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4 戏剧表演
《第六单元 戏曲》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内容聚焦于 2019 版人音版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4 《戏剧
表演》中的《第六单元 戏曲》。本单元通过两节内容的编排,旨在引领学生深
入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感受戏曲
的艺术魅力,并通过排演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戏
曲的艺术特征、表演与行当、作品鉴赏以及排演实践等环节。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节 概述与欣赏
基本知识
戏曲的艺术特征:介绍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等艺术特征,
帮助学生理解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独特价值。
戏曲的表演与行当:阐述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手段,以
3
及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有初
步认识。
作品鉴赏
《姹紫嫣红开遍》:通过鉴赏昆曲《牡丹亭 · 游园》选曲,让学生领略昆曲
的文辞之美、音乐之美和表演之美,感受深闺小姐杜丽娘的幽怨与惆怅。
《三岔口》:分析京剧传统短打武生剧目《三岔口》,体会京剧“虚拟”
表演的魅力,以及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剧情的高超技艺。
第二节 排演与实践
作品排演
《封金育子》:选取京剧《封金育子》选段进行排演,通过角色扮演和唱
段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表演的魅力,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砸缸》:排演北京曲剧《四世同堂》选段《砸缸》,通过情境模拟和表
演实践,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与探究
鼓励学生探究不同戏曲剧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越剧、黄梅戏、豫剧等,
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进对中华戏曲文化的全面理解。
4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围绕“中国戏曲”这一主题,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排演,再到拓
展探究,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第一节的概述与欣赏,
学生对戏曲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第二节的排演与实践则让学生亲身体验戏
曲表演的乐趣和挑战,提升艺术表现能力;拓展与探究环节则进一步拓宽学生
的艺术视野, 加 深对中华戏曲文化的理解和 热爱 。整个单元内容 既注重 知识的
传 授 , 又强调 能力的 培养 ,体现了理论与实践 相结 合的教学理念。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 核心素养
(一) 审 美感知
内 涵 解 读
审 美感知 是指 对音乐艺术 听觉 特性、表现形式、表现 要素 、表现手段及独
特美感的体验、感 悟 、理解和 把 握。在戏曲教学中, 审 美感知主 要 体现为学生
对戏曲艺术美的感受、认知和欣赏能力。
具体表现
学生能 够聆听 并感受戏曲音乐的独特 韵味 ,体会不同戏曲剧种的音乐 风格 。
5
学生能 够 欣赏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理解 其 在表现人
物 性 格 和情感 方 面的作 用 。
学生能 够辨 识戏曲中的 服饰 、 道 具、 脸谱 等视 觉 元 素 ,感受 其 独特的艺术
美感。
学生能 够 通过 观看 戏曲表演,体验剧情的 发 展和人 物 的情感 变 化, 产 生情
感 共鸣 。
教学 策 略
引 导 学生 聆听 不同戏曲剧种的音乐,感受 其 独特的 旋律 和节 奏 。
组织 学生 观看经典 戏曲表演视 频 ,分析 其 艺术特点和表现手 法 。
开展戏曲 服饰 、 道 具、 脸谱 等视 觉 元 素 的鉴赏 活 动,提升学生的 审 美能力。
鼓励学生分 享自己 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 看法 , 培养审 美表 达 和 交流 能力。
(二)艺术表现
内 涵 解 读
艺术表现 是指 通过 歌 唱、演 奏 、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 创 等 活 动,表 达 音
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 涵 的实践能力。在戏曲教学中,艺术表现主 要 体现为学生
对戏曲表演的实践能力和 创造 力。
6
具体表现
学生能 够 模 仿 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展现基本的戏曲表演
技 巧 。
学生能 够 在戏曲排演中扮演角色,通过表演传 达 人 物 的情感和性 格 。
学生能 够运用所 学的戏曲知识和技能,进行 简 单的戏曲 创 作和 改 编。
学生能 够 在团队合作中协 调配 合, 共 同完成戏曲表演 任务 。
教学 策 略
组织 学生进行戏曲基本 功训练 ,如唱 腔练 习、身段 训练 等。
安 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戏曲选段排演, 指导其准确 表 达 人 物 情感和性 格 。
鼓励学生进行戏曲 创 作和 改 编 尝试 , 培养其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 团队合作 训练 ,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 集 体 荣誉 感。
(三)文化理解
内 涵 解 读
文化理解 是指 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同文化 语 境中音乐
艺术的人文内 涵 。在戏曲教学中,文化理解主 要 体现为学生对戏曲文化内 涵 的
认知和理解能力。
具体表现
7
学生能 够 了解戏曲的 历史渊源 和 发 展 脉络 ,认识 其 在中华文化中的 地位 和
作 用 。
学生能 够 理解戏曲艺术 所蕴含 的 思想观 念、 道德规范 和 审 美价值。
学生能 够 分析戏曲作品与 社 会生 活 、 历史 文化等 方 面的 联 系,感受 其时 代
精神 和民族特色。
学生能 够尊重 并欣赏不同戏曲剧种和表演 风格 ,增进对中华戏曲文化的全
面认识。
教学 策 略
讲 解戏曲的 历史背景 和文化内 涵 ,引 导 学生认识 其 在中华文化中的 重要 性。
分析戏曲作品 所反映 的 社 会生 活 、 历史 文化等 方 面内容, 加 深学生的理解。
组织 学生探 讨 戏曲艺术 所蕴含 的 思想观 念、 道德规范 和 审 美价值, 培养其
批判 性 思维 能力。
鼓励学生 参加 戏曲文化 交流活 动,增进对不同戏曲剧种和表演 风格 的认识
和 尊重 。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8
在进入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4 戏剧表演《第六单元 戏曲》的教学之 前 ,学
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 已 有一 定 的基 础 。通过之 前 的学习,学生对中国音乐、
历史 、文学等文化领 域 有了初步的了解, 尤其是 在高中音乐必修 课 程中,学生
已经接触 过民族音乐、 古典 音乐以及中 外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这为进一步
深入学习戏曲艺术打 下 了 坚 实的基 础 。
在必修 课 程中,学生 已经 学习了音乐鉴赏、 歌 唱、演 奏 等模 块 ,对音乐的
表现形式、艺术特征、文化内 涵 等有了一 定 的认知。通过 语 文、 历史 等 课 程,
学生对中国 古 代文学、 历史背景也 有了一 定 的 积累 ,这 些都将 有助于 他们更好
地 理解戏曲作品及 其背后 的文化 意义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戏曲》的教学内容主 要涵盖 戏曲的艺术特征、表演与行当、作品
鉴赏以及排演实践等 方 面。这 些 内容对于学生 来说是 全 新 的领 域 , 需要他们 深
入了解和学习。
戏曲的艺术特征:学生 将 了解戏曲的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这
些 特征使 得 戏曲成为中国独有的舞台艺术形式,具有 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 意
9
义 。
戏曲的表演与行当:学生 将 学习戏曲的四种基本表演手段 —— 唱、念、做、
打,以及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这 些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理解
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 至关重要 。
作品鉴赏:通过鉴赏昆曲《牡丹亭 · 游园》选曲《姹紫嫣红开遍》和京剧传
统戏《三岔口》,学生 将 深入体会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 涵 ,感受不同
戏曲剧种的艺术 风格 。
排演实践:通过排演京剧《封金育子》选段和北京曲剧《四世同堂》选段
《砸缸》,学生 将 亲身体验戏曲表演的过程,锻炼 自己 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
精神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审 美感知能力:通过音乐鉴赏 课 程的学习,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审 美感
知能力,能 够 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这种能力 将 帮助 他们更好地 欣
赏和鉴赏戏曲作品。
艺术表现能力:在 歌 唱、演 奏 等模 块 的学习中,学生 已经积累 了一 定 的艺
10
术表现 经 验,能 够 通过 声 音、动作等 方 式表 达自己 的情感和理解。这 些经 验 将
为 他们参 与戏曲表演提 供 有力的 支持 。
文化理解能力:通过 历史 、 语 文等 课 程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
一 定 的了解。这种文化理解能力 将 有助于 他们更好地 理解戏曲作品的文化内 涵
和 历史背景 。
团队合作能力:在之 前 的音乐学习中,学生 已经参 与过合唱、合 奏 等 集 体
表演 活 动,具 备 了一 定 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能力 将 在戏曲排演中 发挥重要 作
用 。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 略
加强 理论与实践的 结 合:戏曲艺术具有高 度 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 可 能会 遇 到理论与实践 脱 节的 问 题。为了 突破 这一 障碍 ,教 师可 以 采
用 “ 讲练结 合”的教学 方法 , 即 在 讲 解戏曲知识的同 时 , 安 排学生进行实践 操
作和排演 练 习,使 他们 在实践中 加 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利用多媒 体教学 资源 :戏曲表演 涉 及唱、念、做、打等 多 种艺术手段,学
生 可 能 难 以在短 时间 内全面掌握。为了 突破 这一 障碍 ,教 师可 以 利用多媒 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