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 6 音乐与戏剧 下篇
《第五单元 中国歌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歌剧”展开,具体涉及中国歌剧的形成、
初步繁荣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通过选取多部经典歌剧的选曲进行鉴赏,
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红珊瑚》、《红霞》、《伤逝》、《原
野》、《运河谣》和《骆驼祥子》等,使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
色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有更深入的了解。本单元还涵盖了中国歌剧的
类型和歌剧板腔体的知识,通过拓展与探究以及排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
术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分为三大部分:中国歌剧的形成及初步繁荣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
国歌剧(上)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下)。
3
中国歌剧的形成及初步繁荣期:
作品鉴赏:通过《太阳出来了》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等选曲,了解中
国歌剧在形成初期的艺术特点和社会背景。
知识:探讨中国歌剧的形成原因和初步繁荣期的代表作品,分析这些作品
在音乐、剧情、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上):
作品鉴赏:通过《紫藤花》、《你是我,我是你》和《间奏曲》等选曲,
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歌剧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发展。
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影响,探讨这一时期中国歌剧的艺
术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下):
作品鉴赏:通过《我们是运河的流水》和《北京城》等选曲,了解新世纪
以来中国歌剧的多样化和国际化趋势。
知识:探讨中国歌剧的类型和歌剧板腔体的特点,分析不同类型歌剧的艺
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拓展与探究:通过排演实践活动,加深对歌剧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4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整合以“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品和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作品鉴赏、知识讲解
和拓展探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歌剧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注
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
素养。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时间线索:按照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从形成初期到改革开放后,再到新
世纪以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索。
作品串联: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串联起来,通过作品鉴赏了解中国歌剧
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知识融合:将相关知识如中国歌剧的类型、歌剧板腔体等融入作品鉴赏中,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拓展探究:通过排演实践活动等拓展探究形式,加深学生对歌剧艺术的理
解和掌握。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5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体验音乐艺术的美感:
通过鉴赏《太阳出来了》、《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等经典歌剧选曲,引导
学生体验中国歌剧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
通过对不同风 格 、不同时期的歌剧作品进行对 比 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
美感知能力,使其能 够区 分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
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剧作品的音乐主题、情感表 达 和文化内涵,如《白毛
女》中 喜儿 的 悲惨命 运和 翻身 解放的 喜悦 ,《洪湖赤卫队》中赤卫队 员 们的革
命 乐 观 主 义精神 等。
通过分析歌剧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如 旋律 、 节 奏、和 声 等,培养学生的音乐
分析能力,使其能 够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形成个人音乐审美 趣味 :
鼓励 学生 根据 个人 兴趣 选 择喜欢 的歌剧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培养其个人
音乐审美 趣味 。
6
通过 小组 讨论、 班级 分 享 等形式,引导学生 交 流个人音乐审美体验, 促 进
审美 趣味 的多样化和个 性 化发展。
(二)艺术表现
参 与音乐实践活动:
组织 学生 参 与歌剧选曲的演 唱 、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如排演《这一仗打
得真漂亮》等经典选 段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使其在演 唱 、演奏中能 够准确 表
达 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
提高音乐表演 技 能:
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 技 能,如歌 唱技巧 、演奏 技巧 等。
通过 专业 教 师 的 指 导和同 伴 间的相 互 学 习 , 帮助 学生不 断 提高音乐表演水
平 。
培养 团 队 协 作能力:
在排演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 团 队 协 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分 工 合作完成歌剧
选 段 的演 唱 、演奏等 任务 。
引导学生学会 倾听他 人意 见 、 尊 重 他 人 劳 动成 果 ,培养 良好 的 团 队合作 精
7
神 。
(三)文化理解
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通过讲解中国歌剧的形成、初步繁荣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等知识点,
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歌剧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社会背景,理解中国歌剧在
不同历 史 时期的文化意 义 和 价值 。
认 识中国歌剧的文化内涵:
通过鉴赏不同风 格 、不同时期的歌剧作品,引导学生 认 识中国歌剧的文化
内涵和艺术特色。
分析歌剧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剧情结 构 、人物塑造等方面与中国 传统 文化
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化 认 同感和 自豪 感。
尊 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在学 习 中国歌剧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世 界 其 他 国 家 和 民族 的歌剧艺术,
尊 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通过对 比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歌剧作品,培养学生的国际 视 野和文化 包
8
容 性 。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本单元 旨 在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歌剧
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表演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注
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 团 队 协 作 精神 ,为其 未 来的音乐学 习 和艺术发展
奠定坚 实 基础 。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入《中国歌剧》这一大单元教学 之前 ,高一学生 已 经完成了音乐鉴赏、
歌 唱 、演奏、音乐 编 创等 必修模块 的学 习 ,对音乐艺术的 基 本 构 成元素、表现
形式及音乐历 史 有了初步了解。在 之前 的音乐 课 程中,学生 已 经 接触 到了中国
民 歌、 西 方 古 典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具 备 了一 定 的音乐 基础 知识
和审美能力。通过历 史课 程的学 习 ,学生对中国 近 代 史 有了 基 本 认 识,了解了
一些重要的历 史事件 和人物,如 抗日战争 、解放 战争 等,这为理解中国歌剧的
历 史 背景提 供 了知识 铺垫 。
具体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 必修 6 音乐与 戏 剧 模块 中, 已 经通过 戏
9
剧表演和音乐鉴赏活动,对 戏 剧艺术的 基 本特 征 、音乐在 戏 剧中的作 用 有了初
步 认 识。 例 如,在 之前 的 课 程中,学生 可 能 已 经学 习 过音乐剧 片段 ,对 戏 剧中
的歌 唱 、对白、 舞蹈 等元素有了 直观 感受。学生对将音乐与 戏 剧相结合的艺术
形式 并 不 陌 生,这为本单元深入学 习 中国歌剧 奠定 了 基础 。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中国歌剧》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歌剧的形成、初步繁荣期以及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脉络 ,通过具体歌剧作品的鉴赏, 让 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歌
剧的艺术特色和历 史 背景。具体新知内容 包括 :
中国歌剧的形成:了解 20 世纪 20 年 代 至 40 年 代中国歌剧的 萌芽 和发展
过程,特 别 是《白毛女》作为中国歌剧 正 式形成的 标志性 作品,其音乐特点、
剧情内容及历 史 意 义 。
中国歌剧的初步繁荣期: 认 识中 华 人 民共 和国成 立 初期 至 60 年 代中期中
国歌剧的繁荣景 象 ,了解《 小 二 黑 结 婚 》《 刘胡兰 》《洪湖赤卫队》《红珊
瑚》等代表 性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 史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分析 20 世纪 80 年 代以来中国歌剧在形式和风
10
格 上的多元化发展,了解《伤逝》《原野》《运河谣》《骆驼祥子》等作品的
创新 之处 和艺术成就。
中国歌剧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大歌剧、 室 内歌剧、清 唱 剧等不同类型的中
国歌剧特点,以及歌剧板腔体的创作手法和艺术 魅 力。
歌剧作品鉴赏:通过具体歌剧选曲的鉴赏,如《太阳出来了》《这一仗打
得真漂亮》《珊瑚 颂 》《 凤凰岭 上 祝 红 军 》《紫藤花》《你是我,我是你》
《间奏曲》《我们是运河的流水》《北京城》等,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
文化理解能力。
(三)学生学 习 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 阶段 的学 习 ,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 自 主学 习 能力和合作学
习 能力。在音乐 课 程中,学生能 够 通过 聆听 、 欣 赏、讨论等方式, 积极参 与 课
堂 活动,表 达自己 的 观 点和感受。学生 也 具 备 了一 定 的音乐表现能力,如歌 唱 、
演奏等,这有 助于他 们在歌剧鉴赏和排演实践中更 好 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与 戏 剧
的 魅 力。
中国歌剧作为一种 综 合 性 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 戏 剧、 舞蹈 等多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