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5 音乐基础理
论《第四单元 音程与和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 音程与和弦》是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课程《音乐基础理论》中
的一个重要单元。该单元主要包括音程与和弦的基本概念、变化、种类及其在
音乐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音程与和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
解其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识别和应用这些
知识。
教学内容具体包括:
音程的基本概念:介绍音程的定义、分类(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进行
方向(平行、上行、下行)以及音程中的根音与冠音。
音程的级数与音数:解释音程的级数(度数)和音数(全音和半音的数
量)的概念,列出各种音程的度数和音数,以及它们对应的种类(纯、大、小、
3
增、减等)。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根据音响效果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协和两种,并
详细解释各类音程的音响特点。
音程的变化:介绍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区别,单音程与复音程的概念,
音程的转位方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等音程的概念。
三和弦:阐述三和弦的定义、原位与转位形式、种类(大三和弦、小三和
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及其结构特点。
七和弦:介绍七和弦的定义、原位与转位形式、种类(大小七和弦、小小
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及其结构特点,以及等和弦的概念。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音乐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音乐作品中音高关系
的基本原理。音程与和弦是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它们的运用直接关系到
音乐的和谐性、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
部结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音程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音乐的音响效果。和弦部分的内容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
4
对音乐中多音关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弦在音乐中的功能和作用。通
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提高音乐听觉能力
和表现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在整合本单元内容时,我们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具体
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创作实践来加深学生对音程与和弦的理解。具体整合思路如
下:
理论知识讲解:首先系统讲解音程与和弦的基本概念、分类、变化规律等
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作品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音程与
和弦运用,理解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音程与和弦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
编写旋律、配置和声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综合练习:设计一系列综合练习题,包括听辨音程与和弦、构写指定音程
与和弦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整合方式,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
5
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学生对音乐 艺术 听
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及 独 特美感的体验、感 悟 、理解和把握。在本单
元的教学中,审美感知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 个方 面 :
音乐音响的感知:引导学生通过 聆 听不 同 音程与和弦的音响效果,感知它
们各自的音响特性,如协和音程的 悦耳融 合与不协和音程的 刺耳 不 融 合等。
音乐结构的理解: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程与和弦运用,帮助学生理解
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如旋律的进行方向、和声的 布局 等。
音乐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 同 音程与和弦在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
感内 涵 ,如大三和弦的 明亮开阔 与小三和弦的 柔 和 暗淡 等。
通过审美感知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美,提高
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
(二) 艺术 表现
6
艺术 表现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 另 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学生通过 歌唱 、
演奏、综合 艺术 表演和音乐编创等 活动 ,表达音乐 艺术 美感和情感内 涵 的实践
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艺术 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 个方 面 :
音程与和弦的听辨与构写:通过听辨不 同 音程与和弦的音响效果,学生能
够 准确 地构写出相应的音程与和弦,提高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表现能力。
音乐作品的创作与 改 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音程与和弦知识进行音乐作
品的创作与 改 编,如编写简单的旋律、为旋律配置和声等,以培养他们的音乐
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音乐表演的 参 与与合作:组 织 学生 参 与音乐表演 活动 ,如合 唱 、合奏等,
让 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表现的乐 趣 ,提高他们的 艺术 表现能力和 团队 合作 精
神 。
通过 艺术 表现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自 信 地展 示 自 己 的音乐 才华 ,提高音
乐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文 化理解
文 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 又 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学生通过音乐
7
感知和 艺术 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 同文 化 语境 中音乐 艺术 的 人文 内 涵 。在本单元
的教学中, 文 化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 个方 面 :
音乐 文 化的多 样 性认识:通过介绍不 同文 化 背景 下的音乐作品和音程与和
弦运用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音乐 文 化的多 样 性, 尊 重和理解不 同文 化的音乐表
达方式。
音乐 历史 的 追溯 与 比较 :通过分析不 同历史 时 期 的音乐作品和音程与和弦
发 展变化特点,帮助学生 追溯 音乐 历史 的 发 展 脉络 , 比较 不 同 时 期 的音乐 风格
和特点。
音乐与 社会 的关 联 理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 社会 生 活 、 历史文 化等方 面
的关 联 ,认识音乐在 社会 生 活 中的作用和 价值 。
通过 文 化理解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全 面 地认识和理解音乐 艺术 的 人文 内
涵 和 社会价值 ,提高他们的 文 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5 《音乐基础理论》第四单元《音程与和弦》的教
学之 前 ,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 符 、
8
节 奏、 节拍 、音 阶 等。学生在必修课程中 已经 学习过音乐鉴赏、 歌唱 、演奏等
模块 ,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要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学生在 日常
的音乐学习和生 活 中, 也积累 了大量的音乐素 材 和音乐感知 经 验,这些 都 为学
习音程与和弦这一更高级的音乐理论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以下方 面已 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基本乐理知识:学生对音 符 的时 值 、音高、 节 奏、 节拍 等基本概念 已 有 清
晰 的认识,能够识别和演 唱 简单的旋律。
音乐感知能力:通过 歌唱 、演奏和音乐鉴赏等 活动 ,学生对音乐的旋律、
和声、 节 奏等要素有了 初 步的感知和理解。
音乐表现能力:学生在 歌唱 、演奏等实践 活动 中, 已经积累 了一定的音乐
表现 经 验,能够 较准确 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 风格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音程与和弦》的教学内容是音乐基础理论中的核心部分, 也 是音
乐创作和表演中不 可或缺 的理论基础。本单元的 新 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几 个方
面 :
音程的基本概念:包括音程的定义、分类(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音程
9
的级数与音数等。学生 需 要理解音程在音乐中的基本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音程
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 风格 。
音程的变化:包括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单音程与复音程、音程的转位、
等音程等。学生 需 要掌握音程变化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音程的变化来
丰富 音乐的表现力。
三和弦与七和弦:包括三和弦与七和弦的定义、原位与转位、种类等。学
生 需 要理解和弦在音乐中的基本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和弦的构 建 和变化来 塑造
音乐的和声效果。
综合练习:通过具体的练习题 目 ,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音程与和弦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
本单元的 新 知内容不 仅 要 求 学生掌握音程与和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更要 求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 活动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音乐表现能力, 从而 提高音
乐创作的 水 平和音乐鉴赏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中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时,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 逻辑 思 维 能力和 抽象 思
10
维 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 较 为复 杂 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高中生 也 具 备较强 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 也 要 求 学生具 备较强 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这对学生来说 可 能是一个 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
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实践 活动 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
具体来说,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 可 能表现出以下特点:
逻辑 思 维 能力 强 :高中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音程与和弦等复 杂 的概念和理论
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 强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合作学习能力 强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来 共同 解 决问 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音乐感知能力有 待 提高:部分学生 可 能对音程与和弦在音乐中的具体表现
和应用 缺乏 直 观 感 受 和理解。
音乐表现能力 差异 大:不 同 学生在音乐表现能力上 可 能 存 在 较 大 差异 , 需
要教 师因材施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