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长乐一中阶段一考试
高中三年级 语文
科 参考答案
1.B【解析】A 选项“不能”说法绝对,原文中“未必”是“不一定”的意思。C 选项“花
卉”偷换概念,原文是“卖花也日渐成为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
“卖花”才是“事象”。而且“成为了”混淆时态,原文是“日渐”。D 选项“更与政府的
全方位支持密切相关”无中生有。
2.B【解析】B 选项“只有”错,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
而且前文提到“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只有”说法绝对。
3.A【解析】材料一第二段的主要观点是“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
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B 项,戴复古《都中冬日》“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
街头卖杏花”,写的是冬日。C 项,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匆匆殿下催分首,扰
扰宫前听卖花”,宫廷与市井,仿佛只有一墙之隔,真实勾勒出宋代都城内各阶层各行业互
存共荣的画卷。D 项,刘言史《买花谣》“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书写了贵
族占有大量的金钱用于奢侈享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与批判。
4.① 本文广泛引用了宋代文人的诗歌、散文、笔记、诗论等来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②本文引用古代诗歌、散文作品时,贴合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评点,使论证语言典 雅
有文 采 。
【每点 2 分】【解析】从引用论证的论证效果和论证语言的特点两个角度答题。
5. ① 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 给 诗人 带 来 视觉上 的享 受 。“春 雨 ”“杏花” 让 诗人
获得 春天 降临 的真实 感 。②卖花 给 诗人 带 来了听 觉上 的 独 特 美感 。“ 小楼 一 夜 听春 雨 , 深巷
明朝 卖杏花”, 深 处居 室 之内的诗人 获得 了一 种新 的 感受外界 的方 式 ,只 凭耳 中 传 来的 雨 声
和叫 卖声, 就 能 感知 时 令 的变 化和 城市 节奏 的 展开 。 ③ 对于 寓 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 传递
的时 令 变换, 往往会牵 动 客 居的 落寞 。“ 客京华 ”点 明 了诗人 寓 居的现 状 ,诗人用“春 雨 ”
“杏花” 构 成的 明媚 春 光 为 背景 ,与自 己落寞 的 情怀构 成了 鲜明 的对 照 。
【每点 2 分,答题过程中没有明确写出诗句内容,只出现“首联”“颔联”,可酌情扣分;
诗句中出现错别字不扣分;若结合“犹及清明可到家”谈及“思乡的心绪”,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三段首句“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这句
话承上启下,学生可依此归纳两个答题要点:“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
视觉上的享受”和“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然后,学生可根据第四段首句
并结合陆游写作《临安春雨初霁》时的寓居身份归纳第三个答题要点即“卖花传递的时令变
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
第 1 页
6 .A【解析】A 选项“ 伏 笔”错, 应该 是“ 铺垫 ”。
7 .B【解析】A 选项“一 口甜 , 另 一 口 也 甜 ”不是 排比 ,是 反 复。C 选项“ 肥 头大 耳 ”不是 拟
人。D 选项不是 比喻 。
8 .①“子 贡 ”原本是 孔 子 弟 子的 名字 ,作者用“子 贡 ”这 个名字突显他好 用古文、 援 引 经 典
的 知识 分子 形 象, 反衬辜正厷 的 浅薄 无 知 。② 从小 说主 旨上看 ,作者能更 加 自如 地借 “子
贡 ”之 口 表达对文 化 与 资 本 冲突 的 担 忧。
【每点 2 分,学生若答“子贡长于经商,富累千金。作者用‘子贡’这个名字暗示他颇有家
财,有能力买下文家大院”,可酌情给分】
【解析】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笔下的角色取名时,大多关涉人物的形象特点、人物的
命运和小说的主旨,学生可依此结合文本归纳答题要点。
9 . 【 示例 1】不 可以删去 。①这段内 容 用石 碑 勾 连兰亭 、 醉翁亭 、项 脊轩 、 留园 等 历 史 名
院 , 凸显 出文 家 大 院 的文 化价值 与 审美价值 , 营造 了古 色 古 香 的 环境氛围 。② 舒缓 了 情节节
奏 , 照应 前文“文 家 大 院 必 须慢悠悠地走 ”, 慢慢欣 赏,与 后 文 辜正厷扭 头 就走 的 情节形 成
反差 ,使 叙述张弛 有 度 。 ③转移读 者的 视线 ,使 读 者 在 思考 情节 的 同 时,进一 步 思考 辜正厷
与文 家 大 院 之 间 不 可调和 的 矛盾 , 认识 到文 化 与 资 本的 冲突 。 ④突 出作者对 辜正厷浅薄 无
知 ,无 视 文 家 大 院 文 化价值 这一行为的 讽刺 。
【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 示例 2】 可以删去 。① 删去后情节 更 加紧凑 ,“ 小豪介绍 ”与“ 小豪 才说了 两句 ” 衔接紧
密,与 后 文 辜正厷扭 头 就走 的 情节照应 。②人物 形 象更 加鲜明 , 凸显 出 辜正厷 对文 家 大 院 文
化价值 与 审美价值 的 漠视 。 ③降低阅读难度 ,使 读 者能更 加直 观 地理 解 小 说的主 旨 。
【 每点 2 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闲笔”,即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
笔,看似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实际上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10. B EF 译: 这是 因 为 君 主分不 清公私利益 ,不考 察 言论是 否正确 ,事 败 之 后 也 没 有 坚决地
实行处 罚 。
11.B ( 3 分 ) 【解析】存,使动用法, 援救小国 不一定能使 它保 存下来。
12.B ( 3 分 ) 【解析】人 臣 之言 从 者, 皆曰: “不 救小 而 伐 大, 则失 天下, 失 天下 则国危 ,
国危 而主 卑 。” 那些 主 张 合 纵 的 臣 子都说 : “不 救援小国去 进 攻 大 国 , 就失 了各 国 的 信任 ,
失去 了各 国 的 信任 , 国家就面临危险 , 国家面临危险 , 君 主 地 位 就降低 了。”
13. ( 1 ) 现 在 不 在国 内 推 行法 术 , 却 要 在外交上 动 智慧 , 就 达不到使 国家 安定 富 强的 目 的
了。
【“行”、状语后置、“治”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第 2 页
( 2 )假 使 当初 六 国 能 凭借信义 相互亲 善 , 那么秦国虽然 强 暴 , ( 六 国)又怎么 能 被灭掉
呢!
【“向使”“安”“亡”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14. ① 韩非 认 为合 纵连 衡 都不是 保 全 国家 的 好 做 法, 君 王 应该 把精 力 放 在在国 内 施 行法 治
上 。② 司马 光认 为合 纵 是 符 合 弱 国 的 利益 的, 但 要 求弱 国 之 间 必 须 团结 一 致 。
【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15. C ( 3 分 )
【解析】 “ 经 生各 守 单 传 旧 ” : 这里的“ 经 生” 指 的是 专门研究 经 典文 献 的学者。“单 传
旧 ”意 味着 这 些 学者各自 坚 守着 传 统 的、单一的学 术传 承 。这 句 话 反 映 了一 种 学 术 现象, 即
学者 们 往往 专注 于自 己 领域 的 传 统 知识 , 坚 持自 己 的学 术 路 线 。“ 国 奕 常 争 一 着先 ” : 这里
的“ 国 奕 ” 指 的是 围 棋 ,古代 称 之为“ 弈 ”。 围 棋 是一 种 策略 性 非 常强的 棋 类 游戏 , 每 一 步
棋 都 可 能 影响整 个 棋局 的 胜负 。“一 着先 ”意 味着 在 对 弈 中 抢 占 先机 , 每 走 一 步 都要 争取领
先 。这 句 话 比喻在 学 术 研究或技艺精 进中,要 像 下 棋 一 样 , 每 一 步 都要 精 心 策划 ,力 求领
先 。
这 两句 诗 结 合 起 来,作者 在 鼓励 学者 们既 要 坚 守 和传 承 自 己 的学 术 领域 , 又 要有 创 新和 进 取
的 精神 ,不 断寻求 突 破 和 领先 。这是对学者的一 种 期 望 , 希望 他 们 在 继承 传 统 的 同 时,也能
勇 于 创 新 ,不 断 推 动学 术 或技艺 的 发 展 。
1 6 .① 治 学要 像老马 识 途 一 样 明确 研究 的方 向 ,不要 走 弯路; 也要 像鹄腾空 而 上 俯 视 四 方一
样 , 拓宽 视 野 。② 运 用 比喻 , 形 象 地 说 明 了 在 治 学 上 , 努 力方 向 与 宏 观 视 野 不 可 偏废 的关
系 。
【“马”和“鹄”代表的意义阐释各 2 分,两者关系 2 分,意思对即可】
1 7 . ( 1 ) 万 里 悲秋 常作 客 , 百 年多 病 独 登台
( 2 )小 学而大 遗 , 吾 未 见 其 明 也
( 3 )示例 一 : 别 时 茫茫江浸月 , 忽闻水 上 琵琶 声 /凄凄 不 似向 前声, 满座重闻 皆 掩泣
示例 二 : 无 边 落 木萧萧 下,不 尽 长 江滚滚 来
示例 三 : 云青青兮欲 雨 , 水澹澹兮 生 烟
1 8 . A (从上 下语 句 的 承 接看 , 句 子主语 应 为“ 门 ” ; 从 语段 情境看 , 符 合文段“ 寻 出了 院
门 ”的 情境 , 符 合主人 公视线 的 转 换。 )
1 9 . B ( 文中的“ 像 个 ”是 指符 合事物特 征 ,“论说文 像 个 论说文” 即 论说文写 得 符 合论说
文的特 征; A 项,意思是“与 …… 相 似 ” ; C 项,意思是“达到” ; D 项,意思是“类
似 ”。 )
20. 示例: 把 “年 纪老迈 ”说 做 “年 纪老迈 如风 烛 ”。
【“年纪老迈”,1 分;使用“把 …… 说 做 ”的句 式 ,1 分;“风 烛 ”,1 分。】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