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 2 歌唱 上篇《第一
单元 美丽人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 2 歌唱上篇《第一
单元 美丽人声》。该单元以“美丽人声”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声乐作品的鉴赏
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具体教学
内容包括:
作品鉴赏:
《我爱你,中国》: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通过深情的旋律表达了对
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运动员进行曲》:一首广为流传的器乐曲,后被改编为无伴奏混声合唱,
展现了运动员入场时的雄壮与豪迈。
《回声》: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通过多声部的遥相呼应,营造出大自然
3
的美妙回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情感。
《卡农歌》:黄自创作的二声部复调声乐作品,通过轮唱形式展现了音乐
的和谐与美感。
实践活动:
学生将参与合唱、轮唱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拓展与探究:
通过对音乐作品背景、创作意图及文化内涵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
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多种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从深情的
爱国歌曲到雄壮的进行曲,再到自然风光的描绘,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
音乐美感和文化内涵。具体分析如下:
《我爱你,中国》:
音乐风格: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
4
表现形式:女高音独唱,通过歌唱家的深情演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运动员进行曲》:
音乐风格:进行曲,节奏鲜明,气势磅礴。
表现形式:无伴奏混声合唱,通过不同声部的配合,展现出运动员的英姿
飒爽。
文化内涵:弘扬了体育精神,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回声》:
音乐风格:自然风光描绘,旋律简洁质朴。
表现形式:无伴奏混声合唱,通过多声部的遥相呼应,营造出大自然的神
秘 与美妙。
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敬畏 和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 的理
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音乐风格:进行曲, 庄 重 严肃 , 充满激 情。
表现形式: 齐 唱,通过 全 体学生的共同演唱, 激发 爱国情感。
文化内涵: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情感。
5
《卡农歌》:
音乐风格:复调音乐,旋律和谐优美。
表现形式:轮唱,通过不同声部的 交替 演唱,展现出音乐的 层 次感和美感。
文化内涵: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和谐与 统 一,培养学生的 团队 精神和 协 作能
力。
( 三 )单元内容 整 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 整 合上 注 重音乐风格的多 样性 和表现形式的丰富 性 。
通过不同作品 之间 的对 比 与 联 系, 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外 延 。具体
整 合 思路 如下:
音乐风格的 整 合:
将抒情歌曲、进行曲、自然风光描绘等多种音乐风格的作品进行 整 合, 让
学生在 欣 赏不同风格作品的过 程 中,感 受 音乐的多 样性 和丰富 性 。
表现形式的 整 合:
通过独唱、合唱、轮唱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实践活动, 让 学生亲身体验不同
演唱形式的 魅 力,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文化内涵的 整 合:
6
深入 挖掘 每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引导 学生从文化 角度 理解音乐
作品,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实践活动的 整 合:
将鉴赏与实践相 结 合,通过合唱、轮唱等实践活动, 让 学生在 欣 赏音乐作
品的同时,亲身体验音乐的 魅 力,提升艺术 素 养。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 素 养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将 围绕 《 普 通高中音乐 课程 标 准 (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中提出的高中音乐核心 素 养进行展 开 ,具体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
现和文化理解 三个方面 。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 指 对音乐艺术 听觉 特 性 、表现形式、表现 要素 、表现 手段 及独
特美感的体验、感 悟 、理解和 把握 。在本单元教学中,将通过以下 方 式培养学
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作品鉴赏:
引导 学生 聆听 《我爱你,中国》、《运动员进行曲》等 经典 音乐作品,感
7
受 不同音乐风格的独特 魅 力。
通过对音乐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等 要素 的分析, 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的表现形式和美感。
音乐实践活动:
组织 学生参与合唱、轮唱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 受 音乐的节奏感和
韵 律美。
鼓励 学生 尝试 不同风格的演唱,拓 宽 音乐审美视 野 。
音乐 评价 与 交 流:
引导 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 评价 和 交 流,分 享 自 己 的审美体验和感 悟 。
通过 师 生 互评 、生生 互评 等 方 式,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 水平 。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 指 通过歌唱、演奏、 综 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
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将通过以下 方 式培养学
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歌唱 技 能 训练 :
通过声乐 训练 , 帮助 学生 掌握正确 的歌唱姿势和呼 吸方法 ,提升歌唱 技巧 。
8
针 对学生的不同 嗓 音特 点 ,进行 个性 化的歌唱 指导 ,提高学生的歌唱 水平 。
合唱与轮唱实践:
组织 学生参与合唱、轮唱等实践活动,通过 集 体演唱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 作
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引导 学生 注 意声部 之间 的和谐与 平衡 ,提升合唱的 整 体 效果 。
音乐创作与编创:
鼓励 学生 尝试 音乐创作和编创活动,如为旋律编配歌 词 、为歌 词谱 曲等。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 想 象力和创造力。
舞台 表演与展 示 :
为学生提 供舞台 表演的 机会 , 让 学生在实践中 锻炼胆量 和自 信 心。
通过 舞台 表演展 示 学生的艺术 成果 ,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感 染 力。
( 三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 指 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 途径 ,理解不同文化 语境 中音乐
艺术的人文内涵。在本单元教学中,将通过以下 方 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音乐作品背景 介绍 :
在鉴赏音乐作品时, 介绍 作品的创作背景、作 者 生 平 及文化背景等相 关 知
识 。
9
引导 学生从文化 角度 理解音乐作品,感 受 不同文化 语境 中音乐的独特 魅 力。
跨 文化音乐 比较 :
选取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进行 比较 分析,如中国民歌与 西方古典 音
乐等。
通过 跨 文化 比较 , 帮助 学生拓 宽 音乐文化视 野 ,理解不同文化对音乐艺术
的影 响 。
音乐与 社会 生活 联 系:
探讨音乐与 社会 生活 之间 的 联 系,如音乐在 庆典 、 仪 式等活动中的作 用 。
引导 学生 关注社会 生活中的音乐现象,理解音乐在文化传 承 和 社会交 往中
的重 要 作 用 。
音乐创作与文化传 承 :
鼓励 学生 尝试 创作具有民族特 色 的音乐作品,传 承 和弘扬中华优 秀 传 统 文
化。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 信 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 、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10
音乐 基础 知 识 :高中学生在 初 中 阶段已经接触 过音乐 基础 知 识 ,包括 基 本
的乐理知 识 、音乐史 常识 以及音乐 欣 赏的 方法 。 他们 能 够识读 简单的乐 谱 ,对
音乐的 基 本元 素 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有一 定 的了解。
歌唱 经 验:学生 普遍 具 备基 本的歌唱能力,能 够 参与简单的合唱 或 独唱活
动。 他们 在音乐 课 上通过歌曲学 习 , 积累 了一 定 的歌唱 经 验,对 于 歌唱的 基 本
技巧 如呼 吸控制 、 发 声 方法 、音 准把握 等有 所掌握 。
文化 认 知:学生对中国传 统 文化有一 定 的了解,能 够 通过 课堂 学 习 和 社会
生活 接触 到不同 类型 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 戏 曲、流行歌曲等。 这些经 验为
他们 理解和 欣 赏具有深厚文化 底 蕴的音乐作品 奠定 了 基础 。
信息技 术应 用 :在 数字 化时 代 ,学生 熟悉并 能 够 运 用 现 代信息技 术进行音
乐学 习 ,如 使用 音乐 软件 、在 线 音乐 资源 等, 这 为 他们 自主学 习 和拓展音乐视
野 提 供 了 便利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作品鉴赏:本单元将深入学 习 《我爱你,中国》、《运动员进行曲》、
《回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卡农歌》等 经典 音乐作品。 这些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