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 1 音乐鉴赏 下篇
《第十七单元 传统风格的解体》大单元整体教学设
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预兆》为核
心,通过这首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0 世纪初音乐风格的转变,特别是调性
音乐向无调性音乐的过渡。勋伯格作为西方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
《预兆》不仅展示了无调性音乐的特点,还深刻反映了表现主义音乐风格的情
感深度和表现手法。通过这首作品的鉴赏,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现代音乐与传
统音乐在表现形式、和声语言及情感表达上的巨大差异,从而拓宽音乐视野,
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含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勋伯格的《预兆》作品鉴赏,二是调性音
3
乐与无调性音乐的知识拓展与探究。
《预兆》作品鉴赏:
创作背景:了解勋伯格的创作生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特别是他对无
调性音乐的开创性贡献。
音乐分析:从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方面深入分析《预兆》的音乐特
点,探讨其如何运用非传统的音乐语言来表现特定的情感氛围。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蕴含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等情感,理解这
些情感如何通过音乐语言得以传达。
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
概念界定:明确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基本定义,理解两者在音高组织
上的根本区别。
历史发展:梳理调性音乐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无调性音乐的出现和发展
背景。
比较分析:通过实例对比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在旋律走向、和声进行、
音乐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加深对无调性音乐特点的理解。
(三)单元内容整合
4
本单元将《预兆》作品鉴赏与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知识拓展紧密结合,
旨在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铺垫来
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具体整合方式如下:
理论引导:在鉴赏《预兆》之前,先简要介绍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基
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为学生鉴赏作品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作品分析:在鉴赏《预兆》时,结合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引导
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作品,理解其音乐语言和创新之处。
拓展延伸:在鉴赏完《预兆》后,进一步拓展无调性音乐的相关知识,通
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加深对无调性音乐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无调性音乐对后
世音乐发展的影响。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音乐艺术听觉特性的体验与感悟:
引导学生 聆 听《预兆》,体验无调性音乐 独 特的音响 效果 ,感受其与传统
调性音乐的差异。
5
通过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无调性音乐
的听觉特性。
音乐表现形式的 认 知与理解:
认 识无调性音乐作为现代音乐表现形式的一 种 ,其 独 特的艺术 价值 和审美
意 义。
理解《预兆》如何通过非传统的音乐语言来表现特定的情感氛围和主 题 内
容。
音乐美感的鉴赏与 评价 :
培 养学生鉴赏无调性音乐美感的能 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 评价 作品的艺术 价
值 。
引导学生探讨《预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音乐创作
的 启 示。
(二)艺术表现
音乐表现 欲望 的 激 发:
通过鉴赏《预兆》, 激 发学生对现代音乐的 兴趣 和好 奇 心,增强他 们参 与
音乐表现 活动 的 欲望 。
6
鼓励 学生 尝试模仿或 创作具 有 无调性音乐特点的作品 片段 ,体验音乐创作
的乐 趣 。
音乐表现 技 能的提 升 :
在鉴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和声进行等,提 升 他 们 的
音乐分析能 力 。
通过实 践活动 ,如 小 组讨论、 即兴 创作等, 培 养学生的音乐表现 力 和创 造
力 。
音乐表现 自信 的 建立 :
鼓励 学生分 享自己 对《预兆》的理解和感受,增强他 们 的表达能 力 和 自信
心。
在音乐表现 活动 中, 注 重 培 养学生的 团队 合作 精神 和 协 调能 力 , 使 他 们 能
够在 集 体表演中 自信 地展现 自己 。
(三)文化理解
音乐文化背景的探究:
引导学生了解勋伯格及其《预兆》的创作背景,探究作品 所 蕴含的文化内
涵 和历史 意 义。
7
通过对比分析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
野。
音乐文化多 样 性的尊重:
培 养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理解, 认 识到无调性音乐作为现代
音乐文化的一 种 表现形式,其 独 特性和 价值所 在。
鼓励 学生关 注 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 动态 ,拓宽音乐学习的 国际 视野。
音乐文化传 承 与创新的 认 识: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传 承 与创新的关 系 , 认 识到无调性音乐是在 继承 传
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发展。
鼓励 学生 积极 探 索 音乐创新的 可 能性, 尝试 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手
法相结合,创作出具 有 个人特 色 的音乐作品。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入《第 十七 单元 传统风格的解体》学习之前,学生 已经 完 成 了高中音
乐必 修课 程的前 几 个单元,对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史的发展 脉络 以及不同音
乐 流派 的特点 有 了一定的 认 识。特别是在前 几 个单元中,学生 已经 学习了 古典
8
主义音乐、 浪漫 主义音乐以及 民族 乐 派 等音乐风格,对和声、旋律、节奏等音
乐构 成 要素 有 了深入的理解。学生在之前的音乐鉴赏 课 程中, 也接触 了一些 印
象派 音乐,如 德彪 西的作品,对 印象派 音乐 追求色彩 和 光 影变化的表现手法 有
了一定的了解。
这些 已 知内容为学生理解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 奠 定了基础。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鉴赏能 力 ,能够理解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学生对音乐史的 熟悉也有助于 他 们 理解
勋伯格音乐在传统风格解体中的位 置 和作用。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新知内容主要包 括 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之一《预兆》的鉴
赏,以及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知识拓展与探究。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之《预兆》的鉴赏:
音乐特点:《预兆》是勋伯格从调性音乐转向无调性音乐的重要作品之一,
具 有 明 显 的表现主义风格。这首乐曲 速 度 很快 ,通过无调性音乐的表现手法,
展现了一个处 于极 度 痛苦 中的 幻 觉世界。勋伯格在作品中 使 用了 各种 乐 器 非 常
9
规 的演奏方法、音 色 和 配器效果 ,如 长号 的 刺耳 声音、加 弱 音 器 的 圆号 等,构
成 了 突 出、 有趣 的变化和对比。
鉴赏要点:学生 需 要关 注 乐曲中的旋律 线条 、和声运用、节奏变化以及 配
器效果 等方面,理解无调性音乐在表达情感上的 独 特之处。学生还 需 要分析乐
曲的结构和形式,探讨勋伯格如何通过音乐语言来表现 幻 觉世界的 复杂 性和多
样 性。
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的知识拓展与探究:
调性音乐:学生 需 要 复 习调性音乐的基本概念,包 括 调中 各 音对主音的 倾
向性、和弦的构 成 和曲调的进行方式等。通过对比调性音乐中的 典型 作品,如
贝 多 芬 的《第 十四“月光”钢琴 奏 鸣 曲》第一乐 章 ,学生 可 以更深入地理解调
性音乐的特点。
无调性音乐:学生 需 要学习无调性音乐的基本概念,了解无调性音乐 取消
了 各 音之 间 的音 级功 能差别, 打破 了传统大 小 调体 系 的 束缚 , 八 度中的 十 二个
半 音处 于平 等地位等特点。通过鉴赏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等无调性音乐
作品,学生 可 以感受无调性音乐在表达情感和 塑造 形 象 上的 独 特 魅力 。
10
对比分析:学生 需 要对比分析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在旋律、和声、节奏
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两 种 音乐风格在表现情感和 塑造 形 象 上的不同特点。学生
还 需 要思考无调性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它 对传统音乐风格的
挑战 和 突破 。
(三)学生学习能 力 分析
根 据 之前的学习 经 验和学生的整体表现, 可 以初步 判断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
中 可 能具 备 以下学习能 力 :
音乐理论基础: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能够理解音乐中的
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这 有助于 他 们 在鉴赏勋伯格的《预兆》时,能够分析乐
曲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
音乐鉴赏能 力 :学生在之前的音乐鉴赏 课 程中 已经积累 了一定的鉴赏 经 验,
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情感表达。这 有助于 他 们 在鉴赏《预兆》时,能够
深入理解乐曲的情感内 涵 和艺术特点。
对比分析能 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 已经接触 过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具
备 了一定的对比分析能 力 。这 有助于 他 们 在学习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