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5 音乐基础理
论《第六单元 音乐学常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来自 2019 版人音版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5 《音乐基础
理论》中的《第六单元 音乐学常识》。本单元旨在通过音乐学的基本理论和常
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社会生活、个人情感和民
族文化传统中的作用,同时介绍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基本过程以及音乐学的各主
要分支领域。教学内容涵盖了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音乐与人的情感和意志表达、音乐与民族文化传统、音乐创作与表演、音乐学
各主要分支领域概要等六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和综合审美能
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3
核心要点: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来创
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音乐具有声音性、听觉性、表情
性、表演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教学目标:学生应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特性,认识到音乐在传达情感和表
现生活方面的独特作用。
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核心要点:音乐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通过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人类生活
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音乐在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都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标:学生应能够认识到音乐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音乐在不
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作用。
音乐与人的情感和意志表达
核心要点:音乐可以直接反映人们内心情感的起伏及情绪的变化,通过旋
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表现情感。
教学目标:学生应能够通过音乐体验和理解情感表达,学会用音乐来抒发
自己的情感和意志。
音乐与民族文化传统
4
核心要点: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民族的伟大精神、情
感、意志和追求。
教学目标:学生应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在传承民族文
化传统中的作用。
音乐创作与表演
核心要点:音乐创作是通过作曲家的创作活动将音乐构思转化为音乐作品
的过程,音乐表演则是通过演奏、演唱等形式将音乐作品呈现给听众。
教学目标:学生应能够理解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基本过程,认识到两者之间
的紧密联系。
音乐学各主要分支领域概要
核心要点:音乐学是研究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学问,包括音乐哲学、音乐
历史学、音乐形态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教学目标:学生应能够了解音乐学的主要分支领域,对音乐学的学科体系
有基本的认识。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内容整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学
5
的基本理论和常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音
乐作品分析和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受。还应注重跨
学科学习,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内涵: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
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它要求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认知音乐
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从不同体裁和形式的作品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 聆 听 丰富 多 彩 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掌握音乐 欣赏 的基本
方 法 。
学生能够认识、了解音乐作品的 题材 内容、常 见 音乐体裁及表现形式。
学生能够 欣赏 具有代表性的中 外优秀 音乐作品,感受、体验、了解音乐作
品的音乐 风格 及文化特征。
学生能够 运 用现代 信息技 术 搜寻 和 积累 音乐 资料 , 欣赏 音乐。
6
(二)艺术表现
内涵:艺术表现是指通过 歌 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 编 创等活动,
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 积极参 与音乐实践
活动,通过艺术表现来 提升 自己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 参 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学习 并 掌握 歌 唱的基本方 法
与 技 能。
学生能够 参 与演奏实践活动,学习 并 掌握乐 器 演奏的基本方 法 和基本 技 能。
学生能够 参 与音乐 编 创活动, 初步 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 原 则和一 般规 律。
学生能够 参 与音乐与 舞蹈 、音乐与 戏剧 等综合艺术表演活动, 提升 自己的
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三)文化理解
内涵: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同文化 语境
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它要求学生能够从文化 角度 关注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
认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 风格 特征。
教学目标:
7
学生能够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 切 关系,认识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
会背景下的作用。
学生能够 熟悉 和 热爱 中 华 民族的音乐创造成 果 , 探 究其独特 风格 和文化内
涵。
学生能够以 开阔 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 世界 其他 国 家和民族的 优秀 音乐
文化。
学生能够 运 用音乐学常识对社会生活中的一 些 音乐现象 做出初步 分析和 简
要 评价 。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 提升 自己的音乐核心素养,形成 正确
的审美 观 、艺术 观 和文化 观 ,为 未 来的音乐学习和艺术实践 打 下 坚 实的基础。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高中学生在 进 入选择性必修 5 《音乐基础理论》第六单元《音乐学常识》
的学习之 前 , 已经 具 备 了相对 丰富 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基础。学生 已经完 成了音
乐 鉴赏 、 歌 唱、演奏等必修 模块 的学习,对音乐的基本要素( 如 旋律、节奏、
和声等)、不同音乐体裁和 风格 有了 初步 的认识, 也积累 了一 定 的音乐表演 经
8
验。学生在 义务 教 育阶 段 已经 接 触 过一 些 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如简谱 、 五线
谱 的识 读 ,音乐史的基础知识等。 这些已 知内容为学生学习《音乐学常识》 这
一单元 奠定 了 坚 实的基础。
在 已 知内容中,学生对音乐的社会功能、情感表达以及音乐与民族文化的
关系等方面 也 有一 定 的了解, 但往往停留 在感性认识 层 面, 缺乏 深入的理论 探
讨 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 需 要将 已 有的感性认识和实
践 经 验上 升 为理性认知,构 建 系统的音乐学常识知识体系。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音乐学常识》 这 一单元主要包 含 六大方面的内容: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音乐与人的情感和意志表达、音乐与民族文化传统、
音乐创作与表演、音乐学各主要分支领域概要。 这些新 知内容是对学生 已 有音
乐知识的深化和拓 展 ,旨在 帮助 学生从 更广阔 的视 角 理解音乐的本质、功能和
社会 价值 。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学生将深入学习音乐作为声音艺术、听觉艺术、表
情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独特之 处 ,理解音乐在时间中流动、通过听觉
9
感受、直接 激 发情感等特性。
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学生将 探讨 音乐 如何 反映社会生活、作用 于 社会
实践,理解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功能,以及音乐在 促进 社
会和 谐 、民族 团 结、 经济 发 展 等方面的作用。
音乐与人的情感和意志表达:学生将学习音乐 如何 直接反映人的内心情感
和意志,理解音乐作品在创作、表演和 欣赏 过程中的情感传 递 和 共鸣机制 。
音乐与民族文化传统:学生将 探讨 音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密 切 联系,理解
民族音乐在传承民族文化、反映民族精神和情感方面的作用,以及 世界 多元音
乐文化的多 样 性和独特性。
音乐创作与表演:学生将学习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基本过程、 技巧 和方 法 ,
理解音乐创作与表演之间的相 互 作用和关系,以及音乐表演在传达作曲家意 图 、
激 发听众情感方面的作用。
音乐学各主要分支领域概要:学生将了解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的 广泛 性和
复杂 性,掌握音乐学各主要分支领域( 如 音乐哲学、音乐历史学、音乐形态学
等)的基本概 念 和研究方 向 。
10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中学生在学习《音乐学常识》 这 一单元时,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自主学习
和 探 究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 阅读 教 材 、 查阅资料 、 小 组 讨 论等方式 进行
自主学习, 也 能够结合自 身 的音乐实践 经 验 进行探 究和思 考 。学生还具 备 了一
定 的 批判 性思维和创 新 能力,能够对音乐现象和音乐作品 进行 独 立 的分析和 评
价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也 可能 遇 到一 些困难 。 例如 ,音乐学常识 涉 及的内容 广
泛而 深入, 需 要学生具 备较强 的 逻辑 思维能力和 归纳总 结能力 ;由于 音乐学常
识具有一 定 的理论性和 抽 象性,学生可能 难 以将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导 致 学习 效果 不 佳 。
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 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逻辑 思维能力和 归纳总 结能力,引
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通过 案例 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加深学
生对音乐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为了 帮助 学生 克服 在学习《音乐学常识》 这 一单元过程中可能 遇 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