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2024年12月2808:44:27发布者:谷获仔 14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10359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1

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 (3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屈原的人格美

林庚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

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

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

——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

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

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

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

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

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

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

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

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

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

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

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 韩非 子,无一不

的诚意 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

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 ,中国文 化曾 受三种力量的 支配

一是儒家而 家的 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 支配 代,庄子 支配 魏晋

《楚辞》则 自建安 以至 盛唐莫 不受 支配 。前二者只是 固定 的思想,而后者带 的却是一个真 思想

精神 。只有 于先秦之后, 成一个 灿烂 的文 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 屈原人

格的 启示

屈原的一生都在 奋斗 之中,他 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 贵族政治 。他虽生 宫廷 之中,却 厌恶

反对那 宫廷 里的一 人,这就是屈原所以 永远显 寂寞 缘故 宫廷 里的那 人都不 真正了

原、 支持 屈原。在那 贵族 势力 掌控 宫廷 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 举世皆浊 独清

皆醉 醒”。在 贵族制度行将崩溃 的前 ,那些人还在 梦死 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

那里 痛骂自己 的这一 阶级 。我们这样了 他的 独清独 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

之外的人民正是 在同一个 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 孤寂 的时 ,其 正是他最有力量

的时

屈原生于 纷纭 ,一 的人生 大都趋向于 随机应 变的 巧捷机 智。在那 纵横离合 漩涡 中,谁

都只 到当前的 利害问题 ,谁也不 肯再放眼 于更 大的 方面去 。这便是当时思想 界普遍 苦闷 。孟子力

竭声嘶 喊着 舍利 ”,那便是对这同一 苦闷 的反 与反 。他们在这共有的 苦闷 上必然要 一成

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 是一种 任何 伟大思想家必具的 坚定 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表现 一种更为 典型 的集中的 卓越 的感情。

屈原 厌恶巧捷机 智的情 ,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 。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 寄予 一种同情的 怜悯 。时

虽然 失去 自主 的力量, 是那醒觉的认识 然是人生高 的品 。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 坚定

醒的情 ,而 之于一种 可喜 的力量。他不是一种 理而是一种 理的感情,他在《 橘颂 》里说

独立 可喜 兮。”这 可喜 的便是那 坚定清 醒的情 。这情 在《 离骚 》里 随处可 见。

曼曼 其修 兮, 吾将 而求 ”。屈原因此为那 苦闷 的时代,带 来希望 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 苦闷

对于屈原的 炼。我们在这里 乃获 得生 上更 长远 的热力。在人生的 旅程 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

我们都 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 耳目 。屈原 了无数 华贵 的诗

纯洁 的比 ,这些都 为后人辞 装饰 。然而在屈原却不是 装饰 ,他只是一种 然的 唤,一种生

向真理、 永恒去 的光明与美 。那正是真与力的 一,美与 交织 ,他因此感 了无数的人们

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 永远 成为一首 解释 不完的最美的诗

(摘编自 《诗人屈原 其作品 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诗的人,他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

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

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的人格创造了先秦之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

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感受其人格的存在。

B.无数的诗人都向往着伟大的人格,因为相较于作品,伟大人格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C.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们。

D.诗人伟大的人格焕发出一种诗意的美,于是伟大的人格本身也成为一首美丽的诗。

3.下列《屈原列传》中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

)(5 分)

A.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文章第二部分的论说运用了哪些对比或比较?依据文本,简要概述。(8 分)

5.影响屈原伟大的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内容,分条 理。(8 分)

二、 代诗文阅读 6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共 6 小 题,4 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0 ~15 题。

留侯

苏轼

之所谓 豪杰 ,必有过人之 。人情有所不 能忍 者, 匹夫 拔剑 而起, 身而 ,此不

为勇也。天 有大勇者, 之而不 ,无 故加 之而不 。此其所 挟持 大,而其 志甚远 也。

上之 人也,其事 甚怪 。然 亦安 知其 秦之 隐君 子者, ?观 其所以

见其意者, 皆圣贤 相与 警戒 。而 ,以为 鬼物 亦已 。且其意不在

、秦之 方盛 也,以 刀锯鼎镬待 ,其 平居 罪夷 者,不 数。虽有 ,无

夫持法 者,其 ,而其势 。子 忿忿 之心,以 匹夫 之力,而 于一

间。当此之时,子 之不 者,其间不 发, 亦已 千金 之子,不 盗贼 其身之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而 盗贼 之不 也。子 之才,不为 伊尹 、太公之 ,而 荆轲 ,以 侥幸

于不 ,此 固圯 人所为 深惜 者也。是 倨傲鲜腆 深折 之。 有所 也,然后 以就大事,

也。”

楚庄 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 王曰 君能下 人必 其民 勾践 于会 ,而 归臣妾

者,三 而不 。且 人之 ,而不 能下 人者,是 匹夫 之刚也。 夫老 人者,以为子 才有

量之不 深折 其少 之气,使之 小忿 而就大 ?非 有生 然相

草野 之间 ,而 仆妾 然而不 者,此 之所不 能惊 ,而 项籍 之所不 能怒 也。

观夫 之所以 ,而 项籍 之所以 者,在 能忍 与不 能忍 之间而 已矣 项籍唯 能忍 ,是以

;高 之, 其全 ,此子 之也。当 淮阴破齐 ,高 ,见于

色。 之, 有刚 之气, 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 以为 魁梧奇 伟,而其 状貌 乃如 子,不 气。 此其所以为子 欤!

选自 观止 》)

6 .下列对文中 画波浪线 部分的 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楚 伐郑/郑伯肉袒牵羊 逆/庄 曰/ 其君能下人 /必 用其 /遂舍 /

B.楚 伐郑/郑伯肉袒牵羊/ 逆庄 曰/ 其君能下 / / 遂舍 /

C.楚 伐郑/郑伯肉袒牵羊 逆/庄 曰/ 其君能下 / / 遂舍 /

D.楚 伐郑/郑伯肉袒牵羊/ 逆庄 曰/ 其君能下人 /必 用其 /遂舍 /

7 .下列对文中 加点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 刀锯鼎镬:刀锯 具, 鼎镬 具, 喻指暴虐 安抚两 方式

B.其间不能容发 :死 与不 之间容不下一根 发,比 势危急

C. 子可 教:年轻 人有出 ,可以 本事传 授给 他。

D. 草野 之间 指长满荒草 野地 ,文中 指民 间、 乡野

8.下列 加点 字的意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 分)

A. 匹夫见辱 拔剑

B. 卒然临 之而不 卒然 草野 之间

C.其平 罪夷灭 者,不可 数 是以 百战百胜 用其

D. 有过人之 以为 鬼物 亦已 过矣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首 正面 论,以 匹夫 勇反衬 出“大 者”, 隐伏 一个“ ”字,为后文 蓄势

B.第二 段从黄石老 授书 人“其意不在 ”, 勾起悬 念, 出下文。

C.第 三段 言子 房当忍 而不能 黄石老 人的用意,解 了上 “意不在 ”的 念。

D. 末段宕开 ,言及子 的相 看似闲笔 ,实 则批评 史公以 貌取 人的不

1 0 文中 画横线 翻译 成现 代汉语 。(12 分)

(1) 以微 其意者, 皆圣贤 相与 警戒 。( 6 分)

(2) 此固圯 深惜 者也。是 故倨傲鲜腆 深折 之。( 6 分)

11.文章 重点叙 张良 一生中哪 三件 事?这 三件 事在文中分 作用? 简要概 。(

及其作用 合计 过 25 字)(8 分)

(二) 古代 阅读(本题 2 题,1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6 ~1 7 题。

苏武庙

温庭筠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页数:8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diandahome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