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版 沪教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5 音乐基础理
论 基本乐理《第三单元 音程与和弦》大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为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5 《音乐基础理论》中
的第三单元《音程与和弦》。本单元分为三节,主要围绕音程与和弦的基本理
论展开,内容涵盖了音程的概念、度数与音数、自然音程及其分类、音程的转
位、变化音程与等音程、复音程、三和弦及其转位等多个方面。这些理论知识
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基础,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节 自然音程及转位
音程的概念:介绍音程的定义,即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度数、根音、冠音:讲解音程的度数计算方法,以及根音和冠音的概念。
音数:阐述音程中所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即音数的概念。
3
自然音程与音程名称(性质)的分类:介绍自然音程的种类,包括纯音程、
大音程、小音程等,并说明其名称与性质。
音程性质的相互关联:探讨不同性质音程之间的半音关系,如大音程增加
半音变为增音程等。
音程转位:讲解音程转位的定义和规律,包括转位前后的度数和性质变化。
第二节 变化音程、等音程与复音程
变化音程:介绍变化音程的概念,即通过变化自然音程的根音或冠音形成
的音程。
等音程:阐述等音程的定义,即音数相等但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程。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根据听觉效果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协和两类,并
具体说明各类音程的特点。
复音程:介绍复音程的概念,即超过八度的音程,以及复音程与原单音程
的性质关系。
第三节 三和弦及转位
和弦的基本概念:讲解和弦的定义,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音按三度关
系叠置形成的音响组合。
4
三和弦:具体介绍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构成及其音响特点。
大三、小三和弦转位:阐述三和弦的转位方法,包括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
以及转位后的和弦名称。
减三、增三和弦转位:介绍减三和弦和增三和弦的构成及其转位规律。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整合以音程与和弦的基本理论为主线,从音程的基本概念出发,
逐步深入到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等音程、复音程以及三和弦等知识点。通过
理论讲解、课堂练习和拓展思考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音程与和弦
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的音乐创作与表演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分析和音
乐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音程与和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
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
5
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体验: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
音程与和弦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美感。
音乐表现形式与要素的理解:讲解音程与和弦的基本概念、度数、音数等
要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基本构成。
音乐独特美感的把握: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程与和弦运用,引导学生
把握音乐的独特美感,提升审美品味。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
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艺术表现素养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音程与和弦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将
其应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中,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音乐作品分析与编创:通过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音程与和弦运用,鼓励
学生进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6
音乐表演 技 能的提升:通过课堂练习和课 外 音乐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歌
唱、演奏等音乐表演 技 能,增 强 艺术表现力。
(三)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同文化 语境 中音乐
艺术的 人 文内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探讨:讲解不同文化 背景 下音乐艺术的特点和发展 历 程,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 密切 联系。
多元音乐文化的 认 知:通过介绍不同 国家 和 地区 的音乐作品,拓 宽 学生的
音乐 视野 ,增进对多元音乐文化的 认 知和理解。
音乐文化的 传承 与创 新 :鼓励学生在学习 传统 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音
乐创作和表演的创 新尝试 , 推 动音乐文化的 传承 与发展。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 紧密 围绕《 普 通高中音乐课程 标准 ( 2017 年版 2020
年 修 订 )》中提出的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展开, 旨 在通过音程与和弦的基本理论
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7
终身 学习 奠 定坚实基础。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高中 阶 段,学生 已 经通过义 务 教 育阶 段的学习,对音乐基础理论有了一
定的基础。 他们已 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术 语 ,如音高、音 符 、节奏等,并对 简
单的 旋 律和和 声 有所 接触 。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学生 可 能 已 经学习过基础的
乐理知识,如音 阶 、 调 式等,这些 都 为学习《第三单元 音程与和弦》打下了基
础。
在 沪 教 版 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5 中,学生 已 经学习了音乐 鉴赏 、歌唱、演
奏等 模块 ,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体验有了 较 为深 刻 的理解。这些 模块 的学
习不 仅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提高了 他们 的艺术表现能力,为深入理
解音程与和弦这一 更 加 抽象 和理论化的内容提 供 了感性经验的 支持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 音程与和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音程及转位、变化音程、
等音程与复音程、三和弦及转位等。这些内容是音乐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 部
8
分,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构成和表现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音程及转位:学生 需 要掌握音程的概念、度数、根音、冠音以及音数
的计算方法。 他们 还 需 要了解自然音程的分类及其性质,掌握音程转位的基本
规律。
变化音程、等音程与复音程:学生将学习变化音程的形成及其特点,理解
等音程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他们 还 需 要了解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 区别 ,
以及复音程的 推 算方法。
三和弦及转位:学生将学习和弦的基本概念,掌握三和弦的构成及其转位
形式。 他们 还 需 要了解减三和弦和增三和弦的特点及其转位规律。
这些内容不 仅 要 求 学生具 备扎 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还要 求他们 具 备 一定的
逻辑 思 维 能力和 抽象 思 维 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中 阶 段的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 究 能力。 他们 能
够 通过 阅读 教 材 、 查阅资料 等方式自主学习 新 知识,并能 够 在小组讨论、合作
探 究 等活动中相互学习、 共 同进步。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 已 经习 惯 了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感受音乐的
9
美感和情感内涵。这种感性经验的学习方式对于理解 抽象 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
一定的 辅 助作用。学生 也 具 备 了一定的 逻辑 思 维 能力和 抽象 思 维 能力,能 够 理
解和运用音乐理论中的概念、规律和 公 式。
然 而 ,由于音程与和弦的内容相对 抽象 和复 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 能 会
遇 到一定的 困难 。教 师需 要 采 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 克服 学习 障碍 ,
提高学习效果。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第三单元 音程与和弦》过程中 可 能 遇 到的学习 障碍 ,教
师可 以 采取 以下 策略 进行 突破 :
直观 演 示 与感性体验相结合
教 师可 以通过多 媒 体教学手段,如音 频 、 视频 、动 画 等, 直观 演 示 音程与
和弦的构成和表现方式。结合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演唱歌 曲 、
演奏乐 器 等方式, 让 学生感受音程与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实 际 运用。这种 直观
演 示 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 抽象 的音乐理论知识。
分 层 教学与个 别辅 导相结合
由于学生在音乐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上 存 在 差异 ,教 师可 以 采 用分 层 教学
10
的方式, 针 对不同 层 次的学生 制 定不同的教学目 标 和教学计 划 。对于基础 较弱
的学生,教 师可 以加 强 个 别辅 导,帮助 他们弥补 知识 漏洞 ,提高学习能力。对
于基础 较好 的学生,教 师可 以引导 他们 深入探 究 音乐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
用 价值 ,培养 他们 的创 新 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与探 究 学习相结合
教 师可 以组 织 学生成 立 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和探 究 学习的方式, 共 同
解 决 学习中的 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 可 以相互学习、相互 启 发, 共 同提高
学习效果。通过探 究 学习的方式,学生 可 以深入探 究 音乐理论知识的内在规律
和应用 价值 ,培养 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 新 能力。
实践 操 作与理论 巩固 相结合
教 师可 以设计一些实践 操 作环节,如编 写旋 律、创作和 声 等, 让 学生在实
践中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实践 操 作的方式,学生 可 以加深对音乐理
论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 ,提高运用音乐理论知识的能力。教 师 还 可 以结合实践 操
作环节进行理论 巩固 ,帮助学生 梳 理知识体系,形成 完 整的知识结构。
及时 反馈 与有效 评价 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