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版 沪教版 高中音乐 必修 4 音乐编创 下篇
《第三单元 蹙金结绣》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聚焦于音乐编创,特别是乐段编创、单二部编创、单三
部编创以及歌(乐)曲从属部分的编创。这些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音
乐理论知识,如乐段、单段体、单二部、单三部、前奏、间奏、尾声等概念,
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起 - 承 - 转 - 合”等创作手法进行音乐编创实践。
学生还将学习使用音乐创作软件,如设置小节线、反复记号,以及音乐文件的
修改与共享等,这些技能的学习将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创作和表现打下坚实的基
础。
(二)单元内容分析
1. 乐段编创
乐段是构成独立段落的最小结构,它通常包含完整的乐思。单段体则是由
3
一个乐段构成的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为简单的结构形式之一。在本节内容中,
学生将通过学习“起 - 承 - 转 - 合”的创作手法,理解乐段内部的逻辑关系和结构
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如《牧歌》、《采花》、《孟姜女》和《梁祝》的
“化蝶”主题,加深对乐段编创的理解。
2. 单二部编创
单二部曲式由两个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它们之间可以是并置关系,也可
以是对比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第二个乐段可能会出现再现,形成带再现的单
二部曲式。通过实例分析《送别》、《我的祖国》和《滚滚长江东逝水》,学
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并置或对比的手法进行单二部编创,并理解再现手法在曲式
中的作用。
3. 单三部编创
单三部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根据是否有再现,可以分为有再
现的单三部曲式( ABA )和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BC )。学生将通过实例分
析《长江之歌》、《牧童短笛》和《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学习如何构建对
称或延展的单三部曲式,并理解再现手法在单三部曲式中的作用。
4
4. 歌(乐)曲从属部分的编创
歌(乐)曲的从属部分包括前奏、间奏和尾声,它们在歌曲中起着引入、
过渡和结束的作用。学生将学习如何编创这些从属部分,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和完整性。通过实例分析《北风吹》、《鳟鱼》、《沁园春 · 雪》、《洪湖水,
浪打浪》和《我爱你,中国》,学生将理解前奏、间奏和尾声在歌曲中的作用,
并掌握相应的编创方法。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以音乐编创为核心,通过乐段编创、单二部编创、单三
部编创以及歌(乐)曲从属部分的编创四个部分,逐步构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
力。在整合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软件学习和
编创实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编创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手法,并通过实际操作,
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
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和审美能力。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5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
特美感的体 验 、感 悟 、理解和 把 握。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 :
聆 听与分析 经典 作品 : 引 导 学生 聆 听《牧歌》、《采花》、《孟姜女》、
《梁祝》等 经典 作品,分析它们的乐段结构、 旋律 特点、和声进行等,感 受 音
乐作品的独特美感。
实践创作与反 馈:鼓励 学生进行乐段编创、单二部编创、单三部编创等实
践 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体 验 音乐创作的乐 趣 ,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 调
整,提升自 己 的审美感知能力。
讨 论与 交流: 组 织 学生进行小组 讨 论和 交流 ,分享 各 自的创作 经验 和感 悟 ,
相 互借鉴 和学习,共 同 提升审美感知素养。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 唱 、 演 奏、 综 合艺术表 演 和音乐编创等 活动 ,表 达 音
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 涵 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
6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
编创实践 :鼓励 学生运用 所 学的乐段编创、单二部编创、单三部编创等知
识和技能,进行音乐编创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自 己 的音乐 想 法和情感
通过作品表 达 出来,提升自 己 的艺术表现能力。
软件学习与运用 : 引 导 学生学习音乐创作软件的使用,如设置小节线、反
复记号,以及音乐文件的修改与共享等。通过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可以 更
加方 便地 进行音乐创作和编辑,提升自 己 的艺术表现水 平 。
表 演 与展 示: 组 织 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表 演 和展 示活动 ,如 班级 音乐会、
校 园艺术节等。通过表 演 和展 示 ,学生可以 锻炼 自 己 的 舞台 表现力和自 信 心,
同时 也可以 接受观众 的反 馈 和 评价 ,进一步提升自 己 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 同 文化 语境 中音乐
艺术的 人 文内 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理
解素养 :
实例分析与比 较: 通过实例分析不 同地域 、不 同民族 、不 同时代 的音乐作
7
品,如《牧歌》、《采花》等中国 民 间音乐,《送别》、《我的祖国》等 近 现
代 音乐作品,以及《长江之歌》、《牧童短笛》等 具 有中国特 色 的音乐作品,
引 导 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背后 的文化 背景 和 人 文内 涵 。
跨 文化 交流:鼓励 学生关注 世界其他 国 家 和 民族 的 优秀 音乐作品, 了 解不
同 文化 语境 下的音乐艺术特点和 发 展 趋势 。通过 跨 文化 交流 ,学生可以 拓宽 自
己 的音乐 视野 ,增进对不 同 文化的理解和 尊 重。
音乐创作与文化 融 合 : 引 导 学生 尝试 将不 同 文化元素 融 入音乐创作中,如
将中国 传统 音乐元素与 西 方现 代 音乐技法相结合,创作出 具 有独特文化特 色 的
音乐作品。通过创作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不 同 文化之间的内在 联 系和相 互
影响 ,提升自 己 的文化理解素养。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高中学生在进入 必 修 4 音乐编创下 篇 《第三单元 蹙金 结 绣 》的学习之前,
已经具备了 一 定 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 他 们在之前的音乐 课 程中, 已经 学习
了 音乐 鉴赏 、歌 唱 、 演 奏等 多 个 模块 的内容,对音乐的基本要素(如 旋律 、节
8
奏、和声等)有 了初 步的 认 识,并能 够 通过 参 与 各种 音乐 活动 , 积累了 一 定 的
音乐表现 经验 。特别是在 必 修 模块 的音乐编创学习中,学生 已经 掌握 了 音乐创
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方法,如主题构思、 动机发 展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
乐段编创、单二部编创、单三部编创以及歌(乐)曲从属部分的编创打下 了 基
础。
随 着 信息 技术的 发 展,现 代 音乐教 育 也 充 分 利 用 了数字 化 工具 ,学生在之
前的学习中可能 已经接触 过一些音乐创作软件,如音 频 编辑软件、 MIDI 制 作软
件等,这为 他 们在本单元学习中 利 用软件进行音乐编创提 供了便利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第三单元 蹙金 结 绣 》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乐段编创、单二部编创、
单三部编创以及歌(乐)曲从属部分的编创。这些内容相对于学生之前 所 学的
音乐编创知识 而言 , 更具 系 统 性和深入性,要求学生能 够 掌握不 同 曲式结构的
编创方法,并能 够 运用 所 学知识进行独立的音乐创作。
乐段编创 : 学生 需 要理解乐段和单段体的概念,掌握“起一承一转一合”
的创作手法,并能 够 通过实例分析,如《牧歌》、《采花》等,深入理解乐段
9
编创的要点。
单二部编创 : 学生将学习单二部的结构特点,包括并置或对比的曲式,以
及再现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送别》、《我的祖国》等作品,学生将进一步
掌握单二部编创的方法。
单三部编创 : 本部分将 介绍 单三部的结构,包括有再现的单三部 (ABA) 和
无再现的单三部 (ABC) 。通过实例分析《长江之歌》、《牧童短笛》等作品,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结构进行音乐编创。
歌(乐)曲从属部分的编创 : 学生将 了 解前奏、间奏、尾声等歌(乐)曲
从属部分的概念,学习编创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北风吹》、《鳟鱼》等作
品,提升音乐创作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本单元还 涉 及 了 音乐创作软件的学习,如小节线设置、反复记号设置、音
乐文件的修改与共享等,这些技能将帮助学生 更 高 效地 进行音乐创作。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中学生的逻辑思 维 能力、 抽象 思 维 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都 有 了显著 提
高,这为 他 们在音乐编创 课 程中的深入学习提 供了 有 利条 件。学生在之前的音
10
乐学习中 积累了 一 定 的音乐素养和创作 经验 ,这使 他 们能 够更好地 理解和运用
本单元 所 学的编创知识。
音乐编创 毕竟 是一 门 实践性 很 强的 课 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 扎 实的理论基
础,还要有 较 强的 动 手能力和创 新 思 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 遇到 一些 挑
战 ,如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如何在创作中 保持新颖 性和独创
性等。
不 同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创作 兴趣 也 存 在 差异 。一些学生可能对音乐
有着 敏锐 的感知力和 浓厚 的创作 兴趣 ,能 够迅速 掌握编创技 巧 并创作出 优秀 的
作品 ;而另 一些学生则可能在这方 面 相对 薄弱 , 需 要 更多 的指 导 和 鼓励 。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为 了 帮助学生 克服 在学习过程中的 障碍 ,提高音乐编创能力,我们将采 取
以下 策略:
分 层 教学, 因材施 教
针 对学生在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上 的 差异 ,我们将采用分 层 教学的方法,
为不 同层次 的学生提 供 个性化的学习指 导 。对于音乐素养 较 高、创作能力 较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