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版 人音版 高中音乐 必修 1 音乐鉴赏 下篇
《第十二单元 复调音乐的巡礼》大单元整体教学设
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自 2019 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 1 《音乐鉴赏》下篇
的第十二单元《复调音乐的巡礼》,具体聚焦于第二十三节《巴赫作品鉴赏: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本节课旨在通过鉴赏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
曲(第二分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复调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在音乐
史上的重要地位。本节课还涵盖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对比、十二平均律等
音乐理论知识,旨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理论素
养。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为核心,围绕复调音乐
3
的鉴赏与理解展开。单元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作品鉴赏:通过聆听和分析《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引导学生
感受复调音乐的独特魅力,理解其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通过对比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特点,帮助学生明
确两种音乐形式在旋律线、和声处理等方面的差异,深化对音乐多声部写作手
法的认识。
十二平均律:介绍十二平均律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探讨其对音乐创作
和演奏的影响,增强学生对音乐理论体系的理解。
拓展与探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
性思考,如比较不同作曲家复调作品的风格差异、探讨复调音乐在现代音乐中
的应用等。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整合遵循以下原则:
循序渐进:从作品鉴赏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复调音乐的特点和表
现形式,再扩展到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对比、十二平均律等理论知识,最后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思考。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鉴赏作品的同时,穿插讲解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十二平均律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深化理性认识。
注重互动与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升学习效果。
培养核心素养:围绕高中音乐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注重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一)审美感知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聆听和分析《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引导
学生感受复调音乐的独特魅力,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准确识
别作品中的旋律线、和声结构等音乐要素,理解其音乐表达和情感内涵。
音乐感知能力:在鉴赏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其能够
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感受不同音乐作品在风格、情
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审美情趣:通过鉴赏复调音乐,引导学生领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培养其
5
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其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艺术表现
音乐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用声音 或 乐 器 表现复调音乐中的旋律线,通
过实践提升其音乐表现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激发 学生的艺
术表现 欲望 和创 造 力。
合作与协调能力:在复调音乐的学习和表现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
与协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演奏、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学 会 与 他 人 共 同 完成任
务 ,提升 团队 协作能力。
艺术 想象 力:通过拓展与探究 环 节,鼓励学生 发挥 艺术 想象 力,尝试创作
简 单的复调作品 或改编 现 有 作品,培养其音乐创作能力。
(三)文化理解
音乐历史与文化背景:在鉴赏《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的同时,
介绍巴赫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巴 洛克 音乐时 期 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
解作品 产 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 环境 。
跨 文化 交流 能力:通过对比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特点,探讨不同音乐文
化 之间 的差异和 联 系,培养学生的 跨 文化 交流 能力。鼓励学生 关 注 世界 多元音
6
乐文化,拓宽其 国际 视野。
文化自 信 :通过鉴赏中 国优秀 的复调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 华 音乐文
化的 博大精 深,增强其文化自 信 和 民族 自 豪 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 融 入
中 华 文化元素, 传承 和 弘扬 中 华优秀传统 文化。
具体教学设计 示例
第一课时:作品鉴赏与复调音乐 初 探
教学 目标 :
聆听 并 分析《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感受复调音乐的独特魅力。
了解复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初 步 掌握 其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新 课:通过 播放 一 段 复调音乐作品 片段 ,引导学生感受其多声部 交织
的音响效果,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品鉴赏:
播放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 全 曲,引导学生聆听 并 感受其音乐
风格和情感表达。
分析作品中的旋律线、和声结构等音乐要素,探讨其复调音乐特点。
7
小组讨论:分 享各 自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讨论复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魅
力所在。
复调音乐 初 探:
介绍复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发 展,帮助学生 建立初 步的认识。
对比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特点,通过实 例加 深理解。
课堂互动: 邀请 学生尝试用声音 模仿 作品中的旋律线,感受复调音乐的声
部 交织 效果。
总 结与作 业 : 总 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布置 作 业 要求学生 搜集并 聆听其 他 复
调音乐作品,准 备 下节课分 享 。
第二课时:十二平均律与复调音乐深化
教学 目标 :
了解十二平均律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深入探讨复调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价 值 。
教学过程:
复习 旧 知: 回顾 上节课所学的复调音乐基本概念和特点, 简 要讨论学生作
业 中的复调音乐作品。
8
十二平均律介绍:
介绍十二平均律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探讨其对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影响。
通过实 例 演 示 十二平均律在 钢琴 等乐 器 上的应用,帮助学生 加 深理解。
复调音乐深化:
深入分析《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分曲)》中的复调手法,如对比、 模仿
等。
探讨复调音乐在表达情感、 塑造 形 象 等方面的艺术价 值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复调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实 例 ,分 享各 自的
观点和见解。
课堂互动: 邀请 学生尝试用乐 器 演奏一 段简 单的复调旋律,体验复调音乐
的创作和表现过程。
总 结与作 业 : 总 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布置 作 业 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 段简 单
的复调旋律 或改编 现 有 作品。
第三课时:拓展与探究
教学 目标 :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思考。
9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过程:
作品分 享 :学生分 享 自己 搜集 的复调音乐作品 或 创作的复调旋律,互相学
习和 交流 。
拓展学习:
引导学生 关 注 世界 多元音乐文化中的复调音乐形式,如教堂音乐、 民间 音
乐等。
探讨复调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探究性思考:
鼓励学生思考复调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和 发 展 趋势 。
探讨如 何将 复调音乐元素 融 入个人音乐创作和表演中。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复调音乐创作 或改编 实践,教 师 巡 回指 导 并 提 供
反馈 。
成 果展 示 : 各 组展 示 创作 或改编 的作品,互相评价和 欣 赏。
总 结与 反 思: 总 结本单元的学习 成 果,鼓励学生 反 思学习过程中的 收获 和
不 足 ,为 今 后的音乐学习提 供借 鉴。
10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 全 面深入了解复调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
式,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理论素养,同时培养其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
文化理解等高中音乐核心素养。
三、 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高一 年级 的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在 义务
教 育阶段 ,学生 已经接触 和了解了多种音乐风格和形式, 包括古典 音乐、 民族
音乐、 流 行音乐等。通过 初 中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 已经初 步 掌握 了音乐的基
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 色 等, 并 具 备 一 定 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在音乐鉴赏方面,学生 已经 能够识别不同音乐 流派 和风格的特点,对音乐
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 色有 一 定 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学生 也掌握 了一 些 基本
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 阶 、调式、节 拍 等, 这些 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复调音乐 奠
定 了基础。
高一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逻辑 思 维 能力和分析 问题 的能力,能够在教 师
的引导下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赏。 他们也 对音乐史和音乐家 有 了一