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4 戏剧表演
《第二单元 配乐朗诵与课本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
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 2019 版人音版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4
《戏剧表演》的第二单元《配乐朗诵与课本剧》。本单元分为两节,第一节
《概述与欣赏》介绍了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配乐朗诵的概述、
课本剧的概述,并通过作品鉴赏让学生体验《黄河之水天上来》和《祝福》这
两部经典作品的魅力。第二节《排演与实践》则通过具体的作品排演,如《黄
河之水天上来》和《荆轲刺秦王》的节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配乐朗诵与课
本剧的表演技巧。
配乐朗诵是一种将文学作品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合适的音乐背
景来烘托朗诵作品的情感与意境,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感人。课本剧则是将叙
事性课文改编成剧本,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校
3
园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文学鉴赏能
力和表演技能,还能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二)单元内容分析
1. 配乐朗诵概述
配乐朗诵是将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文言文等文学作品与音乐
相结合,通过朗诵者的声音、体态和音乐的烘托,将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
美、音响美传递给听众。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音乐来配合
朗诵作品,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来表达作品的情感,以
及如何通过体态的辅助来增强朗诵的表现力。
2. 课本剧概述
课本剧是将叙事性课文改编成剧本,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来呈现课文内容。
在改编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时空的把握、矛盾冲突的设置、台词的编写等因
素。通过课本剧的编创和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提高
文学鉴赏能力、创造力和表演技能。
3. 作品鉴赏
本单元选取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和《祝福》两部经典作品进行鉴赏。
4
《黄河之水天上来》以壮阔的笔触描绘了黄河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中华儿女的
爱国情怀和对抗战必胜的信念。《祝福》则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刻画,反映了封
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通过这两部作品的鉴赏,学生将能够深
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4. 作品排演
在作品排演环节,学生将分别排演《黄河之水天上来》和《荆轲刺秦王》
的节选。通过排演实践,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
表演 方 式,如何通过 角色扮 演来展现人 物 的性 格 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 团队 合
作来 完 成 整个 表演。
( 三 )单元内容 整 合
本单元的内容 整 合 围绕“ 配乐朗诵与课本剧 ” 这一 主题 展 开 , 旨 在通过理
论 学习与实践 操 作相结合的 方 式,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创造力和表演技
能。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 将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
的 同 时, 尝试 自 己 进行编创和表演。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作品
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提升艺术表现力和 团队协 作能力。
5
具体来说, 我们 将 按照 以 下步骤 进行单元内容的 整 合 :
理 论 学习 : 通过课 堂 教学的 方 式, 向 学生介绍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基本知
识,包括配乐朗诵的概述、课本剧的概述等。通过作品鉴赏环节,让学生感受
经典作品的魅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实践 操 作 : 在理 论 学习的基 础 上, 组织 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排演
实践。通过分 组 合作的 方 式,让学生自 主 选择作品进行编创和表演。在排演过
程中,教 师 将给 予 必要的 指导 和 支持 , 帮 助学生解 决遇到 的 问题 。
展 示 与 评价:组织 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展 示活 动。通过展 示活 动,
让学生展 示 自 己 的学习成 果 , 同 时 接 受教 师 和 同 学的 评价 。 评价 将 注 重学生的
表演技能、创造力和 团队协 作能力等 方面 。
通过这一 整 合过程,学生将能够 全面 掌握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相 关 知识和
技能,提升艺术表现力和 团队协 作能力,为 今后 的学习和生 活奠定坚 实的基 础 。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 核心 素 养
(一) 审 美感知
审 美感知是 指 对音乐艺术听 觉特 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 手段 及 独
6
特 美感的体验、感 悟 、理解和把握。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审 美感知 主 要体现在
以 下几个方面:
音乐与文学的 融 合 : 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作品的 融 合之
美。在选择配乐时, 注 重音乐与朗诵作品情感、意境的 契 合,使学生在欣赏过
程中 产 生情感 共鸣 ,提升 审 美体验。
戏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 通过课本剧的排演,让学生 亲身 体验戏剧表演的艺
术魅力。在表演过程中, 注 重 角色 情感的把握和 舞 台表现力的提升,使学生能
够更 好地 理解戏剧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经典作品的鉴赏 : 通过鉴赏《黄河之水天上来》和《祝福》等经典作品,
让学生感受作品的 独特 美感和艺术 价值 。在鉴赏过程中, 引导 学生 关注 作品的
情感表达、人 物 形象和艺术 手法 等 方面 ,提升 审 美能力。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 指 通过歌 唱 、演 奏 、 综 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 活 动,表达音
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艺术表现 主 要体现在
以 下几个方面:
7
配乐朗诵的表演 : 通过配乐朗诵的表演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舞 台表现力。在朗诵过程中, 注 重语音语 调 的运 用 和情感的 投 入,使学生能够
准确 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课本剧的排演 : 通过课本剧的排演实践,提升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和 团队
协 作能力。在排演过程中, 注 重 角色 情感的把握和 舞 台动作的设计,使学生能
够生动形象 地 展现人 物 形象和 故 事情节。
创造力的 培养: 通过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编创实践, 激发 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在编创过程中, 鼓励 学生大 胆尝试新 的表演形式和表现 手法 , 培养 学
生的创 新 思 维 和实践能力。
( 三 )文 化 理解
文 化 理解是 指 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 同 文 化 语境中音乐
艺术的人文内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文 化 理解 主 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经典作品的文 化 内涵 : 通过鉴赏《黄河之水天上来》和《祝福》等经典作
品,让学生了解作品 产 生的 历史 文 化 背景和时 代特征 。在鉴赏过程中, 引导 学
生 关注 作品 所 反映的 社会 现实和人文 精神 等 方面 ,加深对中华文 化 的理解和 认
8
同 。
多 元文 化 的 融 合 : 在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编创和表演过程中, 鼓励 学生 融
入 多 元文 化 元素,展现不 同 文 化 背景 下 的艺术魅力。通过这一过程, 拓宽 学生
的文 化视野 , 培养尊 重和理解不 同 文 化 的能力。
文 化 传 承 与创 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引导 学生 认 识 到 文 化 传 承 与创 新 的
重要性。在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编创过程中, 鼓励 学生结合现 代审 美 观 念和技
术 手段 进行创 新 实践,为传 统 文 化 的传 承 和 发 展 注 入 新 的 活 力。
三 、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入《配乐朗诵与课本剧》这一单元之 前 ,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音乐、
戏剧和文学基 础 。具体 而 言 :
音乐基 础: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音乐鉴赏》的学习, 已 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欣赏 方法
和音乐理 论 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如 旋律 、节 奏 、和声等)、音乐体 裁
和 风格流派 等。
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歌 唱 》和《演 奏 》中,学生进一 步 学习了歌 唱 和乐 器
9
演 奏 的技巧,提升了音乐表现能力,对音乐艺术的感 染 力和表现力 有 了更深刻
的理解。
戏剧基 础:
在必修课程《音乐与戏剧》中,学生 初步 了解了戏剧的基本 构 成元素,包
括剧本、 角色 、情节、冲突等,并通过 观 赏经典戏剧作品,体验了戏剧艺术的
魅力。
学生还 参 与了 简 单的戏剧表演实践, 积累 了 初步 的戏剧表演经验,对戏剧
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 求有 了一 定 的 认 识。
文学基 础: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了大 量 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等,对文学作品的 题材 、体 裁 、 风格 以及表现 手法有 了 较 为 全面 的了解。
学生具 备 了一 定 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 主题 、人 物 、情节
和语言 特点 ,理解作品 所蕴含 的思想情感和文 化 内涵。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配乐朗诵与课本剧》的教学内容 主 要包括配乐朗诵和课本剧两 个
方面 , 旨 在通过这两 个方面 的学习,进一 步 提升学生的音乐、戏剧和文学素 养 ,
10
培养 学生的 综 合艺术表现能力。
配乐朗诵 :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与合适的音乐相结合,通过朗诵
的形式表达 出 来,使文学作品更具感 染 力和表现力。
学生需要掌握配乐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朗诵的节 奏 、语 调 、情感表达以
及与音乐的配合等。
通过配乐朗诵的实践,学生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 悟 ,提升朗诵的
艺术水 平 。
课本剧 :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叙事性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呈现
出 来,使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需要掌握课本剧编创的基本 方法 ,包括剧本的 构 思、 角色 的设 定 、情
节的 安 排以及矛盾冲突的设置等。
通过课本剧的排演,学生将 锻炼 自 己 的表演能力、创造能力和 组织协调 能
力, 同 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 记忆 。
( 三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