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 5 音乐与舞蹈 上篇
《第四单元 中国古典舞》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以 2019 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 5 音乐与舞蹈上篇
《第四单元 中国古典舞》为核心内容。本单元旨在通过舞蹈认知体验与排演实
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动作组合,并通过
作品鉴赏提升对中国古典舞文化内涵的理解。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扇舞丹青》
的作品鉴赏,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练习,男生与女生古典舞动作组合的学习,以
及通过《反弹琵琶伎乐天》(选自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相和歌》(选
自民族舞剧《铜雀伎》第四场)和《粉 · 墨》(选段)等作品的鉴赏与排演实践,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对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的认识。
(二)单元内容分析
3
舞蹈认知体验
作品鉴赏:通过《扇舞丹青》的鉴赏,使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舞与书法艺术
的融合,理解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基本练习: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形、步伐和身段,为后续动作组合的
学习打下基础。
动作组合:分别针对男生和女生设计不同的古典舞动作组合,旨在培养学
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舞蹈排演实践
作品鉴赏与排演:通过《反弹琵琶伎乐天》、《相和歌》和《粉 · 墨》等作
品的鉴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舞蹈特点,并进行排演实践,
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拓展与探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
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拓展
舞蹈表演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丰富的舞蹈表情能力、舞蹈文化素养、
文学和艺术修养,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等。
4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通过历史脉络的梳理,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
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围绕“中国古典舞”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将舞蹈认知体验、排
演实践与知识拓展有机结合。通过作品鉴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舞的艺术
魅力;通过基本练习和动作组合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通过排演实践,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拓展与探究,增强学生对中国
古典舞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历史发展的认识。整个单元内容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与舞蹈素养。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
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在本单元教学中,审美感知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作品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5
引导学生通过《扇舞丹青》等作品的鉴赏,感受中国古典舞与书法艺术的
融合之美,体验其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注作品的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艺术元素,理解它们如何共同营造
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效果。
动作组合中的审美感悟
在学习古典舞动作组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各部 位 的协调 运 动,
感受舞蹈动作的 流畅 性和美感。
鼓励学生通过反 复 练习和 模仿 , 逐 渐 领 悟舞蹈动作的内在 韵律 和审美 规律 。
排演实践中的审美理解
在排演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 达 ,通过舞蹈动作
准确地 传 达 出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审美 价值 。
关注舞蹈表演的整体效果,包括队形变化、动作 衔接 、情感传 递 等方面,
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 水平 。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 唱 、演 奏 、 综 合艺术表演和音乐 编创 等活动,表 达 音
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
6
下几个方面:
动作组合的学习与表现
通过学习男生和女生的古典舞动作组合,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表
现技 巧 。
鼓励学生大 胆 表现自 己 ,通过舞蹈动作 准确地 传 达 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
术 风格 。
排演实践中的艺术 创 造
在排演实践中,引导学生 根据 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 达需求 ,进行 创 造性的
舞蹈 编 排和表演。
关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 创新 点和 亮 点,鼓励 他 们发 挥想象 力和 创 造力,
提升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和 观 赏性。
团队合作与协调
在排演过程中,注 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通过 集 体排练
和相 互配 合,提升整个舞蹈表演的和 谐度 和整体效果。
鼓励学生相 互 学习和 借 鉴,共同进步,形 成良好 的团队氛围和合作精神。
(三)文化理解
7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同文化 语境 中音乐
艺术的人文内涵。在本单元教学中,文化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鉴赏中的文化认知
通过《扇舞丹青》等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历史 渊 源和
文化背 景 。
关注作品所反 映 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它
们如何共同 构成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
舞蹈表演中的文化传 承
在舞蹈表演中,注 重 对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的传 承 和 弘扬 。通过舞蹈动作
的 准确 表现和情感传 达 ,展现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 价值 。
鼓励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其 他 方面,如书法、 绘画 、 戏曲 等,理解它
们之 间 的内在 联系 和相 互 影响。
拓展与探究中的文化理解
通过拓展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 研 究。
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和文化特 征 。
关注中国古典舞与其 他 艺术形式的关 系 ,理解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
8
位 和作 用 。引导学生以开 放 的心 态 包容和理解其 他 国 家 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树
立平 等的文化 价值观 。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高中 阶 段,学生对舞蹈艺术 已 有 初 步的认识和体验。通过之 前 的音乐与
舞蹈 课 程学习,学生 已经 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元素,如 节奏 、动作、表情等,并
具备了一 定 的舞蹈 欣 赏和表演能力。 他 们能 够 理解舞蹈作为一 种 艺术形式,能
够 表 达 情感、 讲述故事 ,并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协调性和 创 造力。
对 于 中国古典舞,学生 可 能 已 有所 接触 ,了解其基本特 征 和 风格 。 他 们 可
能对中国古典舞中的一 些经 典动作和舞蹈 片 段有一 定 的 印象 ,如扇 子 舞、 长袖
舞等。学生 还可 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 定 的了解和 兴趣 ,这为中国古典舞的学
习提 供 了 良好 的背 景 知识。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 重 点是中国古典舞,旨在通过作品鉴赏和舞蹈排演实践, 让
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和表演技 巧 。具体内容包括:
舞蹈认知体验:通过作品鉴赏《扇舞丹青》, 让 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舞的独
9
特 韵味 和审美特 征 ,理解舞蹈与音乐、舞蹈与情感的 紧密联系 。
基本练习:学习古典舞动作组合(男生和女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
手形、步伐和动作要 领 ,提高身体的 柔韧 性和协调性。
舞蹈排演实践:通过作品鉴赏《反弹琵琶伎乐天》、《相和歌》和《粉 · 墨
(选段)》, 让 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在不同舞剧中的表现形式和 风格 特点,并
通过舞蹈排演实践,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 实 际 表演中,提升舞蹈表演能力和团队
协作能力。
拓展与探究:探 讨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和发展,以及与其 他 艺术形式的融合与 创新 。通过舞蹈表演应具备的基础能力
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观察 与 模仿 能力:高中 阶 段的学生具备 较 强的 观察 与 模仿 能力,能 够仔细
观察 舞蹈动作和表情,并 尝试模仿 表演。这 种 能力在舞蹈学习中 尤 为 重 要,有
助于 学生 快速 掌握舞蹈动作和 风格 。
理解与分析能力: 随着 认知 水平 的提高,学生能 够较好地 理解舞蹈作品的
10
主题、情感和艺术特 色 ,并能 够 通过分析舞蹈动作、 节奏 和表情等元素,深入
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合作与 创新 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能 够积极参 与 讨论 和协作,共同 完
成 舞蹈作品的排演和表演。 他 们 也 具备一 定 的 创新 能力,能 够 在 保持 舞蹈 原 有
风格 的基础上, 加 入自 己 的 创 意和 想 法,使表演 更加 生动和富有感 染 力。
自 我 反 思 与 评价 能力:学生能 够 对自 己 的舞蹈表演进行反 思 和 评价 , 找 出
不 足 之 处 并 加 以 改 进。这 种 能力有 助于 学生不 断 提升自 己 的舞蹈 水平 和艺术表
现力。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针对舞蹈动作 复杂 性的 策略 :
分解教学:将 复杂 的舞蹈动作分解 成若干 个 简 单的部分, 逐 一进行 讲 解和
示范 , 让 学生 逐 步掌握 每 个部分的要 领 。
重复 练习:通过反 复 练习, 加 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 记忆 和理解,提高动作
的 准确 性和 流畅 性。
视频辅助 : 利用视频资料 , 让 学生 观看 舞蹈动作的 慢 动作 回放 和 细节 解析,
帮助他 们 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动作要 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