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6 视唱练耳
《第二单元 无升降号的调与四三拍》大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来源于 2019 版人音版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6 《视唱练
耳》的《第二单元 无升降号的调与四三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围绕视唱练耳
的核心技能训练展开,具体包括节奏训练、听音训练以及视唱训练。节奏训练
通过节奏诵读和节奏组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节奏感;听音训练则通
过单音、音程和旋律的听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视唱训练则着重于提
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通过单声部的视唱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
现音乐作品。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被分为三节,每节都包含节奏训练、听音训练和视唱训
练三个部分,且逐步深入,难度逐渐加大。
3
第四节:
节奏训练:包括节奏诵读和节奏组合,通过简单的节奏型练习,帮助学生
掌握基本的节奏感和节奏感知能力。
听音训练:包含单音(二音组)的听辨,以及音程的模唱和记写,通过训
练,学生能够初步识别简单的音高和音程关系。
视唱训练:单声部视唱,通过简单的旋律片段,提高学生的视谱能力和演
唱技巧。
第五节:
节奏训练:在第四节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复杂的节奏组合,进一步提升学
生的节奏感。
听音训练:包含单音(三音组)的听辨,音程的进一步模唱和记写,以及
旋律的听辨和记写,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更复杂的音高和旋律线条。
视唱训练:继续单声部视唱,但旋律难度有所增加,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
表现力和演唱技巧。
第六节:
节奏训练:与第五节类似,但节奏组合更为复杂,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4
学生的节奏感。
听音训练:包含单音(三音组)的进一步听辨,音程的深入模唱和记写,
以及旋律的深入听辨和记写,要求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音高和旋律的走向。
视唱训练:单声部视唱,旋律难度再次提升,旨在通过高难度的视唱练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被分为三节,但各节之间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节
奏训练是基础,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节奏感;听音训练则是核
心,通过听辨和模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视唱训练则是将节奏和听音
训练的成果转化为实际演唱能力,通过视唱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
现音乐作品。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
系统性:将三节内容视为一个整体,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确保学生能够
在系统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实践性: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节奏诵读、听音模唱和视唱练习,让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
5
互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接龙、对唱等方式,增加课堂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反馈性: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在练习中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
及时纠正和改进。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
特美感的体验、感 悟 、理解和把握。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审美感知 主 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节奏感的体验:通过节奏诵读和节奏组合的练习,让学生感 受 音乐的节奏
美,体验不 同 节奏型 带 来的不 同 音乐感 受 。
音高的听辨:通过单音和音程的听辨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使
他们能够准确识别不 同 的音高和音程关系。
旋律的感知:通过旋律的听辨和视唱训练,让学生感 受 音乐的旋律美,理
解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地 位 。
6
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 应注重 引导 学生关注音乐的听觉特性,通过反复 聆 听
和练习,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还可 以 结 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实
际 欣赏 中体验和理解音乐的美感。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 歌 唱、演奏、 综 合艺术表演和音乐 编创 等 活 动,表 达 音
乐艺术美感和 情 感内 涵 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艺术表现 主 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节奏的表现:通过节奏诵读和节奏组合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内心的节奏
感转化为 外 在的表现,提高他们的节奏表现能力。
音高的模唱:通过音程的模唱训练,让学生能够将听到的音高准确地模唱
出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旋律的视唱:通过单声部的视唱训练,让学生能够将乐谱上的旋律转化为
实际的演唱,提高他们的视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鼓励他们 积极参 与
各 种 音乐实践 活 动。通过反复练习和表演,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
7
乐表现 水平 。 还可 以 结 合具体的音乐作品, 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 情 感内 涵 ,
从 而 更好地表 达 音乐的美感。
(三) 文 化理解
文 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 同文 化 语境 中音乐
艺术的人 文 内 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文 化理解 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 文 化的 认 知:通过 介绍 不 同风格 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 同文 化 背
景 下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从 而拓宽 他们的音乐 文 化视 野 。
音乐与生 活 的 联 系: 引导 学生关注音乐与生 活 的紧密 联 系,理解音乐在人
们生 活 中的重要地 位 和作 用 ,从 而 增 强 他们的音乐 文 化素养。
音乐与 情 感的关系: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和 欣赏 ,让学生了解音乐 如何 表
达情 感、 传 递 思想 ,从 而 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 情 感表 达 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文 化理解能力, 引导 他们从 文 化的
角 度 去 理解音乐、 欣赏 音乐。通过 介绍 不 同文 化 背景 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
受 不 同文 化的 魅 力和 多样 性。 还可 以 结 合学生的生 活 实际, 引导 他们 发 现音乐
在生 活 中的无 处 不在,从 而 增 强 他们的音乐 文 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学情分析
8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高中 阶 段,学生 已经 通过 义务 教 育阶 段的音乐课程学习,掌握了基本的
音乐理 论 知识和初步的音乐表现技能。特别是在节奏、旋律和和声等方面,学
生 已经 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对于无升降号的调( 如 C 大调、 a 小 调
等)以及四三拍 这种常见 的音乐节拍,学生在之 前 的音乐学习中 已经 有所接 触 ,
并 能够基本理解和 运用 。
在视唱练耳方面,学生 已经 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进 行 基础的节奏训练和
单声部视唱。对于单音、音程和简单旋律的听辨,学生 也积累 了一定的 经 验。
这些已 知内容大 多停留 在 较浅 的层次,学生 需 要在高中 阶 段进一步深化和 拓 展。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主 要围绕无升降号的调与四三拍展开,具体包括节奏诵
读、节奏组合、单音听辨、音程听辨、旋律听辨以及单声部视唱训练。 这些 内
容是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
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 创 作能力。
节奏诵读与组合:节奏是音乐的基础,通过节奏诵读和组合训练,学生 可
9
以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中的节奏 规 律,提高节奏感。
单音听辨:单音是 构 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元素,通过二音组和三音组的单音
听辨训练,学生 可 以增 强 对音高的 敏 感度,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音程听辨:音程是音乐中 两 个音之间的 距离 ,通过和声音程的听辨训练,
学生 可 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和声关系,增 强 音乐感知的立体感。
旋律听辨与视唱:旋律是音乐的 灵魂 ,通过旋律的听辨和视唱训练,学生
可 以提升对音乐整体 结构 的把握能力,增 强 音乐表现力和 创 作力。
本单元的 新 知内容在难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提升,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使
学生 达 到更高的音乐素养 水平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音乐感知能力:高中学生 已经 具 备 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分辨不 同 音
高、节奏和旋律。 这种 感知能力大 多停留 在 直 觉层面, 需 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加
以提升和深化。
音乐表现能力:学生在 歌 唱、演奏等方面 已经积累 了一定的 经 验,能够初
步表现音乐。对于复杂节奏和旋律的准确表现 仍存 在一定 困 难, 需 要通过视唱
练耳课程加以提高。
10
音乐 创 作能力:高中学生的音乐 创 作能力相对 较弱 ,大 多停留 在模 仿 和改
编阶 段。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 可 以初步了解音乐 创 作的基本方 法 和技巧,
激发创 作 灵 感。
自 主 学习能力:高中学生 已经 具 备较强 的自 主 学习能力,能够通过 阅 读教
材 、 观看 视 频 等方式进 行 自 主 学习。在音乐学习中,学生 仍需 教 师 的 引导 和指
导 ,以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有 效 性。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加 强 基础训练: 针 对学生在节奏、音高和旋律等方面的 薄弱环 节,加 强 基
础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音乐理 论 知识和表现技
能。
采用多样 化教学方 法 : 结 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 和学习 需 求, 采用多样 化教学
方 法 。 如 通过 游戏 化教学、 小 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激发 学生的学习 兴 趣和 积极
性;通过 示范 教学、个别 辅导 等方式,帮助学生解 决 学习中的具体 问题 。
注重实践 环 节:视唱练耳课程具有 很强 的实践性,应注重实践 环 节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辨、视唱和 创 作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 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