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版 沪教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6 视唱练耳
《第一单元 无升降号大小调体系》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 2020 版沪教版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6 《视唱练耳》
中的《第一单元 无升降号大小调体系》。该单元通过四个小节,系统地介绍了
无升降号大小调体系中的音程、节奏、旋律等基本概念和技巧,旨在提升学生
的视唱能力和音乐听觉训练水平。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节: C 大调与二度音程。课堂讲解部分涉及二度音程(大二度和小二
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听觉效果;节奏训练围绕 2/4 拍基本节奏型展开;课堂实
践部分包括音程模唱、构唱以及视唱练习,并进行了听写音程性质和节奏的训
练。
第二节: C 大调与三度、六度音程。课堂讲解部分介绍三度(大三度和小
三度)和六度(大六度和小六度)音程,以及不完全协和音程的概念;节奏训
3
练增加至 3/4 拍基本节奏型;课堂实践部分涉及音程模唱、构唱、视唱,以及
听写音程性质和连接的练习。
第三节: a 小调与纯音程。课堂讲解部分讲解纯音程(纯四度、纯五度、
纯八度)及其完全协和的听觉效果;节奏训练引入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课堂实
践部分包括音程模唱、构唱,视唱 a 小调旋律,以及听写音程性质和连接的练
习。
第四节: a 小调与七度音程。课堂讲解部分涵盖七度音程(大七度和小七
度)及其不协和的听觉效果;节奏训练涉及附点音符节奏型;课堂实践部分包
含音程模唱、构唱,视唱 a 小调旋律,以及听写音程性质和连接的练习。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以视唱练耳为基础,通过四个小节逐步深入,不仅涉及音乐理
论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每一节都包含理论讲解、节奏训
练、视唱练习和听写练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理论讲解:从二度音程到大七度音程,从基本节奏型到复杂节奏型,内容
安排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
4
节奏训练:从简单的 2/4 拍基本节奏型开始,逐渐过渡到 3/4 拍和附点音
符节奏型,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节奏感。
视唱练习:通过大量的视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听写练习:通过听写音程性质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记忆能
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以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为核心,将音乐理论、节奏
训练、视唱和听写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四个小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无
升降号大小调体系中的基本音程和节奏型,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在整合过程中,我们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每一节的内容都建
立在前一节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我们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难度
的练习和拓展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5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
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听觉体验:通过大量的音程模唱、构唱和视唱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
音乐的美妙,感受不同音程和旋律的听觉效果。
音乐美感理解:在讲解音程和节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音乐要素
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美感。
音乐 鉴赏 能力:通过听写音程性质和节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 鉴赏 能
力, 使 他们能够 更 准确地感知和 评价 音乐作 品 。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 歌 唱、 演 奏、 综 合艺术表 演 和音乐 编创 等活动,表 达 音
乐艺术美感和 情 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艺术表现素养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唱能力:通过大量的视唱练习,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使 他们能够准确
地 演 唱 出 乐 谱 上的旋律和节奏。
节奏感培养:通过节奏训练和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使 他们能够
6
在 演 唱 或演 奏中保 持 稳定的节奏。
音乐表现力:在视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音乐的表现力,通过音 色 的 变
化 、力度的 控制 等手段,表 达 音乐作 品 的 情 感内涵。
(三) 文化 理解
文化 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同 文化语境 中音乐
艺术的 人文 内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文化 理解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音乐 文化背景 :在讲解不同音程和节奏 时 , 适当 介绍 它 们在不同音乐 文化
中的 应 用和表现,拓 宽 学生的 文化 视 野 。
音乐 风格 体验:通过视唱不同 风格 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体验不同音乐 风
格 的特点和 魅 力,增强他们的 文化 理解能力。
音乐 文化传承 :引导学生关注和 传承 中 华优秀传 统 文化 中的音乐元素,增
强他们的 文化 自 信 和 民族 自 豪 感。
本单元的教学 设计紧密 围绕《 普 通高中音乐课程 标 准(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中提 出 的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展开,旨在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提高
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 文化 理解能力。
7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 已经 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对音乐 鉴
赏 、 歌 唱、 演 奏、音乐 编创 等模 块 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必修课程《音乐 鉴赏 》
中,学生 已经 接 触 并 欣赏 了不同 风格 、不同 时期 的音乐作 品 ,对音乐的基本要
素 如 旋律、节奏、和 声 等有了 初 步的 认 识。在《 歌 唱》和《 演 奏》模 块 中,学
生通过实践,对音乐的表现力和 情 感 传达 有了 更直观 的感受。在《音乐基础理
论》模 块 中,学生 已经 学习了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包括记 谱法 、音高、音程、
节奏、节拍等,为接下来的视唱练耳学习 打 下了 坚 实的理论基础。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 次 大单元教学《第一单元 无升降号大小调体系》主要涉及视唱练耳的基
础训练,旨在通过系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视唱能力。教学内
容包括 C 大调与二度音程、 C 大调与三度、六度音程、 a 小调与纯音程以及 a
小调与七度音程等。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音程的构建与识 别 ,还涉及了不同节
奏型的掌握与 应 用。
8
二度音程:学生需要理解大二度和小二度的音 响 特性,掌握其在旋律音程
和和 声 音程中的表现,并能在视唱中准确运用。
三度、六度音程:三度音程(大三度、小三度)和六度音程(大六度、小
六度)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和 声意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音程的构建方 法 ,理
解其音 响 特性,并能在视唱和练耳中 灵 活运用。
纯音程:在 a 小调的学习中,纯音程(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是完全
协和音程, 它 们在音乐作 品 中 扮演着 重要的 角色 。学生需要准确识 别 这些音程,
理解其协和性,并能在视唱中保 持 音准。
七度音程:七度音程(大七度、小七度)是不协和音程,具有独特的音 响
效果。学生需要掌握其构建方 法 ,理解其音 响 特性,并能在练耳中准确听 辨 。
节奏型:本单元还涉及了 2/4 拍、 3/4 拍以及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节奏
型的掌握。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 熟悉 这些节奏型的运用,提高节奏感。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音乐理论基础: 经 过必修课程《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
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能够理解音程、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为本 次 视唱练
9
耳的学习提 供 了理论 支撑 。
音乐听觉能力:学生在 日常 生活中 已经积累 了一定的音乐听觉 经 验,能够
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 然 而,将这 种 听觉感知 转化 为准确的
音高和节奏识 别 能力,还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
视唱能力:学生在必修课程中 已经 接 触 过视唱练习, 但可 能 由于缺乏 系统
的训练,视唱能力 参 差不 齐 。部分学生 可 能能够 较好 地完成简单的视唱 任务 ,
而部分学生 则可 能在音准、节奏等方面 存 在 困 难。
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 查阅资
料 、 观看 教学视 频 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这 种 自主学习
能力将有助 于 学生 更好 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强 化 理论基础: 针 对部分学生在音乐理论基础方面的 薄弱 环节,教 师可 以
通过复习和 补充 讲解的方式,强 化 学生对音程、节奏、节拍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可 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一步 巩固 和拓展音乐理论知识。
系统训练听觉能力:听觉能力是视唱练耳学习的关 键 。教 师可 以通过大量
10
的听 辨 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听觉能力。 例如 , 可 以 采 用单音听 辨 、音程听
辨 、和 弦 听 辨 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高识 别 能力;通过节奏模 仿 、节奏听
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节奏型的运用。
分 层 视唱教学: 针 对学生视唱能力的差异,教 师可 以 采 用分 层 教学的方式。
对 于 视唱能力 较 强的学生, 可 以提 供更 高难度的视唱 曲目 , 鼓励 他们 挑战 自我;
对 于 视唱能力 较弱 的学生, 则可 以从简单的 曲目 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视唱能
力。教 师可 以 采 用小 组 合作的方式,让视唱能力 较 强的学生帮助视唱能力 较弱
的学生, 促 进 共 同进步。
多 元 化 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和 积极 性,教 师可 以 采 用 多 元
化 的教学手段。 例如 , 可 以引入 多媒 体教学 资源 ,通过视 频 、音 频 等方式展 示
音乐作 品 的 演 奏和 演 唱过程; 可 以 组织 学生进行小 组 合作表 演 ,通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 团队 协作能力;还 可 以开展音乐 创 作活动, 鼓励 学生
发挥想象 力和 创造 力, 创 作 出 具有个 人 特 色 的音乐作 品 。
及 时反馈 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 需要 密切 关注学生的学习 情况 ,及
时发 现并解 决存 在的 问题 。对 于 学生在视唱练耳过程中 出 现的 错误 和不足 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