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 6 音乐与戏剧 上篇
《第二单元 中国戏曲常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中国戏曲常识”展开,旨在通过戏曲的表演、音
乐及声腔剧种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戏曲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具体内容包括
戏曲的角色行当、表演手段和程式、表演基本功和特技,以及戏曲唱腔、伴奏、
声腔及剧种等多个方面。通过经典戏曲片段的鉴赏,如京剧《三岔口》、《白
蛇传》选段,花鼓戏《刘海戏金蟾》选段,彩调剧《王三打鸟》片段等,使学
生直观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同时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戏曲艺术
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共分为三节,分别聚焦于戏曲的表演、音乐以及声腔及剧种。
第三节 戏曲的表演:通过具体戏曲片段的鉴赏,如京剧《三岔口》、《盗
3
仙草》,花鼓戏《刘海砍樵》,彩调剧《王三打鸟》等,使学生了解戏曲表演
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介绍戏曲的角色行当、表演手段和程式、表演基本功和特
技,使学生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知识,感受戏曲演员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造诣。
第四节 戏曲的音乐:通过京剧《二进宫》、《击鼓骂曹》、《智取威虎
山》等经典唱段的鉴赏,使学生了解戏曲唱腔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戏曲演唱的
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戏曲伴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了解戏曲音乐的完整性和
协调性。
第五节 戏曲的声腔及剧种:通过川剧《秋江》、桂剧《拾玉镯》、蒲剧
《藏舟》等选段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四大声腔及剧种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分析剧种与地域文化、剧种唱腔与方言语音的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戏曲
艺术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以“中国戏曲常识”为主线,将戏曲的表演、音乐及声
腔剧种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具体戏曲片段的鉴
赏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戏曲艺术的特点和魅力,提升审美感知、
4
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拓展与探究环节,如排演实践《王三打鸟》片
段,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音乐艺术听觉特性的体验与感悟:通过鉴赏京剧《三岔口》、《盗仙草》,
花鼓戏《刘海砍樵》,彩调剧《王三打鸟》等戏曲片段,使学生体验戏曲音乐
的独特韵味和表现力,感悟戏曲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戏剧氛围方面的作
用。
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与理解:通过介绍戏曲的角色行当、表演手段和
程式,使学生认知戏曲表演的独特形式和表现手法,理解不同行当和表演程式
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美感的体验与评价:通过鉴赏京剧《二进宫》、《击鼓骂曹》、《智
取威虎山》等经典唱段,使学生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和美感,学会从旋律、节
奏、音色等方面对戏曲音乐进行评价。
(二)艺术表现
5
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与体验:通过拓展与探究环节,如排演实践《王三打
鸟》片段,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戏曲表演的乐趣和挑战,提升
艺术表现能力。
音乐表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通过介绍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和特技,如毯子
功、把子功、水袖功等,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能,为未 来 的艺
术实践打 下坚 实基 础 。
艺术 创 造力的 激发 与 培 养:通过鼓 励 学生 尝试改编或创 作戏曲片段, 激发
学生的艺术 创 造力, 培 养学生的 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文化理解
音乐作 品 文化内 涵 的理解与感悟:通过介绍戏曲声腔及剧种与地域文化的
关系,使学生理解戏曲作 品 所 蕴含 的文化内 涵 和 历史背景 ,感悟戏曲艺术在传
承 和 发 展中 华 文化方面的 重 要作用。
多元音乐文化的认知与 尊重 :通过鉴赏不同地域、不同 风格 的戏曲作 品 ,
如川剧《秋江》、桂剧《拾玉镯》、蒲剧《藏舟》等,使学生认知多元音乐文
化的 存 在和价 值 ,学会 尊重 和理解不同文化的 差异 和特色。
6
文化多 样 性的体验与包容:通过 组织 戏曲音乐会 或 戏剧节等活动,使学生
亲身 体验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 培 养文化多 样 性的体验感和包容心。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音乐基 础 知识:高一学生在 初 中 阶 段 已 经 接 受过音乐基 础 教 育 ,对于音乐
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有一 定 的了解和掌握。学生 也 对音乐表现形
式,如 歌 唱、演奏等有一 定 的实践经验。
戏剧表演基 础 : 虽然 高中音乐 课 程并未将戏剧作为 必修 内容, 但 学生通过
学 校 的 各 类文艺活动和 兴 趣 小组 ,对戏剧表演有一 定 的 接触 和了解,具 备 一 定
的戏剧表演基 础 。
中国传 统 文化认知:通过义 务 教 育阶 段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 统 文化有基
本的认知,包括一 些 经典 故事 、 历史 人物等, 这 为学生理解戏曲中的 故事背景
和角色塑造提 供 了基 础 。
多 媒 体技术应用能力:当 代 学生生活在一个 信息 技术高 度发达 的时 代 , 他
们熟悉 并能 够 使用 各 种多 媒 体 设备 和技术, 这 为戏曲教学的多 媒 体 辅助 提 供 了
7
便利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戏曲表演:本单元将通过京剧《三岔口》片段、京剧《白蛇传》片段、花
鼓戏《刘海戏金蟾》选段、彩调剧《王三打鸟》片段等经典戏曲片段, 让 学生
深入了解戏曲表演的特点和魅力。学生将学习戏曲的角色行当、表演手段和程
式,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和特技。
戏曲音乐:通过京剧《二进宫》选段、京剧《击鼓骂曹》选段、京剧《智
取威虎山》选段等,学生将学习戏曲唱腔的分类、戏曲演唱的特点和戏曲伴奏
的 构 成。 这 不 仅 能 够 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还 能 增强他们 对戏曲音乐的理
解和感受。
戏曲声腔及剧种:本单元将介绍中国戏曲的四大声腔及剧种, 让 学生了解
不同声腔和剧种的特点和 风格 。通过川剧《秋江》选段、桂剧《拾玉镯》选段、
蒲剧《藏舟》选段等, 让 学生 亲身 体验不同剧种的魅力。
地域文化与戏曲关系:通过探 讨 剧种与地域文化、剧种唱腔与方言语音的
关系,学生能 够 理解戏曲作为地域文化象 征 的意义, 增强 文化认同感和文化 自
8
信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观 察 与 模仿 能力:高中生具 备较强 的观 察 力和 模仿 能力, 他们 能 够 通过观
察 教 师 的 示范 和多 媒 体 资料 , 快速 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程式。
合作学习能力:通过 小组 合作和 集 体排演,学生能 够 在 相互交流 和协作中
提升戏曲表演的技能和水 平 ,同时 培 养 团队 合作 精神 。
信息处 理能力:学生具 备 使用多 媒 体 设备 和 网络资源 的能力,能 够自 主 搜
集 和整理与戏曲 相 关的 信息 和 资料 ,为学习提 供丰富 的素 材 。
批判 性 思维 能力:在了解不同剧种和声腔的特点 后 ,学生能 够 形成 自己 的
见 解和评价, 培 养 批判 性 思维 能力。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增强 直观感受: 针 对学生对戏曲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的 陌 生感,教 师可 以
通过多 媒 体 设备播放 经典戏曲片段, 让 学生直观感受戏曲的魅力。 邀请 戏曲演
员进行现 场 表演和 讲 解, 增强 学生的感性认识。
强 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戏曲表演的教学中, 注重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先
通过理论 讲 解 让 学生了解戏曲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 巧 , 再 通过实践演 练让 学生
9
亲身 体验和掌握。教 师可 以 设计 一系 列由易到难 的 练 习 任务 , 让 学生在 反复练
习中 逐步 提升表演技能。
注重 个性化 指导 : 由 于学生在戏曲表演和音乐鉴赏方面的基 础 和 兴 趣 存 在
差异 ,教 师 应 注重 个性化 指导 。对于基 础较弱 的学生, 可 以 给予更 多的关 注 和
辅导; 对于 兴 趣 浓厚 的学生, 可 以鼓 励他们 深入探究和 自 主 创 作。
创设互 动 情境 :通过 创设互 动 情境 , 激发 学生的学习 兴 趣和参与 度 。 例 如,
可 以 组织 戏曲表演 比赛 、戏曲知识 竞赛 等活动, 让 学生在 竞争 中提升技能和知
识水 平 。鼓 励 学生在 日 常生活中 尝试运 用戏曲表演和音乐鉴赏的知识和技能,
增强 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培 养 自 主学习能力: 引导 学生 利 用多 媒 体 设备 和 网络资源自 主学习戏曲 相
关知识。教 师可 以 推荐 一 些优质 的戏曲 网站 、 APP 和 书籍 等 资源 ,鼓 励 学生 课
外自 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 学生进行 小组交流 和分 享 活动, 让 学生 相互 学习和 启
发 。
注重 文化 渗透 :在戏曲教学中 注重 文化 渗透 和传 承 。通过 讲 解戏曲的 历史
背景 、文化内 涵 和艺术价 值 等方面的知识, 增强 学生对中国传 统 文化的认同感
10
和 自豪 感。鼓 励 学生将戏曲元素 融 入 到日 常生活和学习中, 让 传 统 文化在现 代
社 会中 焕发新 的活力。
建立 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 多元评价体系,从多个角 度 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成 果 。 除 了传 统 的 考试 和作业评价 外 , 还可 以将学生的 课堂 表现、 小组 合作 情
况 、 课外自 主学习成 果 等 纳 入评价体系中。 注重 过程性评价和 终 结性评价的结
合, 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 断获得反馈 和 激励 。
通过以 上 学 情 分析和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的 制定 , 我们可 以 更好 地 指导 学生
进行戏曲学习,提升 他们 的音乐素养和文化 底蕴 。 也 能 够让 学生在 欣 赏和表演
戏曲的过程中感受 到 中国传 统 文化的魅力和价 值 , 培 养 他们 的文化 自信 和 民族
自豪 感。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主 题设计 为“中国戏曲的魅力:探 索 表演、音乐与文化的深 度
交融 ”。围绕 这 一主 题 ,通过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声腔及剧种三个主要
方面的深入学习,旨在 让 学生全面 领略 中国戏曲的 博 大 精 深,理解 其 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文化内 涵 ,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