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选择性必修 1 合唱《第三
单元 合唱的节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聚焦于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1 《合唱》的第三单元《合唱
的节奏》,旨在通过合唱作品《瑶山夜歌》和《凤阳歌》的鉴赏与排演实践,
深化学生对合唱节奏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合唱表演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作品鉴赏:选择《瑶山夜歌》和《凤阳歌》这两首具有鲜明节奏特点和丰
富音乐内涵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分析,感受不同风格合唱作品的
节奏魅力。
排演实践:在作品鉴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演,通过实际演唱,
体验合唱节奏的变化与协调,增强合唱的默契度与表现力。
拓展与探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合唱节奏的创编与实践,探索
不同节奏型在合唱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合唱表演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3
《瑶山夜歌》:
作品背景:该作品根据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改编而成,以瑶族音乐
元素为基础,展现了瑶族山寨丰收后的欢腾景象和深夜人们谈论知心话、跳舞
的温馨场景。
节奏特点:作品运用了拍和拍的变换,节奏丰富多变,既有优美的慢板,
也有欢快的快板,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情境和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鉴赏《瑶山夜歌》,引导学生感受瑶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理解节奏在表现音乐情感和场景转换中的作用。
《凤阳歌》:
作品背景:原曲为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经陈怡改编为无伴奏混声四部
合唱,保留了原曲的欢快、俏皮风格,同时增加了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节奏特点:作品大量运用双附点节奏,模仿锣鼓声,营造出热闹、欢快的
音乐氛围。各声部节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教学目的:通过排演《凤阳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声部协调能力,提
升学生的合唱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拓展与探究:
4
内容: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合唱节奏的创编与实践,如设计新的
节奏型、改编现有作品的节奏部分等。
教学目的:通过拓展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将围绕合唱节奏这一主题,通过作品鉴赏、排演实践和拓展探究三
个环节,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活动。在作品鉴赏环节,学生将通过聆听和分析
两首合唱作品,初步感受合唱节奏的魅力;在排演实践环节,学生将 亲身参 与
合唱排练,深 入 体验合唱节奏的变化与协调;在拓展探究环节,学生将结合所
学内容进行合唱节奏的创编与实践,进一步提升音乐创造力和合唱表演能力。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整合,本单元旨在 全面 提升学生的合唱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 核 心素养
(一) 审 美感知
内涵解 读 :
审 美感知 是指 对音乐艺术听 觉 特性、表现 形式 、表现 要 素、表现 手段及 独
5
特美感的体验、感 悟 、理解和 把 握。在合唱教学中, 审 美感知素养的培养主 要
体现在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合唱作品,感受合唱音乐的和 谐 美、节奏美、 旋律 美
等, 从 而提升学生的音乐 审 美能力和艺术鉴赏 水平 。
在本单元教学中的体现:
作品鉴赏:通过鉴赏《瑶山夜歌》和《凤阳歌》,引导学生感受合唱作品
的节奏美、 旋律 美以 及 和声美,理解节奏在表现音乐情感和场景转换中的作用。
排演实践:在合唱排练过 程 中, 注重 引导学生体验合唱音乐的和 谐 美,感
受各声部 间 的 相互 协调和 配 合,提升学生的音乐 审 美感知能力。
拓展与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合唱节奏的创编与实践,通过创作新的节奏型,
进一步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与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 审 美创新能力。
(二)艺术表现
内涵解 读 :
艺术表现 是指 通过歌唱、演奏、 综 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 达 音
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合唱教学中,艺术表现素养的培养主 要
体现在引导学生通过合唱排练和表演,掌握合唱技巧,表 达 音乐作品的情感内
涵,提升合唱表演的艺术感 染 力。
6
在本单元教学中的体现:
排演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瑶山夜歌》和《凤阳歌》的合唱排练,引
导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声部协调、节奏 控制 、音量 平衡 等,提升学生
的合唱表演能力。
作品 呈 现:在合唱排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 公 开表演 或录制 合唱作品,
通过舞 台 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 自信 心。
拓展与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合唱节奏的创编与实践,通过创作新的合唱作
品 或 改编现有作品的节奏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 文 化理解
内涵解 读 :
文 化理解 是指 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同 文 化 语 境中音乐
艺术的人 文 内涵。在合唱教学中, 文 化理解素养的培养主 要 体现在引导学生通
过合唱作品的学 习 ,了解不同地 域 、民族的音乐 文 化,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 历
史 、 文 化和 社会 背景, 从 而拓 宽 学生的 文 化 视野 ,增强 文 化 自信 。
在本单元教学中的体现:
作品背景 介绍 :在鉴赏《瑶山夜歌》和《凤阳歌》时, 详细介绍 作品的创
7
作背景、 文 化背景和地 域 特 色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与特 定文 化 语 境的 关联 。
跨文 化 比较 :通过 比较 不同地 域 、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不
同音乐 文 化 之间 的 差异 与 共 性,拓 宽 学生的 文 化 视野 。
文 化 传承 与创新:在拓展与探究环节,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合唱
节奏的创编与实践,探索如 何 将 传统 音乐元素与现 代 音乐创作 相 结合,培养学
生的 文 化 传承意识 和创新能力。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 入 高中音乐选择性必修 1 《合唱》的第三单元《合唱的节奏》 之前 ,
学生 已 经 完 成了《合唱的 准备 》和《合唱的和 谐 》两个单元的学 习 。通过 前 两
个单元的学 习 ,学生 已 经掌握了合唱的基本 站姿 、 呼吸控制 、发声技巧以 及 声
部 间 的和 谐配 合等基础知 识 与技能。学生 还 对合唱作品的基本结 构 、风格特点
有了一 定 的了解, 并 能 够参 与 简 单的合唱排练和表演。
合唱基础知 识 与技能:
学生能 够熟 练掌握 站姿 、 呼吸放松 训练、 气泡 练 习 、 哼鸣 练 习 等热 身方法 。
学生 已 经掌握了单声部与二声部 气息 训练,以 及 开声练 习 中的 母 音 滑 动、
8
力度变化、 连 音练 习 等技巧。
学生了解了合唱中声部 均衡 、音 准控制 的 重要 性, 并 能 够 在实际排练中加
以应用。
音乐理论知 识 :
学生具 备 基本的音乐理论知 识 ,包括音高、节奏、节拍、调 式 等 概念 。
学生能 够识读简 单的乐 谱 , 并 具有一 定 的音乐听 辨 能力。
合唱作品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 之前 的学 习 ,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合唱作品鉴赏能力,能 够从 音乐
风格、情感表 达 、声部 配 合等 方面 对合唱作品进行分析和 评价 。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合唱的节奏》将围绕 “ 节奏 ” 这一 核 心 要 素展开,通过作品鉴赏、
排演实践以 及 拓展与探究三个环节,深化学生对合唱中节奏的理解与掌握。具
体新知内容包括:
作品鉴赏:
《瑶山夜歌》: 此 曲根据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改编而成,通过 G 羽
调 式 以 及 拍和拍的变换运用,展现了瑶族山寨丰收后的欢乐场景。学生 需要重
9
点分析作品中的节奏变化如 何 与音乐情感表 达相 结合。
《凤阳歌》:这 是 一首安徽民歌改编的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作品,通过双
附点节奏的 使 用和大二度不协和音 程 的模仿锣鼓声,营造了欢快热闹的音乐氛
围。学生 需要关注 作品中的节奏特点如 何塑 造音乐 形 象。
排演实践:
学生将分组进行《瑶山夜歌》和《凤阳歌》的排演实践,通过实际演唱体
验不同节奏型在合唱中的运用。在排演过 程 中,学生 需要注重 声部 间 的节奏 配
合与整体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拓展与探究:
学生将探究不同 文 化背景 下 的节奏特点 及其 在合唱中的表现 方式 ,通过 比
较 与分析加深对节奏多 样 性的理解。
学生将 尝试 设计 简 单的节奏型 并 加 入 合唱作品中,以增强合唱作品的创 意
性和表现力。
(三)学生学 习 能力分析
音乐感知能力:
高中 阶段 的学生 已 经具 备较 强的音乐感知能力,能 够敏锐 地 捕捉到 音乐中
10
的节奏、 旋律 、和声等 要 素。这 种 能力为本单元的学 习 提 供 了 良好 的基础。
合作学 习 能力:
合唱作为一 种集 体艺术 形式 , 要求 学生具 备较 强的合作学 习 能力。通过 前
两个单元的学 习 ,学生 已 经初步 形 成了声部 间 的合作 意识 ,能 够 在合唱排练中
相互倾 听、 相互配 合。
创新能力:
高中 阶段 的学生 正处 于 思维 活 跃 的时 期 ,具 备 一 定 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
中,学生将有 机会尝试 设计节奏型 并 加 入 合唱作品中,这不 仅 能 够 激发学生的
创新 思维 , 还 能 够 提升 他 们的艺术表现力。
自 主学 习 能力:
随着年龄 的增 长 和知 识 经验的 积累 ,高中学生的 自 主学 习 能力 逐渐 增强。
他 们能 够 通过 查阅资料 、 观看视频 等 方式自 主学 习 新知 识 、新技能。在本单元
的学 习 中,学生将 需要利 用 自 主学 习 能力进行作品鉴赏和拓展探究。
(四)学 习障碍突破策略
节奏感知 障碍 :
策略 : 采 用分声部节奏练 习 、节奏模仿 游戏 等 方法 加强学生对节奏型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