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4音乐编创 下篇《第六单元 计算机音乐基础》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2024年12月2412:57:50发布者:gggyyy 21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32330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 4 音乐编创 下篇

《第六单元 计算机音乐基础》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

订)》为指导,聚焦于计算机音乐基础及其在音乐编创中的应用。具体内容涵

盖计算机音乐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作曲系统、乐谱的输入、总谱及分谱的

谱面设计、乐谱导出与打印等基本知识,并结合编创实践,通过对《辛德勒名

单》主题曲和《凤阳歌》的编创,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音乐编创的基本技能和

方法。

1. 计算机音乐基本概念

广义上,计算机音乐指一切音乐信息经计算机信号处理后所生成或再生成

的乐谱或音响,而不包括仅通过记录、复制或优化处理获得的常规音乐音响。

3

狭义上,计算机音乐特指通过算法编程自动生成的乐谱和音响,输出结果无特

定风格限制,既可用于乐器演奏,也可直接输出为电子音乐。

2. 计算机辅助作曲系统

计算机辅助作曲是在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算法辅助作曲者进行音乐创作,

实现音乐素材的展开与多声部写作。它不仅能替代纸笔创作,还能通过模式化

手段快速捕捉灵感、展开乐思,便于作曲者在作品正式演出前不断修改和打磨。

3. 乐谱的输入、设计与导出

乐谱输入包括步进输入和实时录入两种方式,而总谱及分谱的谱面设计则

涉及纸张边距、排版、乐谱尺寸、谱表间距、隐藏乐谱、磁性布局等细节调整。

乐谱导出可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如音频、 MIDI 、视频、图像和 PDF 等,便于后

续的音乐制作、分享与保存。

4. 编创实践

通过编创《辛德勒名单》主题曲和《凤阳歌》,学生将实践计算机音乐编

创的全过程,从乐谱输入到乐谱导出,再到音乐制作与分享,全面掌握计算机

音乐编创技能。

(二)单元内容分析

4

本单元内容围绕计算机音乐基础及其在音乐编创中的应用展开,旨在培养

学生的音乐编创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单元内容分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

作两大部分:

1.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部分涵盖计算机音乐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作曲系统、乐谱的输

入与设计等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历程、基

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计算机辅助作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部分包括乐谱导出与打印、编创实践等环节。学生将通过实践操

作,掌握乐谱导出与打印的基本步 和方法,学 利用计算机音乐 件进行音

乐编创。通过编创《辛德勒名单》主题曲和《凤阳歌》,学生将进一步 巩固

学知识, 提升 音乐编创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整合了计算机音乐基础与音乐编创两大 领域 的知识与技能,旨

在通过 的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 合素养。具体整合方式如

1. 知识与技能整合

5

将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编创技能 结合, 使 学生在掌握计算机音乐

技术的 时, 提升 音乐编创能力。 如,在乐谱输入环节,不仅 要求 学生掌握

基本的输入方法,还 要求 学生 根据 音乐编创的 需求 ,灵 活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乐

谱编 和设计。

2. 理论与实践整合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 紧密 结合, 使 学生能 在实践中 化对理论知

识的理解。 如,在编创实践环节,学生将 用所学的计算机音乐基础知识,

进行实 的音乐编创操作,从而 加深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整合

本单元内容涉及计算机 学、音乐学等多学 科领域 的知识与技能。通过

的整合教学, 使 学生能 从多 个角度 理解和分析 题,培养 合素养和创

能力。 如,在乐谱设计与导出环节,学生将结合计算机 学和音乐学的知

识,进行乐谱的排版、导出和分享等操作。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 核心 素养

(一) 审美 感知

6

1. 内涵解

审美 感知是指对音乐 听觉 特性、表现 式、表现 素、表现手段及

感的体 、感 、理解和 握。在音乐学习中, 审美 感知是 核心 素养的

要组 成部分,它 关乎 学生对音乐 识和感 能力。

2. 具体表现

1 )学生能 风格音乐作品的 感,理解音乐作品的

意境营造

2 )学生能 音乐作品的体 式和表现手段,理解它 对音乐

感表 响。

3 )学生能 通过 聆听 音乐作品,体 音乐的 感和 感内涵, 成自

审美判 断和 审美趣味

3. 教学 策略

1 )通过 聆听 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 音乐的 感和 感内

涵。

2 )结合音乐作品的体 式和表现手段,分析它 对音乐 感表

响。

7

3 鼓励 学生分享自 审美 审美判 断,培养 审美趣味 审美

力。

(二) 术表现

1. 内涵解

术表现是指通过歌 、演奏、 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 动,表

感和 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音乐学习中, 术表现是学生将所学知

化为实 能力的 重要途径

2. 具体表现

1 )学生能 够积极参 与歌 、演奏等音乐表演 动,展现自

能。

2 )学生能 够运 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编创和 术表

演。

3 )学生能 在音乐表演中准 音乐作品的 感内涵和 意境营造

3. 教学 策略

1 组织 、演奏等音乐表演 动,为学生 提供 示艺 能的平台。

2 )结合音乐编创和 术表演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 识和实践

8

能力。

3 注重 音乐表演的细节处理和 感表 ,引导学生准 确传达 音乐作品

的内涵。

)文化理解

1. 内涵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 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 文化 语境 中音乐

术的 文内涵。在音乐学习中,文化理解 助于学生 拓宽 增强 对不

文化 音乐 术的理解和 尊重

2. 具体表现

1 )学生能 了解不 文化 音乐 术的特 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 理解音乐作品中所 蕴含 的文化内涵和历 史背 景。

3 )学生能 以平等的文化 价值观评价 文化 的音乐 术,

文化多 性。

3. 教学 策略

1 )结合音乐作品的教学, 介绍 文化 的音乐 术特 和发展

历程。

9

2 )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历 史背 景,引导学生 入理解作品的

义和 价值

3 鼓励 学生以开 心态评价 文化 的音乐 术,培养 尊重

文化多 性的 识。

本单元教学设计 紧密 围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修订)》中的高中音乐 核心 素养展开,旨在通过计算机音乐基础与音乐编创的

教学,培养学生的 审美 感知、 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 的整合教

学,学生将能 全面掌握计算机音乐编创技能, 提升 音乐素养和创 能力。

学情分析

(一) 知内容分析

在进入《 第六 单元 计算机音乐基础》的教学 前,学生 们已 成了

课程《音乐 鉴赏 》、《歌 》、《演奏》等模 的学习,对音乐的感知、表

和基本乐理知识 了一定的了解。特 他们 在音乐编创模 中, 步掌握了

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和一 尝试 单的音乐编创 动,如为 旋律

、为歌 谱曲等。 这些 基础知识和实践经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音乐

10

定了基础。

在信息技术方面,学生 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 够熟练使

办公软 件和 互联网资源 ,部分学生可能还接 过音频编 辑软 件或 数字

。对于 专业 的计算机辅助作曲系统和音乐编创 件(如 西贝柳斯

Sibelius ),学生可能还 生, 需要 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二)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 第六 单元 计算机音乐基础》的教学内容主 包括以 下几个 方面:

计算机音乐基本概念:学生 需要 了解计算机音乐广义和狭义的定义,理解

计算机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和制作中的 重要 性。

计算机辅助作曲系统:学生将学习如 利用 西贝柳斯 Sibelius 件进行

音乐创作,包括 软硬 接与设 、编曲 件及设 、乐谱输入、总谱及分谱

的谱面设计、乐谱导出和打印等。

创作 示例 :通过具体的创作 示例 ,如《辛德勒名单》主题曲和《凤阳歌》

的合 编创,学生将实践计算机辅助作曲的过程,掌握乐谱输入、编 、导出

和打印的技能。

编创实践:学生将 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的音乐编创实践, 提升 音乐创

总页数:95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diandahome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