踢脚
6.用来加速排除从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下沉的墙体细部构造是 (C)
C.散水
7.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又称 (C)
C.腰箍
8.由于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能力差,因此在 6 度及以上的抗震设防区,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
稳定性,必要时还要增设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